编辑推荐
着力于理论建构与艺术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中凸显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一部艺术理论专题论集,分为上、下篇。上篇集中于讨论艺术理论的学科、研究对象以及与相关知识领域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晚近国内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充满争议的语境下,作者努力厘清这一知识领域的历史演变和当代问题,以一种开放性和学理性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同时也触及现当代艺术理论的重要问题、艺术边界的争议、艺术自主性及体制、意义阐释等。下篇则是对几种不同艺术门类的批判性考察,分别探究了设计、绘画、电影、戏剧和舞蹈五个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是艺术理论用于具体艺术门类及其现象分析的尝试。
作者简介
作者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艺术理论、美学、视觉文化等领域。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间的理论旅行》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上篇 艺术理论的知识谱系与问题
一、艺术理论的学科性与合法化
艺术理论:一门居间的学科
艺术理论:一个知识生产场域
艺术理论:各门艺术的差异
结语
二、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紧张
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史论汇通
艺术史的两次理论“入侵”
艺术研究中的史论张力
结语
三、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
现代性的分化特质
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的建构
现代艺术系统的内部分化
四、20世纪艺术理论的几个问题
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
现代主义与先锋派
艺术与社会语境
艺术史叙事与博物馆
艺术符号与风格
五、剪不断理还乱的艺术边界
现代性的分化与艺术自立
现代主义与艺术自主性
资本逻辑对艺术边界的进一步消解
后现代与边界的不可能
结尾几句话
六、艺术家与美学家的角色冲突
七、关于艺术中的国家形象
全球化与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与艺术家个体
国家形象:从传播者到接受者
八、不能承受之重的艺术
下篇 各门艺术:问题与批评
九、身体的表征:从美到极端
身体的演变:从美到极端
极端身体的图像学
极端身体表征的视觉政治
十、抽象艺术与视觉形而上
中国抽象艺术的谱系结构
艺术抽象的“合法性”及其动因
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方式的艺术抽象
“中国式抽象”及其问题
结语
十一、布莱希特叙事剧的内在矛盾
问题的提出
戏剧的两种形态和逻辑
两种逻辑间的叙事剧及其困惑
简短的结语
十二、奇观电影与视觉拜物教
叙事电影与奇观电影
奇观作为电影“主因”
《英雄》文本的奇观分析
从叙事到奇观的文化转型
十三、超越舞台的街舞与广场舞
舞蹈的现代性“画框”
去“画框”的街舞和广场舞
舞蹈的内生张力
结语
十四、设计的哲学反思
十五、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
《大批判》的策略与不同解释
《大批判》的社会语境与个体经验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矛盾修辞法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图—文互文性
结语
十六、艺术史的传统与嬗变——伊夫阿兰·布瓦教授专访
附录 对话与访谈
当代艺术与理论建构——与马克·齐森的对话访谈
参考文献
后记
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宪。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