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

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着力于理论建构与艺术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中凸显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一部艺术理论专题论集,分为上、下篇。上篇集中于讨论艺术理论的学科、研究对象以及与相关知识领域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晚近国内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充满争议的语境下,作者努力厘清这一知识领域的历史演变和当代问题,以一种开放性和学理性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同时也触及现当代艺术理论的重要问题、艺术边界的争议、艺术自主性及体制、意义阐释等。下篇则是对几种不同艺术门类的批判性考察,分别探究了设计、绘画、电影、戏剧和舞蹈五个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是艺术理论用于具体艺术门类及其现象分析的尝试。

作者简介

作者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艺术理论、美学、视觉文化等领域。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间的理论旅行》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上篇 艺术理论的知识谱系与问题

一、艺术理论的学科性与合法化

艺术理论:一门居间的学科

艺术理论:一个知识生产场域

艺术理论:各门艺术的差异

结语

二、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紧张

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史论汇通

艺术史的两次理论“入侵”

艺术研究中的史论张力

结语

三、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

现代性的分化特质

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的建构

现代艺术系统的内部分化

四、20世纪艺术理论的几个问题

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

现代主义与先锋派

艺术与社会语境

艺术史叙事与博物馆

艺术符号与风格

五、剪不断理还乱的艺术边界

现代性的分化与艺术自立

现代主义与艺术自主性

资本逻辑对艺术边界的进一步消解

后现代与边界的不可能

结尾几句话

六、艺术家与美学家的角色冲突

七、关于艺术中的国家形象

全球化与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与艺术家个体

国家形象:从传播者到接受者

八、不能承受之重的艺术

下篇 各门艺术:问题与批评

九、身体的表征:从美到极端

身体的演变:从美到极端

极端身体的图像学

极端身体表征的视觉政治

十、抽象艺术与视觉形而上

中国抽象艺术的谱系结构

艺术抽象的“合法性”及其动因

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方式的艺术抽象

“中国式抽象”及其问题

结语

十一、布莱希特叙事剧的内在矛盾

问题的提出

戏剧的两种形态和逻辑

两种逻辑间的叙事剧及其困惑

简短的结语

十二、奇观电影与视觉拜物教

叙事电影与奇观电影

奇观作为电影“主因”

《英雄》文本的奇观分析

从叙事到奇观的文化转型

十三、超越舞台的街舞与广场舞

舞蹈的现代性“画框”

去“画框”的街舞和广场舞

舞蹈的内生张力

结语

十四、设计的哲学反思

十五、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

《大批判》的策略与不同解释

《大批判》的社会语境与个体经验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矛盾修辞法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图—文互文性

结语

十六、艺术史的传统与嬗变——伊夫阿兰·布瓦教授专访

附录 对话与访谈

当代艺术与理论建构——与马克·齐森的对话访谈

参考文献

后记

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宪。

得书感谢您对《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风的符号传统文化艺术课:长长的一年 电子书
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卷,以一年为时间轴,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故事。
影像中的法律文化 电子书
本书透过中外经典影片,对其所折射出的艺术、法律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
解密GRE阅读逻辑线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二部分总结出考生在实际备考和考试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讲解如何有效地主动阅读,并快速地获取有效信息;剖析GRE阅读所涉及题型的题目、语篇结构、出题点、考查点,给出高效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第三、四部分共包含150篇GRE阅读文章和2套官方模考文章,每篇文章均配有讲解。将前面讲到的阅读和解题方法融入到每道题的讲解中,分析文章结构和阅读逻辑线构建的过程,解析题目和选项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卷) 电子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成就了独特的澳门文化——多元且特色浓郁,既保留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又包容西方文化,各种各样异质文化在此共生、共存、积淀、整合、交融、创新。本书既从宏观角度对澳门文化特点、内涵、定位、发展进行理性探讨,又从微观角度关注书法、绘画、建筑、音乐等不同门类艺术在澳门的实践发展。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探寻、认识、了解澳门文化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