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

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段被遗忘的文学史佳话,还原罗曼·罗兰与九位中国青年的交往细节。

内容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巨匠,一位毕生追求和平与光明的人文主义者,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他十分关注东方文明,尤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正在经历的巨变。对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格外热情和关心,从1920年开始交往,有信必复,拨冗晤面,激励和引导他们的志向,具体指点写作和翻译,慷慨地满足紧急的经济求援,前后持续了二十年,直至二战才中断。可是,这段美好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因为历史风云变幻,一直鲜见记载,随着时间推移,几近被人遗忘。

本书作者刘志侠久居法国,近年踏遍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杜塞文学图书馆等地方,寻找年代久远的日记、书信、照片、印刷品等珍贵文献,梳理辨真,条分缕析,还原了罗曼·罗兰与盛成、敬隐渔、梁宗岱、李又然、阎宗临、汪德耀、傅雷、高长虹、张昊九位中国青年的交往细节,叙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影响,将这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仅见的佳话,长留在这本不厌求真的著作里。

作者简介

作者刘志侠,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曾在巴黎大学法国文学系进修,现居巴黎。作品在海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已出版多种汉语和双语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一 盛成

1920年 同志和老兄

1926年 《和平中国》

1927年 瑞士夏令讲习班

1928年 《我的母亲》

1930年 回国以后

二 敬隐渔

1924年 从上海到里昂

1926年 黄金一年

1928年 巴黎陷阱

1929年 里昂地狱

1930年 罗曼·罗兰的痛苦

三 梁宗岱

1926年 邂逅瓦莱里

1927年 从普雷沃到罗曼·罗兰

1929年 第一次见面

1930年 《法译陶潜诗选》

1931年 第二次见面

四 李家齐

1928年 里昂一年

1929年 爱在比利时

1931年 饥饿巴黎

1933年 永远的思念

附录:与梁宗岱的无形交往

五 阎宗临

1925年 勤工三年

1929年 会见罗曼·罗兰

附录:曾勉(Thomas Tseng Mien)

六 汪德耀

1929年 疗养院书信

1930年 两次见面

1930年 谢冰莹《从军日记》

1931年 罗曼·罗兰的呼吁

七 傅怒安

1928年 从普瓦蒂埃到巴黎青年之家

1929年 比利时和瑞士之行

1930年 中华留法艺术协会秘书

1931年 意大利的荣耀

1934年 《托尔斯泰传》代序

1936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翻译

附录:《约翰·克利斯朵夫》翻译疑难表

八 高长虹

1931年 柏林“德友”

1933年 巴黎《世界》

1935年 日内瓦《东西文化》

1936年 致罗曼·罗兰三封信

1937年 《欧洲》余音

九 张昊

1937年 上海来信

1940年 战火中《上海之歌》

后记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说明

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是2020年由上海九久读书人出版,作者刘志侠。

得书感谢您对《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 电子书
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动物生态文学与神秘叙事编、植物生态文学与神秘思想叙述编、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化观念编。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电子书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中国历代文化名家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电子书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对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从吴敬梓的生平、小说、文论、交游、儒生情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吴敬梓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怀,阐明了他小说作品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人及社会的深刻影响,能为后人了解、研究吴敬梓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历代文化名家郑板桥的诗与画 电子书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对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一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士人风骨,能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