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新闻记者视点丛书)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新闻记者视点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湖南省广电局出版主题论文集,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

内容简介

本书由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编辑出版。湖南省广电局主要领导和协会主要负责人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全书拟收录30余篇文章,20万字内。该书为“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主题论文集。稿源有二:一是日前在全省广电系统范围内举办的“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中的获奖论文;二是有关领导和理论骨干撰写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或讲话。这些稿件选题重大,立论新颖,写作讲究,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部分代表作有:《新闻工作者的“五家”、“五通”及其他》(魏文彬)、《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谢跃进)、《创建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李培其)、《广电低俗之风思想根源及应对》(唐弦)。据了解,围绕全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热点话题,编辑出版这样的主题论文集在全国新闻系统可能尚属首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闻工作者的“五家”、“五通”及其他(代序)

关键在自律 要害在管理 出路在创新

一、 关键在自律

二、 要害在管理

三、 出路在创新

(一)思路的创新

(二)品牌的创新

(三)管理的创新

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深入开展“三项教育”坚决治理新闻宣传中的“五大公害”

一、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指导新闻队伍建设

1.政治上有高度

2.理论上有创新

3.工作上有针对性

4.表述上有激情

二、 认真开展“三项教育”,坚决治理“五大公害”

三、 认真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四、 开展“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的具体要求

舆论导向与媒体把关人的责任

一、 把关人的导向意识

二、 把关人的自身素质

三、 把关人的用人之道

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一、 把握舆情变化,抓住舆论大势

二、 创新新闻报道,提高指引艺术

1.重视议程设置,强化策划意识,制造新闻亮点

2.研究受众心理,有的放矢进行报道,提高引导效果

3.坚持贴近原则,把握贴近技巧

4.讲究新闻评论技巧,高扬媒体的旗帜

三、 坚持党性原则,构建先进文化

1.致力于打造有思想的媒体

2.着力聚积两种重要力量

3.竭力做好三个重点创新

坚持“三贴近”原则 改进电视新闻宣传

一、 改进内容 贴近生活

1.扩大信息量,立足全球化视野

2.转换报道视角,体现百姓情结

3.加强评论力度,树立独家意识

二、 改进形式 贴近实际

1.跟拍过程,展现原生态

2.现场播报,增强现场感

3.突破定式,打造新闻节目新形态

三、 改进作风 贴近群众

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及辩证把握

一、 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

(一)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

(二)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三)事况真实与表述真实的统一

二、 新闻真实的辩证把握

创建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

一、 重视公益 服务社会

二、 积极引导 提升品位

三、 完善自律 创新管理

“度、量、衡”的和谐统一是舆论监督栏目成就品牌的关键

一、 度的把握

1.结合度

2.准确度

3.分寸度

4.软硬度

二、 量的重视

三、 平衡的艺术

1.内容的平衡

2.数量的平衡

3.角色的平衡

广电低俗之风的思想根源及应对

一、 认识上的漂移导致低俗

1.由以人为本滑向以“市”为本

2.由坚守道德滑向道德边缘化。

3.由健康娱乐滑向“娱乐至死”

二、 认识上的坚守抵制低俗

1.坚守人文关怀精神

2.坚守媒体的“伦理自觉”

3.坚守节目的品质

三、 抵制低俗之风任重而道远

摘掉不良帽子 还原为职业新闻人

电视传播中的责任担当

一、 西方传媒责任论的发展与我国电视媒体责任的弱化

二、 我国电视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弱化探源

三、 增强电视传媒社会责任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中“民生”的误读

误读一:将平民视角理解为迎合低级趣味

误读二:将民本意识理解为当事人意识、裁决者意识

误读三:将民生内容理解为都市市民生计

1.树立大局意识

2.扩大报道空间

3.报道公正客观

4.完善服务功能

构筑电视台内部的“防火墙”

一、 电视台内部监管的主要任务

(一)舆论导向监管

(二)品位格调监管

(三)节目质量监管

(四)法律道德监管

二、 内部监管的操作程序

(一)播前监管

(二)播后监管

三、 内部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建立编辑规范手册

(二)培训员工,接受社会监督

试论社会舆论引导中的逆向思维

一、 “舆论”解读

二、 社会舆论引导中的逆向思维

(一)冷化社会热点

(二)融化社会焦点

(三)简化社会难点

(四)释化社会疑点

三、 逆向思维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基本要求

(一)引导要力求时效性

(二)引导要注重交互性

(三)引导要增强服务性

从一起突发事件的报道反思社会新闻的导向性

一、 求快,不能道听途说

二、 发稿,不能轻视审核

三、 惨烈,不能作为“卖点”

情为谁动

一、 新闻从民生到情感之路

二、 湖南电视媒体中情感类节目的兴起与特点

三、 情感类节目之困惑

(一)导向之惑

(二)隐私之惑

(三)角色之惑

四、 情感类节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

(一)去除低俗、无聊,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彰显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进行节目形式创新,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 抵制传媒低俗化倾向

一、 “以人为本”,呼唤传媒业人文精神的回归

二、 当前传媒业低俗化倾向的种种表现

(一)时政新闻的娱乐化

(二)社会新闻的庸俗化

(三)娱乐节目的媚俗化

三、 传媒业低俗化现象泛滥的根源

四、 坚持“以人为本”,抵制传媒业低俗化倾向

培育做建设性媒体的职业自觉

(一)

(二)

(三)

论体验式采访

一、 对体验式采访的基本认识

二、 体验式采访的优劣分析

1.体验式采访的优点

2.体验式采访的局限性

3.体验式采访写作的缺陷

三、 体验式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1.体验式采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体验式采访中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让“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活动“鲜活”起来

一、 鲜活的形式

二、 鲜活的理念

三、 鲜活的事例

四、 鲜活的榜样

还荧屏“三原色”

一、 当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种种表现

二、 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危害

三、 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制衡之策

正确看待收视率 告别节目低俗化

一、 通俗不是节目低俗化的幌子

二、 低俗化并不是收视率的保证

三、 创新才是提高收视率的正常手段

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低俗化倾向及其解决对策

一、 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低俗化现象的诸多表现

1.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低俗化现象

2.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低俗化现象

3.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低俗化现象

二、 电视节目主持人低俗化的成因

1.“商业竞争”的负效应

2.“受众需求”的负效应

3.“效仿跟风”的负效应

4.主持人自身素质与管理选拔机制的负效应

三、 电视节目主持人低俗化的影响

1.对电视节目的影响

2.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影响

3.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四、 电视节目主持人低俗化的解决对策

1.加强主持人自身素质培养

2.完善节目主持人管理机制

3.各类型节目主持人脱俗策略

论主持人公众形象的维护

一、 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

二、 抵制名利诱惑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媒体走向市场应警惕功利主义

一、 功利主义在媒体上的表现

1.新闻报道庸俗化、媚俗化倾向

2.“看客”取代“良心”,节目人文关怀匮乏

3.过度重视节目包装

二、 功利主义在个体上的表现

三、 功利主义的危害和影响

1.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缺乏,优秀记者流失

2.记者的社会地位下降

3.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虚假失实报道的成因及治理

一、 虚假失实报道的分类

二、 虚假失实报道的成因

(一)源头性虚假失实报道的成因

(二)传播过程中出现虚假失实的原因

1.编辑记者违背操作规程造成虚假失实

2.编采播人员知识积累、经验积累不够造成虚假失实

3.编采人员作风欠踏实,疏忽大意造成虚假失实

4.语言表达上词不达意

5.电脑操作上的失误

三、 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与治理

在现实的法制原则下媒体舆论监督如何突破与保障

一、 媒体舆论监督的“异化”现象

现象一:反舆论监督

现象二:媚上压下

现象三:媒体审判

现象四:集体偷窥

现象五:缺乏支点

二、 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制及其意识缺失

症结一:舆论监督真的有法可依吗?

症结二: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

症结三:权利与权力的混淆

症结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缺失

三、 媒体舆论监督与现实法制原则的榫合

(一)确立舆论监督的地位与定位

(二)形成专业性的操作方式

1.事实与真实

2.平衡与公正

3.适时与适度

(三)明晰侵权与豁免的法律界定

1.法律明确规定可以免责的情况

2.经过补正可以免责的情况

3.雷池不可越的情况

也论记者的职业精神

媒体应对“新闻侵权”之我见

一、 什么是新闻侵权

二、 新闻侵权诉讼增多的原因和新闻侵权的认定

三、 新闻传播侵权和司法机关对新闻侵权主体的认定

1.真实公正原则

2.合理使用原则

1.发表侵权作品的新闻单位和作者

2.提供侵权新闻作品的消息来源者

3.新闻侵权作品的转载单位

四、 媒体及从业人员如何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浅谈媒体软实力的构建

一、 关于媒体软实力

二、 媒体软实力的作用

1.扩大媒体的影响力

2.提升媒体的吸引力

3.增强媒体的感召力

三、 媒体软实力的构建

1.打造品牌节目是构建媒体软实力的基础

2.提升媒体的文化品位是构建媒体软实力的核心

3.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是构建媒体软实力的关键

4.增强媒体的公信力是构建媒体软实力的保证

提高商业广告的文化内涵

一、 商业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二、 我国商业广告中文化内涵缺失的表现

1.商业广告中道德文化的偏颇

2.商业广告中思想倾向的偏颇

3.商业广告中价值取向的偏颇

三、 提高商业广告文化内涵的措施

1.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2.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3.加强媒体的监督管理

4.培养受众的广告素养

后记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新闻记者视点丛书)是2008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国元。

得书感谢您对《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新闻记者视点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