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

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个资深汉学家,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当代的“诗歌江湖”。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革”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早期朦胧诗之后的先锋诗歌。作者从文本(诗歌作品)、语境(诗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和元文本(关于诗歌的各种话语)三个方面切入,既关注审美问题,也关注文化社会学问题;既涉及诗人身份等社会学问题,也探讨各种个案,如个别诗人研究(如韩东、海子、西川、于坚、孙文波、尹丽川、沈浩波、颜峻)及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既是文学史,也是文学批评。本书体现了一个“局外人”对中国当代诗坛多方面的深入而独到的观察、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柯雷,荷兰鹿特丹人,生于1963年,先后在荷兰、中国、澳洲做过语言学、汉语习得、中国文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评论、翻译和新闻工作。柯雷1987年获荷兰莱顿大学汉学(Chinese Studies)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语言文学(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博士学位,此前还曾作为交换生在北京大学进修(1986-1987)。1996-1999年柯雷在莱顿大学担任汉学讲师,1999年至今一直担任该校的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在欧洲汉学界、中国文学界,这位40多岁说着一口非常流利的汉语的荷兰人名气可不小。他主攻中国文学(《诗经》至现代诗)、中国语言学及现代汉语语言。

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柯雷尤其致力于中国当代诗歌的研究,并且将“先有诗歌,后有中国人”(there was poetry before there was Chinese)作为核心命题。柯雷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文本”(“Text”, poems)、“语境”(“Context”, socio-political surroundings)和“元文本”(“Metatext”, discourse on poetry),同时从文学文本入手,将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考察共同纳入到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析中。柯雷已有多篇文章以中、英、荷文发表于各刊物,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淡江评论》(Tamkang Review)《袖珍汉学》(Minima Sinica)《文火杂志》(Het trage vuur)《今天》《诗探索》《新诗评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先锋诗:文本、语境与元文本

第一节 回顾

第二节 民间诗坛和先锋派

第三节 语境:精神、动荡和金钱的时代

第四节 文本:从“崇高”到“世俗”,从“什么”到“怎么”

第五节 元文本:诗歌形象和诗人形象

第六节 个案研究,以及本书的写作目的

第二章 真实的怀疑:韩东

第一节 拒绝朦胧诗

第二节 一种原创的诗学观

第三章 “死亡传记”和诗歌声音:海子

第一节 “死亡传记”

第二节 诗歌声音

第四章 精神高于物质,物质高于精神:西川

第一节 精神性与物质主义、野蛮人

第二节 另一种诗歌声音:诗歌崛起,诗人跌落

第三节 语词捕捉意象,意象捕捉语词

第五章 外围的诗歌,但不是散文:西川和于坚

第一节 奇妙含混的“诗歌”定义

第二节 《致敬》和《0档案》:诗歌还是散文?

第三节 外围的诗歌

第六章 客观化和长短句:于坚

第一节 “客观化”和“主观化”

第二节 长句和空格

第七章 叙事节奏、声音、意义:孙文波

第一节 内容偏见

第二节 《节目单》:内容与情节

第三节 《节目单》:形式

第四节 叙事性及其语境

第八章 “下半身写作”:尹丽川和沈浩波

第一节 “下半身”诗歌

第二节 诗学谱系

第九章 非字面意义:西川的明确诗观

第一节 自释、问题、炼金术

第二节 更大的画面

第十章 去神圣化?韩东和于坚的明确诗观

第一节 韩东和于坚眼中的诗人形象

第二节 元文本风格

第十一章 为何这般折腾?——“民间”与“知识分子”的论争

第一节 大家在论争什么?

第二节 大家为什么论争?

第十二章 说起来,就不光是写作了:颜峻

第一节 三维表演

第二节 写作、活动文化和诗歌的开放

引用文献

致谢

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荷兰] 柯雷。

得书感谢您对《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