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汉魏六朝诗歌音乐传播研究:诗乐共生与分离、传播形态与诗歌嬗变。

内容简介

本书在汉魏六朝诗歌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交叉与相互转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诗乐共生和诗乐分离的过程,以及诗歌多种传播方式与诗歌文学嬗变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汉魏六朝诗歌传播形态及其历史的梳理,以及对诗歌音乐、文本交叉传播及其相互转化的生存方式的考察。二是对“建安风骨”、“宫体诗”、“汉魏古诗”等诗歌史上重要创作现象进行的传播学阐释。三是结合汉魏六朝媒介技术变革及相关文化传播制度,对诗歌传播与诗风嬗变关系的探讨。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绪论 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现状及文学传播学构建

第一章 汉魏六朝诗歌口头传播

第一节 汉魏六朝仪式歌辞的传播

第二节 汉魏六朝娱乐歌辞的传播

第三节 汉魏六朝的徒歌

第四节 汉魏六朝诗歌的吟诵

小结

第二章 汉魏六朝诗歌文本传播

第一节 汉魏六朝诗歌的单篇传播

第二节 汉魏六朝诗歌的书册传播

小结

第三章 汉魏诗歌的创作机制与诗歌的交叉传播

第一节 汉魏乐府诗创作机制与诗歌交叉传播

第二节 汉魏古诗创作机制与古诗的交叉传播

第三节 汉魏诗歌的交叉传播与后世文献著录矛盾——兼论《古诗十九首》的性质及创作年代

小结

第四章 “建安风骨”发生与文坛确认的传播学考察

第一节 曹操“拟乐府”与建安风骨的发生

第二节 邺下诗酒唱和的文学传播方式与建安风骨的形成

第三节 曹植拟乐府的创作模式与传播方式

小结

第五章 吴歌西曲的传播与南朝宫体诗

第一节 齐梁宫体诗的“名”与“实”

第二节 吴歌西曲的传播与南朝诗风嬗变

第三节 梁武帝音乐文化活动与宫体诗的发展

小结

第六章 纸张书写与汉魏六朝诗歌文本传播

第一节 汉魏六朝纸张发明与书写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纸张书写与汉魏六朝诗歌的文本传播

第三节 诗歌的文本传播与诗歌观念

小结

第七章 汉魏六朝邮驿制度与诗歌异地传播

第一节 汉魏六朝邮驿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邮驿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邮驿的私人化特征与诗歌异地传播

第四节 邮驿制度的私人化与诗歌行旅、送别题材的发展

小结

结论

附录1 《玉烛宝典》征引诗歌情况一览表

附录2 《北堂书钞》征引诗歌情况一览表

附录3 魏晋南北朝送别诗一览表

附录4 魏晋南北朝行旅诗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大顺。

得书感谢您对《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共两个部分,一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如:莫高窟、长城、古建筑复杂的武当山、布达拉宫、三孔、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等等;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如昆曲、书法、剪纸、端午节、妈祖信仰与习俗、丝绸工艺、针灸、皮影戏、木活字印刷、福建木偶等等。
20世纪上半期中美史学交流:基于美著史书在华传播与影响的研究 电子书
20世纪上半期是美国史学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史学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通过翻译出版、期刊推介、用作教科书等形式,大量美著史书被引进中国,对中国史学的多个层面产生了影响。本书以20世纪上半期传播到中国的美著史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详细梳理各类美著史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具体历程,考察美国史学对中国史学(包括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电子书
诗与意识形态:从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的生成 电子书
本书从历史和思想史演变的角度,考察了从西周之初到两汉时期诗歌功能的演变轨迹,以及中国古代诗学观念生成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诗歌功能、诗学观念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