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与技术知识传播

古代丝绸之路与技术知识传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古代科技知识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蹄铁、马镫、剪刀、提花机、缂织技术等案例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它们在丝绸之路各文明中起源的条件、可能的归属权、知识传播所面临的语境调适以及传播时间与路线等问题。在结论中,作者试图指出古代科技知识的传播,可以通过宗教、战争、贸易、人员流动等途径进行,并受到环境、物产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陈巍,1985年生,2007年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随邹大海研究院攻读硕士(数学史),2010年随张柏春研究员攻读博士(技术史),2013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外技术交流史、数学史。已在《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技术传播视角下的丝绸之路

第一节 环境、物产与经济带

第二节 民族的变迁及其相互交往

第二章 丝绸之路上的蹄铁

第一节 发明蹄铁的知识与境

第二节 关于蹄铁的文献史料

第三节 考古发现的蹄铁实物

第四节 与西方早期蹄铁的比较

第五节 讨论

第三章 丝绸之路上的马镫

第一节 谁发明了马镫

第二节 马镫的早期传播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系驾法

第一节 系驾法的原理

第二节 误传的先进性

第三节 古代系驾法的分类

第四节 再议靷的功能

第五节 靷在欧亚大陆上的源流

第六节 讨论

第五章 丝绸之路上的剪刀

第一节 剪刀的技术知识与境

第二节 10世纪前的中国剪刀

第三节 从交股剪刀到双股剪刀

第四节 欧亚大陆早期双股剪刀

第五节 讨论

第六章 丝绸之路上的提花机

第一节 提花机的技术知识与境

1. 挑花杆(pattern rods within the warp)

2. 综杆(pattern heddle rods)

3. 综片(true pattern shaft)

第二节 提花机与中国古代工艺传统

1. 织物纹样及其基本结构

2. 编造花本的过程

第三节 提花机的传播脉络

第四节 余论:提花机与信息技术

第七章 丝绸之路上的缂织技术

第一节 关于缂织传播的已有观点

第二节 接受视角下的知识传播

第三节 缂织应用的技术与文化语境

第四节 缂织的初步中华化:隋唐至五代

第五节 缂织于中华周边的扩散

第六节 缂织中华化的完成:宋代

第七节 讨论

结论

第一节 多样性技术知识的分布

第二节 技术知识传播的方式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后记

古代丝绸之路与技术知识传播是2019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巍。

得书感谢您对《古代丝绸之路与技术知识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上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向海”发展历程,
我思古人:古代铭刻与历史考古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汇集,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有关金文、玺印、砖瓦文字、简牍文书等出土古代铭刻文献的释读考证与研究文章,对汉唐之间的城址、墓葬、出土器物等进行的考古综合研究论述,以及其他一些有关考古专题论文,如对宋墓砖雕孝子图画、日本出土简牍等材料的研究,显示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学术素养。其中尤以古代铭刻文字及画像石、壁画、葬具等方面的研究颇具新意,所获研究成果多受到国内外学界认同,并推动了相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共两个部分,一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如:莫高窟、长城、古建筑复杂的武当山、布达拉宫、三孔、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等等;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如昆曲、书法、剪纸、端午节、妈祖信仰与习俗、丝绸工艺、针灸、皮影戏、木活字印刷、福建木偶等等。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