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你想探寻的自我肯定和人生价值,答案就在自然界里。
内容简介
蚯蚓舍弃了四肢,才变成土里最强大的生物?杂草被踩踏后就此躺平,另觅出路反而更茁壮?瞪羚的花式脱逃术让速度最快的猎豹也没辙?飞鼠爬树总是慢吞吞,却也因此发现自己有在林间滑翔的绝技?
你自以为的弱项,或许正是你赖以生存的优势。世上没有“普通”、也没有“特别”,只有“不一样”。每种差异和个性,都有存在的意义,每个生命都只会是自己,也只能成为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唯一,身处边缘也可以变成中心。
植物生态学家、科普作家、农学博士稻垣荣洋,将自然界的生存样貌和人类社会的生活现象映照比对,一方面呈现生物世界的繁盛奇妙,也破解了关于“个性”“普通”“自我”“强大”“胜利”等观念的认知盲点,让我们赫然发现人类许多自以为是的成见,体现“展现个性”“活出自我”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自然界并不存在“普通、界限、顺序”,也没有优劣强弱之分,这些只是拙于应付“很多、不一致”的人类大脑,为了方便理解而设定的标准、框架。世上有的只是无数的“个性”,也就是“差异”,而每一种个性都是生物被赋予的“独门”生存武器。
自然界也没有标准答案,一旦环境改变,原本的少数派、边缘者或许就能发挥优/秀的能力;成功进化的不见得是强大的生物,而是找到了独擅胜场的立身之地,却弱小无/比的生物。这些生物向我们展现了如何“活得更好、也更像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是一份恳切、清新的生命启示和鼓励。
作者简介
作者稻垣荣洋,1968年生于日本静冈县,静冈大学农学部教授,农学博士、植物学者。现任职于日本农林水产省、静冈县农林技术研究所。在进行农业研究的同时,撰写有杂草、昆虫等与身边生物相关的著作,并发表相关演讲。
主要著作有《身边杂草的愉快生存法》《身边蔬菜观察记》《身边昆虫的华丽生存法》《弱者的战略》《植物不可思议的生活方式》《身边花朵的不为人知的生态》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这是个性的时代”,“个性”又是什么呢
第1课 什么是“个性”
杂草是很有“个性”的生物
晚一点发芽也有价值吗
自然界没有正确答案
蒲公英的花色为何没个性
因为有必要,所以有个性
失去个性的马铃薯的悲剧
毫无个性的世界真的好吗
特立独行不等于“有个性”
个性就是“独一无二”吗
无限的个性
绝大部分DNA都用来做什么了
除了自己,我们成为不了别人
第2课 什么是“普通”
人类最怕“很多”,最讨厌“不一致”
优秀的大脑能记住几个数字
人类用这个方法理解“很多”
“数值化”和“分类”,这些“尺度”令大脑安心
强迫“不一致”变成“同质化”
“平均值”的真正作用是……
自然界参差不齐的意义
“普通”是一种幻想
为什么生物要刻意制造“异类”
“不一致”对生物才更有利
可以测量的与无法测量的
第3课 什么是“区别”
其实,“区别”并不存在
富士山的边界在哪里
鲸鱼和海豚哪里不一样
猿猴是怎么进化成人类的
生物是可以分类的吗
蒲公英、蝴蝶和我
“比较”会蒙蔽真实的样貌
不是要做出“区分”,而是想制造“差异”
“有各种不同的存在”才是真正的美
第4课 什么是“多样性”
地球展现了丰富的多样性
为什么花儿是五颜六色的
要当“唯一”还是“第一”
只有“第一”才能活下去吗
自然界有无数的“第一”
在“唯一”中成为“第一”
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就算是蚯蚓,也在努力生活着
你可能只是待错了地方
思考“生态位”: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所擅长的
第5课 什么是“自我”
缩小范围,更容易成为第一
领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虽然有擅长的事……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决胜负
没有人知道大象真正的模样吗
你看到的是圆形还是三角形
自我的样子就在记忆里
不照图鉴生长也无妨
第6课 什么是“胜利”
缤纷的花朵是美丽的勋章
只有人类喜欢拼输赢
受限的赛场无法发挥真正的实力
“输”过才会知道的事
即使不擅长也要尝试一下
进化的原动力来自失败
有时也要学会认输
感恩祖先的相遇
第7课 什么是“强大”
“弱小”才是生存的条件吗
杂草很强,还是很弱
强大各有形式
强者不一定会胜出
弱小的人类如何存活到现在
第8课 什么是“重要的事”
杂草就算被踩踏也……
为什么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不是只有向上生长才是成长
人类只会用高度评判植物
在踩踏中好好活着
同时拥有坚硬和柔软
逆境也能转为顺境的最佳代表
想往哪里生长,是生命的自由
第9课 什么是“活着”
树和草,哪种形态进化得更完全
寿命从远程马拉松到短程接力赛
为了延续永恒,才创造出有限
没有一个生物不想活下去
生命是由连续的“当下”所组成的
结语 成为“独一无二”的你,成为“闪闪发光”的你
杂草从不按图鉴长是2025年由湛庐文化出版,作者[日] 稻垣荣洋。
得书感谢您对《杂草从不按图鉴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