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法国情境主义者瓦纳格姆的名著《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构境论解读。
内容简介
书中文本思境的复构一改过去学术论著的灰色干枯色调,以感性的文字和故事,重现了以五月风暴为起点的欧洲激进青年心中的革命思想他者。瓦纳格姆的批判剑锋所指为当代资本主义景观社会中的日常生活麻木苟生现象,在自发的个人创造性的照妖镜之下,抖落出资产阶级隐性支配人们的消费意识形态脑浆搅拌机、景观万花筒和小事情异化薄片。
瓦纳格姆主张,用革命的诗意打碎量化、抽象中介和角色游戏的统治,真正在生活的本真意志中重获“活着”的意义。《日常生活的革命》是一本“错得有水平的书”,拾出珍珠,去除污泥,是本书的基本任务。本书史料丰厚、思想深刻、语言生动,且不乏批判性的间距,是了解《日常生活的革命》一书的有趣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引子 活着与苟生的批判辩证法
第一章 物性的苟生与诗意的活着
1. 平庸日常生活中的非总体的人
2. 资产阶级世界多重断裂重塑日常生活苟生
3. 消费意识形态的脑浆搅拌与景观万花筒
4. 红色“五月风暴”:走向诗意生活的革命
第二章 他者幸福:日常生活中的微观异化薄片
1. 平庸的日常生活:瞬间发生的小事情异化薄片
2. 我羡慕故我在:不知人变形为东西的屈辱苟生
3. 无面孔的苟生之人:面对面共在中的孤独
第三章 日常生活苟生中快乐的痛苦
1. 布尔乔亚:最坏的“痛并快乐着”!
2. 苟生:流水线上的灰头土脸与悬空预支的虚假富裕
3. 推倒日常生活迷墙的第三种力量
第四章 日常生活苟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1. 看不见的贫困:消费狂欢苟生中的物役性
2. 客体人:从献祭式交换到量化的交换
3. 资产阶级“看得见的手”与技术乌托邦幻象
第五章 碎片化的量与颠倒的抽象中介
1. 碎片化权力与数量成为统治
2. 抽象的中介成为上帝
3. 符码=消失点:词语意识形态场中的争夺战
第六章 异化苟生中的分离、表象与角色
1. 资产阶级世界中的诱惑与分离
2. 组织化的外观:建构虚假现象的景观
3. 不讨喜的角色:不是我自己的异化苟生
第七章 外化的认同与没有灵魂的名分
1. “苦恼意识”中的失能、贫乏与焦虑
2. 被控制的认同:消费社会中的“斯容帝测验”
3. 补偿与准入:角色游戏中的幻觉
4. 景观生产中的专家与非人的名分
第八章 反抗的本体论:以诗歌与游戏对抗腐败的世界
1. 拒绝与超越资产阶级的碎片权力
2. 失败的虚无主义拒绝与达达革命
3. 颠覆景观统治的先锋艺术与革命游戏
第九章 激进主体:诗意的自发创造性
1. 颠倒视角中的唯意志论
2. 被操控的创造性与真实的创造性
3. 个人创造性:自生性和诗意的质性
第十章 新无产阶级:无奴隶的生命主人
1. 比较性的权力奴役史:统治、剥削和控制
2. 用诗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3. 反对资产阶级的角色:儿童般任性的天真
第十一章 本真时-空中的失去与重新获得
1. 儿童本真时间的丧失
2. 封建的统一时-空与资产阶级碎片的时-空
3. 建构活着的瞬间、消除景观幻象、纠正苟生往事
第十二章 激情与计划的革命辩证法
1. 实现、交流和参与三者统一的辩证法
2. 打破景观他者:主体性的自我拯救
3. 爱的激情:交流计划的革命重建
4. 革命的异轨:恢复游戏的参与本性
5. 走出世界缝隙的蔷薇革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革命的诗性:浪漫主义的话语风暴(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构境论解读)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一兵。
得书感谢您对《革命的诗性:浪漫主义的话语风暴(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构境论解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