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对现代小说物象进行了详尽分析,探讨了其性质、类型及功能。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本书通过对现代小说物象与传统诗词意象的辨析,对现代小说物象的性质、类型及功能作了简要的阐释,进而通过对中国现代小说史(1917~1949)上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作家物象艺术的详尽分析,粗线条地描述了中国现代小说物象艺术的发展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其他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类型论

第一节 物象:由诗歌到小说

一、诗歌物象

二、小说物象

第二节 古典主义小说:意境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一、意境理论

二、意境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第三节 现实主义小说:写实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一、现实主义理论

二、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第四节 浪漫主义小说:抒情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一、浪漫主义理论

二、浪漫主义理论框架中的小说物象

第五节 现代主义小说:现代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小说物象

一、现代主义理论

二、现代主义理论框架中的小说物象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小说物象论

第一节 鲁迅小说物象

一、启蒙主义小说理论与鲁迅小说物象

二、实象:功能的全面拓展

三、比象:重在描物画人及寓意

四、兴象:源于传统却高于传统

五、鲁迅小说物象艺术的独特性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物象

一、关于“乡土小说”

二、实象运用与风景画的描摹

三、实象运用与风俗画的展现

四、暗藏危机的兴象

五、成绩有限的比象

第三节 浪漫抒情派小说物象

一、关于浪漫抒情派

二、决定流派特征的兴象运用

三、同写性心理,用象各不同

四、未受重用的实象

第四节 废名小说物象

一、废名小说中的物象

二、继承:《竹林的故事》及《桃园》物象

三、创新:《桥》的物象艺术

四、物象运用与小说文体

第五节 20世纪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

一、以季节山水为核心的兴象

二、差强人意的比象

三、脱颖而出的凌叔华

四、物象运用与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六节 20世纪20年代小说物象总论

第三章 20世纪30年代小说物象论

第一节 早期普罗小说物象

一、关于普罗小说

二、有心无力的兴象创造

三、兴象的比象化运用与传统比象的翻新

四、人体物象的意识形态化

五、物象罗列与激情表达

第二节 施蛰存小说物象

一、关于心理小说

二、综合运用的实象

三、更为成熟的兴象比象化运用

四、巧妙多样的比象

五、施蛰存小说物象艺术特征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物象

一、新感觉派小说与消费社会

二、回归于物本身的实象

三、比象: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的有效途径

四、零星、片断的兴象

五、物象运用与小说形式创新

第四节 沈从文小说物象

一、湘西小说物象

二、都市小说物象

第五节 老舍小说物象概述

一、老舍小说物象

二、重在写人并成就其“百科全书”风格的实象

三、比象运用与其语言风格的形成

四、别具特色的综合性物象

第六节 20世纪30年代乡土小说物象

一、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小说

二、实象艺术的新发展

三、兴象运用与同期乡土作家的另一副笔墨

四、乏善可陈的比象运用

第七节 巴金小说物象

一、巴金小说艺术风格

二、物象的独创性与体系化

三、主观色彩强烈的物象运用

四、有限的实象运用

第八节 20世纪30年代小说物象总论

第四章 20世纪40年代小说物象论

第一节 张爱玲小说物象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物象

二、物象的创新

三、物象运用手法的创新

四、物象功能创新与小说文体模式

第二节 萧红小说物象

一、景物作为小说的主角

二、人、物并置与比象运用手法的创新

三、东北地域色彩鲜明的民俗物象

四、物象运用与文体特征

第三节 《围城》物象

一、取象范围的空前扩大

二、物象功能的拓展

三、物象艺术的独特性

第四节 赵树理小说物象

一、自然物象的全面退隐

二、实象运用的道具化

三、以写人为目的的比象

四、现代小说物象艺术的“终结者”

第五节 后期浪漫派小说物象

一、徐訏和无名氏的浪漫奇情小说

二、奇象构奇境,奇境写奇人、叙奇事

三、比象:奇象喻奇人

四、继承与创新兼具的兴象

五、物象铺排与夸张手法

第六节 20世纪40年代小说物象总论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是2014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柯贵文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小说物象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现代美术史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介绍了现代美术的开篇、美术的本体化探索、美术中的人性、美术与社会、后现代美术现象、回归与拓展等内容。
“动画+”:中国影视动画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中国影视动画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把转型与升级作为推进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两个视角入手,构建和提升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作者特别注重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专程到国内各大动漫展会、生产企业、传媒、院校、协会和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了央视动画、奥飞动漫、华强方特、玄机科技、淘米、蓝弧文化等数十家企业,访谈了蔡晓东、蔡志军、尚琳琳、沈乐平、路
话语与赋权:中国乡村影像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综艺作品、网络短视频和参与式影像等媒介中所呈现的乡村影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乡景—乡民—文化形象”的具体研究路径下,综合再现理论、话语理论、权利理论以及媒介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探讨乡村形象的构建和话语的变迁,剖析乡村话语弱势生态,为乡村形象的健康塑造和话语二次赋权给予理论建议,以期缓解乡村文化空心化现象,唤醒城乡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激发乡土价值观共鸣,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中国地方戏生存传播例案研究 电子书
《中国地方戏生存传播例案研究》共收录了十二位学者的十篇戏曲研究文章。本书内容涵盖目连戏、歌仔戏、越剧、调腔、越调、五音戏、罗罗腔、新城戏等多个地方剧种;调研范围覆盖吉林、山东、山西、河南、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地区;在对传统戏曲生存空间尽量细致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关注焦点是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戏曲传播的整体状况和现实问题。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戏曲的数字化生存与传播研究》成果。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电子书
纵谈巨匠沙龙,横跨思潮流派:从格罗皮乌斯、密斯到赖特、贝聿铭,从路易斯康、文丘里到盖里、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