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小说甫一开始就被死亡阴影笼罩,充满时间焦虑和生存焦虑。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个案解读、比较研究、外部研究、因果互证等多种文学理论研究和分析的经典方法,以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为切入点,研究现代作家的精神追求与小说的审美取向、现代作家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思想启蒙的困境,挖掘现代小说死亡书写的精神内涵、死亡叙事视角的转换和不同话语特征,归纳现代小说死亡叙事的审美风格和深层文化隐喻。
作者简介
作者王小环,女,1973年11月出生,山东平度人。1993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姚春树先生,2000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师从杨洪承先生,2013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00年起任教于青岛科技大学,现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书刊编辑学》等课程,主持山东省文化厅课题2项,青岛市社科联课题1项,参与多项。在《齐鲁学刊》《编辑之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论文曾获得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得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学术空间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现象及成因
第一节 现代小说文本中的死亡叙事现象
一 死亡书写的丰富性
二 死亡叙事的文本功能
第二节 现代作家死亡意识的形成
一 自我主体意识的高度觉醒
二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 个人的生存体验
四 传统文化中死亡意识的积淀与传承
第三节 现代小说中死亡主题的变迁
一 现代小说中死亡书写的两个层面
二 现代小说中死亡主题的历史线索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书写的精神内涵
第一节 现代小说的死亡主题
一 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迫与精神死亡
二 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流浪
三 个体生命的关怀:疾病隐喻与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节 现代作家的生存困境
第三节 死亡叙事中现代作家的自我拯救
一 时间意识的觉醒与死亡的荒诞性
二 启蒙理性的超越
三 自我拯救的资源和动力
第四节 作家生命与人物精神的叠加
一 将人的灵魂的深刻显示于人
二 三种深层心理悲剧的典型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策略
第一节 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视角的转换
一 “我”:叙述人称的多向度
二 他者视角中的死亡叙事
三 女性视角下独特的死亡叙事
第二节 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结构模式
一 叙事时空的切割与转换
二 叙事逻辑与结构
第三节 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话语特征
一 叙述话语的重要性
二 现代小说叙述话语的特征
第四节 死亡叙事对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挑战
第四章 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格
第一节 现代小说叙事的兴起
一 现代小说文体意识的演变
二 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概述
第二节 死亡叙事的暴力审美
一 五四时期死亡叙事的暴力书写
二 革命题材小说中死亡叙事的语言暴力
三 历史题材小说中死亡叙事的暴力审美
第三节 死亡叙事的中和之美
一 宗教精神的渗透
二 “坟”的意象:消解死亡
第四节 死亡叙事的悲壮美与崇高美
一 政治语境下死亡叙事的悲壮美与崇高美
二 七月派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壮美
三 解放区小说死亡叙事的特殊性
第五章 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文化隐喻
第一节 意象与死亡叙事的文学选择
一 “铁屋子”与中国社会的对照
二 “家”与传统家庭文化的对照
三 “旷野”与知识分子灵魂漂泊的对照
第二节 丧葬习俗在死亡叙事中的文化意义
一 逃避与寻找:死亡叙事中丧葬习俗的文化姿态
二 民俗的力量:丧葬习俗与婚俗融合中的文化心理
三 丧葬习俗在小说中的文化承担
第六章 中国现代小说死亡叙事的后续影响
第一节 悲剧美的中国接受
一 西方美学中的悲剧范畴
二 中国古典的悲剧意识
三 悲剧美的中国接受
第二节 当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继承与突破
一 当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艺术
二 当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视角
结语 “人的文学”的现代性审美指向及文学史的沉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中国现代小说死亡叙事研究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小环。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小说死亡叙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