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编辑推荐

围绕中西方古典学与人文教育的主题的精选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组织选编的“跨文化视野”( Transcultural Views)系列论文集之三,论题覆盖古典学和现代人文学科及其当代发展趋势,论者以跨文化研究方法研究中外美学、比较文学和思想史的重要问题,凸显古典性、人文性和远缘汇通性。论者以今观古,释放古典的生命力,阐发经籍的微言大义,探索人文精神在现代境遇中的命运;同时,以古鉴今,希图获取现代学术的古典血脉,审视人类精神的当代境遇,邀请古圣先贤对当代世界重新发言。论者尽力破除人为的学科区隔,体现跨学科研究的进向,尝试以中化西的理路,瞩望“全球人文主义”的前景。

作者简介

编者王柯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长城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古典美学与诗学,代表作有《〈理想国〉的道德诗学》《〈法礼篇〉的道德诗学》《中国人的思维》《老子思想精义》,代表译作有《美学理论》《 艺术的真谛》,主编《美学》《跨文化视野》等大型学术书刊。胡继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跨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第二二外国语学院哲学学科带头人和比较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神话诗学、中西近代思想史,代表作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重建巴别塔:解构诗学新论》《浪漫的灵知》《越位之思与诗学空间》,代表译作有《友爱的政治学》《神话研究》,主编《跨文化研究》《人与传媒》《比较文学经典导读》等大型学术书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编者寄语

文史辨正

人类学本体论视野下的情理中和说

一、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

二、中和为美的思想基础

三、中庸之道的思维范式

四、中和为美的情理结构

中西古今之间的政体问题

高尔吉亚《海伦颂》译注

绪论

叙述

立题

证明

结语

《浮士德》的景观体验

一、洞穴与荒野:自然景观的神性隐喻

二、书斋与酒店:生活景观的生命情调

三、教堂与宫殿:建筑景观的政治意蕴

普罗米修斯与拜伦式英雄

古典学与比较文学 ——从20世纪德国学术视野看

一、何谓古典学

二、流亡中的古典——L.施皮策及其语文学

三、怀乡的古典——E.奥尔巴赫及其文体学

四、贯通的古典——E.库尔提乌斯及其主题学

五、终结的古典——H.布鲁门伯格及其隐喻学

文化批评的政治想象力

一、政治斗争与文化批评

二、文化批评的想像力

三、文化批评的“批判”

四、失范的时代与文化批评的未来

十字架上的叩问与告白 ——解读王桂林的组诗《我的耶路撒冷》

一、耶路撒冷的沉思:光或阴影

二、客西马尼园的叩问:我—你

三、重返耶路撒冷:泪水中的救赎

文教源流

现代人文教育中阿波罗的威权 ——阿诺德、白璧德和瑞恰慈文学思想论略(上)

法兰克福“中国学院”1 928年秋季会议发言

西方思想的中世纪基础

文心互鉴

从边缘到中心 ——媵妾们的文学志业

一、媵妾的社会与文化铭刻

二、“侧室”何谓

三、“侧室”中的文学能动性

四、文采激扬处:《撷芳集》中的媵妾们

五、形变“侧室”

六、沈彩:媵婢·诗人·书家·鉴赏家·抄录者

七、铭刻与安排:自我生产的模式

八、文本中的女性主体

九、结语

当鲁滨孙遭遇西门庆 ——中英文小说中原生的物质利己主义

一、账簿和判决

二、《鲁滨孙漂流记》和《金瓶梅》中的利己主义

三、性经济

四、破碎的亲属关系

五、跨文化的畅想

四海为家,世界大同 ——早期中国佛教辩惑与世界文学

一、再议太虚之中心

二、涵泳经典:牟子序言

三、跨千山涉万水:《牟子》中的地理隐喻

四、佛教等于新道教

五、结论

文苑览胜

与西方古典诗学的高贵相遇 ——评王柯平先生《<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修订版)》

两位中国现代哲学家论斯宾诺莎 ——评中德版《斯宾诺莎纪念文集》

文海悠游

论《庄子》“三籁”的境界

一、人籁

二、地籁

三、天籁

四、“三籁”齐一 ——“道通为一”

结语

君子如何可能 ——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兴于诗——温柔敦厚的诗教

二、立于礼——恭俭庄敬的礼教

三、成于乐——广博易良的乐教

结语

至善城邦的可能途径——论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

引言

一、音乐教育的价值

二、音乐教育的实践

三、音乐教育的目的

结语

面孔的转换,精神的流变 ——重塑“拉奥孔”形象之思

一、精神的回归——温克尔曼之拉奥孔

二、诗画的分野——莱辛之“拉奥孔”

三、艺术的独白——歌德之“拉奥孔”

结语

金闺花柳质,终陷泥淖中 ——论安冬妮·布登勃洛克的市民精神

引言

一、金边记事簿——“市民精神”的谱系

二、“我已经不是傻瓜了”——“市民精神”的转变

三、“他们都到哪去了”——“市民精神”的哲学反思

结语

另一个“摩西” ——试析《野草在歌唱》中的黑人形象

引言

一、黑人英雄救赎者

二、进步黑人的代表

三、白人女性的慰藉

四、黑人奴隶的反抗者

结语

后记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是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继华。

得书感谢您对《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好的沟通就是好的教育 电子书

一位美籍华裔教育专家的育儿手记,好的沟通让每一次冲突都成为教育机会。
社会工作教育:中国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 电子书

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组织管理与评估、社会政策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总第3期) 电子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集刊,本册是第3期。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总第5期) 电子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集刊,本册是第5期。
青春期教育社工指南 电子书

一本旨在指导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社工从事工作的指导手册。
大学之美:我的教育世界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张尧学院士在担任中南大学校长期间的风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