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内容简介
本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添了减重步行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内容,而且联系了大脑可塑性理论、反馈技术、情景互动技术等对康复的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第二版)组织委员会与编写委员会名单
《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编委会名单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再版序言
《运动疗法技术学》再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简史
三、目的及其技术分类
四、应用范围
五、禁忌证
六、实施原则
七、常用运动方法
八、常用器材和设备
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
第二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概述
二、躯体外观情况检查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
四、肌力评定
五、痉挛的评定
六、上肢及手功能评定
七、平衡功能的评定
八、协调性的评定
九、步态分析
十、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一、基本概念
二、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
三、训练方法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五、临床应用
第二节 关节松动技术
一、概述
二、周围关节松动技术
三、脊柱松动技术
第三节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一、基本概念
二、肌力下降的原因
三、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四、训练方法
五、训练注意事项
六、临床应用
第四节 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一、基本概念
二、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三、训练原则
四、训练方法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临床应用
第五节 协调性功能训练
一、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二、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
三、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
四、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五、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六、协调性训练
七、影响协调训练效果的因素
第六节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一、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
二、移乘训练
三、轮椅操作训练
四、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
第七节 心脏功能训练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三、心脏功能评定
四、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第八节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一、概述
二、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
三、呼吸训练
四、胸腔松动练习
五、咳嗽
六、体位引流
第九节 水中运动疗法
一、概述
二、水中运动的分类
三、设备与用具
四、训练内容
五、注意事项
六、临床应用
第十节 医疗体操
一、概述
二、姿势矫正体操
三、肌肉放松训练
四、体力恢复训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脊柱牵引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及发展简史
二、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脊柱牵引的分类
四、脊柱牵引装置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脊柱牵引研究进展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一、颈椎牵引生理效应
二、常用颈椎牵引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一、腰椎牵引生理效应
二、常用腰椎牵引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一、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二、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
三、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
四、注意事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神经生理学疗法
第一节 Bobath疗法
一、概述
二、治疗原则
三、常用治疗技术
四、临床应用
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一、概述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三、评定方法
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第三节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一、概述
二、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三、运动模式
四、临床应用
第四节 Rood疗法
一、概述
二、基础理论
三、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第五节 Vojta疗法
一、概述
二、理论基础
三、Vojta姿势反射
四、中枢性协调障碍
五、治疗技术
六、临床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运动再学习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脑损伤后功能恢复
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
三、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
四、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
五、调整重心
六、训练要点
七、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
第三节 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一、上肢功能训练
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三、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
四、坐位平衡训练
五、站起与坐下训练
六、站立平衡训练
七、行走训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引导式教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理念
一、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
二、性格
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四、动作学习理论
第三节 引导式教育实践
一、评定
二、应用的器具
三、教育小组
四、节律性意向
五、引导员
六、诱发技巧
七、每日活动常规
八、习作程序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按摩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按摩疗法简史
二、按摩疗法的作用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五、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
第二节 按摩手法
一、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
二、按摩手法的要求
三、按摩手法的练习
四、各种手法的应用
五、按摩时的体位
六、按摩介质和热敷
第三节 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一、软组织损伤
二、颈椎病
三、落枕
四、腰背下肢痛
五、头痛
六、偏瘫
七、脊髓损伤
八、脑瘫
九、先天性肌斜颈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与定义
二、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三大综合征
四、向心化现象
第三节 治疗原则
一、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二、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三、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颈椎的治疗技术
一、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
二、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
三、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
四、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
五、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
六、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
七、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
八、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
九、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
十、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
十一、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
第五节 胸椎的治疗技术
一、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
二、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
三、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
四、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
五、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
第六节 腰椎的治疗技术
一、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
二、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
三、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
四、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
五、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
六、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
七、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
八、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
九、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
十、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
十一、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
十二、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
十三、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
十四、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
十五、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
十六、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
十七、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
第七节 麦肯基方法的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二、相对禁忌证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第一节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一、概述
二、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
三、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
四、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五、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
第二节 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一、概述
二、减重步行训练设备
三、评定指标
四、训练方法
五、临床应用
第三节 运动想象疗法
一、概述
二、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
三、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
四、临床应用研究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是2011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纪树荣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运动疗法技术学(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