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

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初学者提供一条了解MRI系统及其成像原理的便捷通道,可以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MRI诊断疾病的基础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

内容简介

为初学者提供一条了解MRI系统及其成像原理的便捷通道,可以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MRI诊断疾病的基础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主要内容是以文图对应的形式介绍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设备,以及MRI在头颅神经系统、乳腺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盆腔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特色:专家团队编写、专业分工明确、贴近临床应用、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征象。在疾病诊断部分,均设有专家指点一节,对所讲所写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另外,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书附有常用英文缩略、常用术语,以及不同厂家设备的常用扫描序列名称。

作者简介

编者靳二虎,男,主任医师,教授,知名专家,擅长腹部疾病影像学诊断。1985 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并获学士学位,之后分别于1991年、200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导师为李铁一教授)、博士学位(导师为马大庆教授)。1991年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工作至今,2006年起担任放射科副主任。长期投身于医学影像诊断相关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从事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肺部疾病、乳腺疾病、消化道疾病、肝胆胰腺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近些年专注腹盆部疾病CT和 MRI诊断研究,有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曾于2001-2002年在日本关西医科大学附属病院放射线科研修1年,于2011-2012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和弗里德医院放射科进修3个月。目前担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磁共振成像》、《CT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期刊编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磁共振学组通讯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轻松学习磁共振成像100问》和《人体磁共振成像解剖变异》,参与编写《肾脏外科》、《急诊症状诊断与处理》、《神经泌尿学》和《现代肝脏病学》,参与翻译由马大庆教授主译的《放射学家掌中宝:胸部百例疾病影像诊断精粹》、由贺文教授主译的《影像学必备基础系列:胸部影像学》和《放射学必读》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一、原子核

二、排列与进动

三、共振

四、弛豫

五、扫描参数简介

六、MR信号产生

第二节 图像对比度和权重

第三节 图像编码

一、什么是梯度

二、层面选择梯度场

三、相位编码梯度场

四、频率编码梯度场

第四节 数据采集与K空间

第五节 扫描参数的质量控制

一、扫描时间

二、图像信噪比

三、图像对比度

四、图像分辨力

第六节 脉冲序列

一、传统自旋回波序列

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三、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四、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五、反转恢复序列

六、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七、梯度回波序列

八、毁损梯度回波序列

九、稳态

十、快速梯度回波和快速毁损梯度回波

第七节 螺旋桨成像与螺旋式成像

一、螺旋桨成像

二、螺旋式成像

第八节 流动现象和无创性血管成像

一、血流模式

二、流动补偿

三、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

四、相位对比法血管成像

第九节 饱和技术

一、饱和带技术

二、脂肪抑制技术

三、磁化传递技术

第十节 平面回波成像

一、平面回波成像

二、弥散加权成像

第十一节 并行采集技术

第十二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

第十三节 增强血管成像

一、钆对比剂缩短动脉血池T1弛豫时间

二、CE-MRA扫描序列及参数组合

三、K空间填充方式与扫描延迟时间设定

四、对比剂剂量选择

五、常用CE-MRA检查举例

第二章 磁共振设备

第一节 磁 体

一、常导型磁体

二、永磁型磁体

三、超导型磁体

四、磁体的组成

五、磁体的评价

第二节 梯度系统

一、梯度系统组成

二、涡流

第三节 射频系统

一、射频的发射与接收

二、射频线圈

第四节 屏蔽和冷却系统

一、磁场与周边环境

二、屏蔽

三、冷却系统

第五节 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系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对比例

第一节 MRI对比剂的作用机制

一、物质的磁性概念和分类

二、对比剂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MRI对比剂的分类

一、细胞外间隙对比剂

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比剂

四、口服胃肠道对比剂

五、分子影像对比剂

六、脂质体对比剂

第三节 MRI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一、神经系统

二、头颈部

三、胸部

四、腹盆部

五、脊柱

六、骨骼肌肉系统

七、血管

八、SPIO检测转移性淋巴结

九、干细胞移植后MRI

第四节 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不良反应的分类

二、不良反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颅脑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一、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二、扫描序列和层面选择原则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颅骨与脑膜

二、脑

三、脑脊液腔

四、脑神经

五、脑血液循环

第三节 脑血管病MRI表现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

二、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脑梗死

三、静脉窦血栓与闭塞

四、脑动脉瘤

五、脑血管畸形

六、脑小血管病

第四节 脑肿瘤MRI表现

一、星形细胞瘤

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三、胶质瘤病

四、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五、室管膜瘤

六、神经元及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混合性肿瘤

七、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八、脑膜瘤

九、脉络丛肿瘤

十、髓母细胞瘤

十一、生殖细胞瘤

十二、松果体细胞肿瘤

十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十四、垂体腺瘤

十五、神经鞘瘤

十六、颅咽管瘤

十七、脑转移瘤

第五节 先天性脑异常MRI表现

一、脑发育不全畸形

二、闭合不全畸形

三、神经元移行障碍

四、脑体积异常

五、神经皮肤综合征

六、先天性脑积水

七、早期婴儿脑损伤

第六节 脑外伤MRI表现

一、硬膜外血肿

二、硬膜下血肿

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五、脑挫裂伤

第七节 颅内感染与肉芽肿性病变MRI表现

一、硬膜外脓肿

二、硬膜下脓肿

三、脑脓肿

四、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五、结核

六、结节病

七、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八、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九、真菌感染

十、脑囊虫病

十一、脑棘球幼病

十二、脑血吸虫病

十三、HIV脑病

十四、AIDS脑部合并症

第八节 颅内囊肿及脑脊液循环异常MRI表现

一、蛛网膜囊肿

二、表皮样囊肿

三、皮样囊肿

四、松果体囊肿

五、Rathke囊肿

六、胶样囊肿

七、第五、六脑室

八、脑积水

第九节 脑白质病MRI表现

第一部分 髓鞘形成异常

一、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变性

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三、类球状脑白质营养不良

四、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五、巨脑性婴儿脑白质营养不良

六、先天性皮质外轴索再生障碍症

第二部分 脱髓鞘病变

七、多发性硬化

八、弥漫性硬化

九、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十、胼胝体变性

十一、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第十节 伴有深部灰质受累的神经变性类疾病MRI表现

一、慢性进行性舞蹈病

二、肝豆状核变性

三、帕金森病

四、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五、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六、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七、纹状体黑质变性

八、苍白球黑质变性

九、亚急性坏死性脑病

十、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

十一、Wallerian溃变

十二、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第十一节 MRI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第五章 心脏与大血管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点

一、心脏MRI扫描层面设计

二、常用扫描序列

三、心脏功能成像

四、心肌灌注成像和延迟强化成像

五、药物负荷实验

六、MR心肌活性检查

七、冠状动脉MR成像技术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横轴面

二、心脏短轴像

三、心脏长轴像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MRI表现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心内膜垫缺损

四、动脉导管未闭

五、法洛四联症

六、肺静脉畸形连接

七、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第四节 缺血性心脏病MRI表现

一、心肌缺血

二、心肌梗死

第五节 心脏瓣膜疾病MRI表现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六节 心肌病MRI表现

一、肥厚型心肌病

二、扩张型心肌病

三、限制型心肌病

第七节 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疾病MRI表现

一、主动脉夹层

二、肺动脉栓塞

三、主动脉壁间血肿

四、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

五、主动脉瘤

六、马方综合征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乳腺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乳腺MRI检查技术

一、扫描序列和层面选择

二、乳腺MRI检查原则

第二节 正常MRI表现和病变分析方法

一、正常乳腺MRI表现

二、乳腺病变MRI分析方法

第三节 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乳腺增生性疾病

二、乳腺纤维腺瘤

三、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

四、乳腺脓肿

五、乳腺脂肪坏死

六、乳腺积乳囊肿

七、乳腺脂肪瘤

八、乳腺错构瘤

九、乳腺癌

十、乳腺叶状肿瘤

十一、乳腺恶性淋巴瘤

第四节 乳腺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肝脏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MRI检查方法和特点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第三节 肝脏肿块MRI诊断

一、非实性肝脏肿块

二、实性肝脏肿块

三、MRI与其他影像的比较

第四节 肝脏弥漫性病变MRI诊断

一、均匀型弥漫病变

二、节段型弥漫病变

三、结节型弥漫病变

四、血管周围型病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胰腺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第三节 胰腺炎性病变MRI表现

一、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第四节 胰腺肿瘤性疾病MRI表现

一、胰腺癌

二、胰岛细胞瘤

三、胃泌素瘤(G-细胞瘤)

四、胰高血糖素瘤

五、类癌

六、胰腺囊性肿瘤

七、转移瘤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泌尿系统、肾上腺与腹膜后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泌尿系统

二、肾上腺

三、腹膜后间隙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

二、输尿管先天性异常

三、膀胱先天性异常

四、肾盂肾炎

五、肾脓肿

六、泌尿系统结核

七、泌尿系统结石

八、肾脏囊性疾病

九、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十、肾脏腺瘤

十一、肾细胞癌

十二、肾母细胞瘤

十三、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

十四、泌尿系统创伤

十五、肾脏血管性疾病

第四节 肾上腺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Cushing综合征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三、嗜铬细胞瘤

四、肾上腺功能低下

五、神经母细胞瘤

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第五节 腹膜后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腹膜后脓肿

二、腹膜后纤维化

三、腹膜后肿瘤

第六节 MRI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男性盆腔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前列腺

二、精囊

三、尿道与其他结构

第三节 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前列腺囊肿

二、前列腺炎

三、前列腺结核

四、前列腺增生

五、前列腺癌

六、精囊先天性畸形

七、精囊炎

八、精囊癌

九、隐睾

十、睾丸原发性肿瘤

十一、鞘膜积液

十二、睾丸及附睾炎症

十三、附睾及睾丸结核

十四、睾丸精索扭转

十五、精索静脉曲张

十六、腹股沟疝

第四节 MRI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女性盆腔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一、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二、扫描序列和层面选择原则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子宫

二、附件

三、阴道与女性尿道

第三节 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

二、子宫肌瘤

三、子宫腺肌病

四、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五、子宫内膜癌

六、宫颈癌

七、多囊卵巢病

八、卵巢恶性肿瘤

九、胎盘滞留与胎盘植入

十、剖宫产瘢痕妊娠

十一、其他病变

第四节 MRI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一、髋关节

二、膝关节

三、踝关节

四、肩关节

五、腕关节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髋关节

二、膝关节

三、踝关节

四、肩关节

五、腕关节

第三节 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软组织与骨关节外伤

二、骨关节感染性病变

三、退行性骨关节病

四、骨坏死

五、骨肿瘤

六、软组织肿瘤

第四节 MRI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脊髓脊柱疾病MRI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一、扫描序列和图像特征

二、扫描序列和层面选择原则

第二节 正常MRI解剖

一、颈椎

二、胸椎

三、腰椎

第三节 常见疾病MRI表现

一、脊髓脊柱先天性发育畸形

二、脊髓拴系综合征

三、Chiari畸形

四、脊髓脊柱损伤

五、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六、脊髓脊柱刀伤

七、脊髓脊柱枪弹伤

八、椎间盘突出

九、休门病与许莫尔结节

十、椎间盘炎

十一、脊柱退行性病变与弥漫性特发性骨增生症

十二、脊髓脊柱血管畸形

十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

十四、脊髓脊柱结核

十五、脊髓囊尾蚴病

十六、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

十七、药物性脊髓蛛网膜炎

十八、脊髓胶质瘤

十九、脊膜瘤

二十、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二十一、脊髓脊柱转移瘤

二十二、脊髓空洞与脊髓中央管扩张积水症

第四节 MRI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磁共振成像伪影

第一节 磁场相关伪影

一、金属伪影

二、磁敏感伪影

第二节 运动与流动伪影

一、运动伪影

二、流动伪影

第三节 射频和梯度相关伪影

一、射频引起的伪影

二、梯度磁场引起的伪影

第四节 图像处理伪影

一、化学位移伪影

二、卷褶伪影

三、截断伪影(Gibbs现象)

第五节 其他伪影

一、网纹伪影

二、部分容积效应伪影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

第一节 磁体的安全性

一、磁场中的投射效应

二、体内置入物的安全性

三、安全筛查与防范措施

四、失超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生物效应

一、静磁场的生物效应

二、梯度磁场的生物效应

三、射频的生物效应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的噪声

第四节 其他问题

一、幽闭恐惧症

二、使用镇静剂

三、孕妇MRI检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常用术语

附录三 不同厂家常用扫描序列名称

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是201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