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德国外交档案、美国外交档案为依据,试图从国际关系史角度,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军备问题的缘起、演变、影响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内容简介

作者论述分析了英、法、美、苏、国联各自主张的军备政策,国际社会针对德国裁军问题举行的一系列裁军会议和裁军谈判,制定实施的一系列裁军政策以及德国政府履行裁军义务和重整军备的政策;探究了裁军与重整军备的相互关系、内在规律及其与战争、和平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书既有经验性研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处理德国军备问题的失误之处;又包括辩证性分析,如裁军、重整军备与战争、和平的辩证关系;还有建设性研究,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处理裁军问题、重整军备问题;以及前瞻性研究,揭示裁军、军备竞赛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作者苑爽,200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在《世界历史》《史学集刊》《历史教学问题》《北方论丛》《学术交流》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高教学会资助项目,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一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军备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关于军备问题的理论概述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社会处理德国军备问题的政策简述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军备竞赛与德国裁军问题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的军事斗争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社会关于裁军问题的谈判与规定

第三节 巴黎和会关于德国裁军问题的谈判与规定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军备问题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协约国处理德国裁军问题的政策

第二节 20年代国联处理德国裁军问题的政策

第三节 20年代德国的重整军备政策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军备问题

第一节 世界裁军会议期间的德国裁军问题

第二节 德国纳粹政府的军备政策

第三节 德国纳粹政府重整军备政策的影响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国际社会处理德国军备问题失败的原因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备竞赛与裁军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军备问题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苑爽。

得书感谢您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军备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盲从模仿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盲从模仿行为为研究对象。盲从模仿行为因经济发展规律而产生,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对他人创新成果的“不劳而获”与“照搬盗用”,并且被模仿的客体不在彼时的知识产权法等法律制度的保护范围内。盲从模仿现象在我国已存在多年,且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尚无专著对此深入探究。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即“盲从模仿行为是什么”、“盲从模仿行为是否应受规制”以及“如何规制盲从模仿行为”。
刑法与民法交叉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交叉学科视角,通过对刑法和民法的交叉问题研究,为司法实务部门严格区分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进而分类执法和司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全书以法学专业研究文集形式出版,以问题为导向,具体剖析刑法与民法交叉问题的具体理论和实务操作。
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及其相关问题,特别是股权转让对公司资产转让的法律效力问题。具体内容包括: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法律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规则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效力问题研究、论外商隐名股东资格确认与股权转让风险、股权代持案件司法审判“监管化”和商事外观主义等。
因信而生: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上篇围绕“信任为何重要”,通过介绍慈善组织的本质和我国慈善组织的生长环境,剖析了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的重要意义,以及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中篇围绕“信任是什么”进行了剖析,内容包括信任的意涵、信任的测量,以及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这一概念的解构;下篇围绕理解、共识与共融,对“通往信任之径”进行了初探,以加深人们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这一概
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或方法,结合作者近三十年的成果积累,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构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全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成的客观依据、观念基础、实践支撑,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进行辩证理解、要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