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虞初”小说的侠义主题研究

近代“虞初”小说的侠义主题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清末民初小说选本中的侠士形象进行研究,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

内容简介

“虞初”小说指以“虞初”来命名的古代文言小说选集。“虞初”本为人名,是汉武帝时的方士侍郎,由于其写有《虞初周说》一书,开小说写作之先,故被认为是小说家的始祖,后世小说选本也多以“虞初”为题。本文对清末民初《虞初续新志》《虞初近志》《虞初广志》《虞初支志》四本短篇小说选本进行研究,发现与以往侠士形象不同的特征类型,以此窥见清末民初时期侠士形象中折射出的风云变幻的社会风貌及时代赋予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作者唐海韵,目前在四川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0.1 研究对象概述

0.2 选题原因及意义

0.3 章节介绍

第1章 侠义精神及“虞初”系列小说概述

1.1 侠义精神的流变及思想渊源

1.1.1 侠义精神的千年流变

1.1.2 侠义精神的思想渊源

1.2 “虞初”小说概述

1.2.1 “虞初”小说的演变历程

1.2.2 “虞初”小说的尚侠传统

第2章 近代“虞初”小说介绍

2.1 编者生平及编刊情况

2.2 各选本编刊情况比较

第3章 近代“虞初”小说的侠义主题概述

3.1 侠士群像之纵览

3.2 侠踪频现之缘由

3.2.1 怡神悦目

3.2.2 抒怀感愤

3.2.3 乱世重侠游

第4章 新旧杂陈的侠士形象

4.1 异国他乡的侠士

4.2 新旧侠士的交融

4.2.1 道德化和神异化

4.2.2 多面化

4.3 旧多新少之缘由

4.3.1 “虞初”小说的劝惩传统及道德济世的理想

4.3.2 文言小说体裁的限制

4.3.3 “重建晚明”的话语盛宴

第5章 慧剑敏腕拄残垒——近代“虞初”小说中的女侠研究

5.1 “胜国末造多奇女”——女侠形象之概览

5.1.1 囿于性别规范的女侠

5.1.2 跨越性别规范的女侠

5.2 “进女子为丈夫”——男性心理之折射

结语

参考文献

近代“虞初”小说的侠义主题研究是2018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龙中强。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虞初”小说的侠义主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鲁迅小说文体反讽性研究 电子书
反讽是鲁迅小说重要的文体特点之一,在其小说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充分的表现。
近代扬州文人群体研究(1840~1945) 电子书
“文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承久远的独特社会文化阶层,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其角色与身份也在不断地衍变、转型。而在衍变流传中,文人阶层的面貌保持了薪火相传之连续性,此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之间自有某种耦合与关联。本书的研究时段集中在1840年至1945年,重点研究了近代扬州文人这一群体,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考察了扬州文人之整体嬗变,及其与城市社会变迁互动的关系,展现出了近代扬州知识分子
小说的世界地理 电子书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邱华栋的一部文学评论文集,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欧洲作家:神话、回忆与意识流”;“北美作家:新大陆、孤独与行动的人”;“‘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亚洲作家:故乡、大地与寻找”;“非洲作家:瓦解、新生与魔歌”;“无国界作家:穿越、哀愁与叙事艺术”。作者以极高视界关照了全球整个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文学现象,通过文本细读、对作者的追根溯源和社会背景分析,解读了对欧洲、美洲、亚洲、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