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研究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初叶,自鲁迅率先从文学上对“隔膜”这种社会和精神现象表现以来,“隔膜”就成为作家进行书写和阐释的主要主题。本书主要研究了鲁迅、叶圣陶、巴金、丁玲、贾平凹、刘震云等现当代作家对“隔膜”主题从各个方面的表现。“隔膜”既是精神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既是古老问题,又是现实问题,既是文学问题,又是人性问题,因此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人与人友好相处,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提供丰富的文学形态及人生形式,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思想、心灵等方面的可资借鉴的人性资源。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上篇 中国现代小说“隔膜”主题研究

篇首语 中国现代小说“隔膜”主题概述

第一章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隔膜”主题的开创者

一 无所不在的“隔膜”

二 由“隔膜”而来的冷漠

三 由冷漠而来的冷酷

四 “隔膜”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叶圣陶:小城镇市民社会“隔膜”现象的表现者

一 小城镇市民间的“隔膜”

二 小知识者的卑微

三 小知识者与市民的“隔膜”

第三章 巴金:家庭“隔膜”的表现者

一 代际“隔膜”或冲突

二 夫妻“隔膜”或冲突

三 婆媳“隔膜”或冲突

第四章 老舍:乡村与都市“隔膜”的表现者

一 祥子的悲剧经历

二 对都市的“隔膜”

三 婚姻的“隔膜”及对虎妞形象的再认识

第五章 丁玲:传统与现代“隔膜”的表现者

一 现代女性与传统婚恋观的“隔膜”

二 现代与传统的“隔膜”

三 传统意识与现代科学的“隔膜”

第六章 钱锺书:中西文化“隔膜”的表现者

一 中西教育的“隔膜”

二 家庭“隔膜”

三 爱情“隔膜”

四 人生“隔膜”

下篇 中国当代小说“隔膜”主题研究

篇首语 当代小说“隔膜”主题概述

第七章 贾平凹:现代化与文化之根“隔膜”的表现者

一 人际关系中的“隔膜”

二 名与实的割裂

三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间离

第八章 刘震云:权欲追逐与人性“隔膜”的表现者

一 人与人的隔膜——琐碎的人心挣扎

二 城市与乡土的冲突——进城者的飘零与无奈

三 官与民的碰撞——权力特征的重塑

第九章 张洁:追求爱情与坚守传统“隔膜”的表现者

一 爱的呼唤与伦理道德的“隔膜”

二 爱的自主与男权观念的“隔膜”

三 爱的超脱与无穷思爱的“隔膜”

四 爱的无望与执着抗争的“隔膜”

第十章 王安忆:个体精神成长与社会环境“隔膜”的表现者

一 个体与他人的情感“隔膜”

二 个体与自我的内在“隔膜”

三 个体精神成长与外部环境“隔膜”的救赎

第十一章 迟子建:人与自然“隔膜”的表现者

一 自然生态领域人与周围环境的“隔膜”

二 社会生态领域人与自然的“隔膜”

三 精神生态领域人与自然的“隔膜”

第十二章 余华:“狂人”与众人“隔膜”的表现者

一 余华小说中“隔膜”主题呈现的特点

二 “狂人”与众人“隔膜”的原因

三 余华对鲁迅“狂人”意象的继承与创新

第十三章 阎连科:“边缘人”与社会“隔膜”的表现者

一 阎连科小说中“隔膜”主题的呈现

二 “边缘人”个体生存与社会存在之间“隔膜”的表现

三 “边缘人”与社会存在之间“隔膜”的原因

第十四章 韩东:知识者与乡村“隔膜”的表现者

一 被流放的父辈与农村的“隔膜”

二 下乡知青对农村的“隔膜”

三 随父母下乡的少年对农村的“隔膜”

四 知识者回城后对都市的“隔膜”

结语 “隔膜”:一个难以尽说的话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运恒。

得书感谢您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早期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珍稀资料选刊(全3册) 电子书
本书是以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为主题的专题资料选,收录了18世纪至20世纪中期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稀见资料79篇,兼顾不同主题、不同时期和不同语种的文献,以期全面反映早期西方学界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面貌。书中按西方学界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主题分十类编排,每一个主题收录的文章按年代先后排列,并且每篇文章前有题解,介绍作者生平、选文版本、源流、主要学术观点及其学术影响等。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方面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节”“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观念在古代越南社会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与渗透。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现象也是对越南汉文小说的具体补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内涵、文化意蕴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小说在接受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异同,表现出
中国当代重要小说分年评介(三)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当代重要小说发展脉络的“大事记”,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各年度发表的产生一定影响小说的作者、内容进行了简介,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进行了简评,并将70年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撰写了概述,梳理了当代重要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电子书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