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讲义

黄帝内针讲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黄帝内针之传承法脉,流传久远。从杨真海先生开始,打破“代代单传”的传统,开始广传此针以济大众。先后直接传授弟子、学生1000名以上,间接传授学人超过十万人,已经成为当代针灸学术流派中较有影响力的一支。

本教材的编写,为院校和基层的广大学习者及中医爱好者做了简要而系统的梳理,并附上常见病的诊治案例,意在引导大家洞明内针法理,树立内针思维,在实际运用中方能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黄帝内针是源自《黄帝内经》的针法,以“六经辨证、易学高效、技术安全”为特色,属于经络辨证针灸学派。其代表性学术专著《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于2016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黄帝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在针灸“各家学说”中,当代常用的针灸学术流派大略分为:

1. 经络脏腑派:以经典的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为辨证特色的针灸学派。

2. 阴阳应象派:以传统的应象理论、河洛易理、五运六气等为辨证特色的针灸学派。

3. 专病专穴派:以“特效穴位、穴证相对”为特色的针灸学派。

4. 生理解剖派:虽基于生理解剖而非中医理论,但临床疗效同样卓著的针灸流派。

在经络脏腑派里,以“六经辨证、易学高效”为特色的“黄帝内针”,当属纯粹的经络辨证针灸学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之后,受到了全国各地医生们的欢迎。相当多的医师读者在熟读《黄帝内针》一书 后,体悟六经辨证之理,临床疗效得到很大的提升。这种传承模式即是传承主要路径之一的“文字传承”。中医历史上《脾胃论》《医学衷中参西录》都曾仅靠文字传承就培养了无数临床人才。当然,作为传承模式更深层面的口耳传承(甚至直接传承),则具有更特殊内涵的师承特色,学员的感受自然不同于单纯的读书学习。当然,没有哪种治疗方法可以包治百病,黄帝内针也会碰到很多疑难,甚至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人们不断深研、精进。

相关图书推荐: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杨真海 传讲,刘力红 整理

《黄帝内针践行录》 赖梅生 著

内容简介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教材的编写,为院校和基层的广大学习者及中医爱好者做了简要而系统的梳理,并附上常见病的诊治案例,意在引导大家洞明内针法理,树立内针思维,在实际运用中方能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湖南湘乡人。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校受教于陈治恒、陈亦人教授,此后师承李阳波、邓铁涛等名师,2006年拜于钦安卢氏门下,依止卢崇汉习医。2014年起,师从杨真海先生修习黄帝内针。著有《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及学术论文30余篇。

章节目录

上篇总 论

第一章 黄帝内针的渊源与传承 3

第一节 黄帝内针的渊源 3

第二节 黄帝内针的传承 3

第三节 理论依据 5

第二章 黄帝内针理法概述 6

第一节 三才、三焦 6

第二节 阴阳 7

第三节 中和 12

第三章 黄帝内针的基本特点 14

第一节 执两用中 14

第二节 随证治之 15

第三节 同气相求 16

第四节 导引 18

第五节 神与形俱 21

第四章黄帝内针总则 26

第一节 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26

第二节 同气相求 27

一、三焦同气 28

二、经络同气 32

第三节 阴阳倒换求 47

第五章 黄帝内针用针规范 49

第一节 “三二一”规范 49

第二节 穴外定穴 51

第六章 黄帝内针用针注意事项 53

第一节 进针方法及特点 53

第二节 用针禁忌 53

第三节 晕针等的处理及预防 53

下篇各 论

概述 57

第一章 头部 59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59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59

第三节 针治法则 60

第四节 医案示例 60

第五节 练习题 62

第二章 眼部 63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63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63

第三节 针治法则 64

第四节 医案示例 64

第五节 练习题 66

第三章 耳部 67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67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67

第三节 针治法则 68

第四节 医案示例 68

第五节 练习题 69

第四章 鼻部 70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70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70

第三节 针治法则 71

第四节 医案示例 71

第五节 练习题 73

第五章 唇口 74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74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74

第三节 针治法则 74

第四节 医案示例 75

第五节 练习题 76

第六章 面部 77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77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77

第三节 针治法则 78

第四节 医案示例 78

第五节 练习题 80

第七章 颈项 81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81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81

第三节 针治法则 82

第四节 医案示例 82

第五节 练习题 84

第八章 咽喉 85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85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85

第三节 针治法则 86

第四节 医案示例 86

第五节 练习题 88

第九章 肩部 89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89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89

第三节 针治法则 90

第四节 医案示例 90

第五节 练习题 92

第十章 腰部 93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93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93

第三节 针治法则 94

第四节 医案示例 94

第五节 练习题 96

第十一章 胸部 97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97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97

第三节 针治法则 98

第四节 医案示例 98

第五节 练习题 100

第十二章 腹部 101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101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101

第三节 针治法则 102

第四节 医案示例 102

第五节 练习题 104

第十三章 手部 105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105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105

第三节 针治法则 106

第四节 医案示例 106

第五节 练习题 108

第十四章 足部 109

第一节 三焦定位及同气 109

第二节 循行经络及同气 109

第三节 针治法则 110

第四节 医案示例 111

第五节 练习题 112

附录:常用急救 113

黄帝内针讲义是201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力红。

得书感谢您对《黄帝内针讲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无痛针刀疗法 电子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全麻针刀术十多年发展经历,介绍了全麻针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思路,解决的临床问题思路和方法。全麻针刀术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无痛针刀术阶段、全麻下闭合性松解减张术阶段、以整体健康为导向的针刀闭合性手术阶段。三个阶段经历的介绍是作者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的总结与反思的全面总结。其对于健康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及以整体健康为导向针刀闭合性手术为许多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
图解水针疗法 电子书
水针疗法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各医家的传承和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一种疗法。该疗法是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根据穴位和药物的特性将有关中西医液体药物通过注射置于穴位局部的位浅层、或深层,将传统的经络、穴位与药物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经络穴位的联系、调节等作用,又发挥了药物的药理效应,使其相得益彰,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舒经活络,补虚扶正,祛邪外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水针疗法
原创针刀疗法 电子书
针刀医学是有小针刀疗法发展而来,以平刃针刀工具为主,对慢性顽固性的治疗取得了卓越疗效。该书以针刀医学四大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全面阐述小针刀的发展历程、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包括内外妇儿科在内的40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适合针刀医学临床工作者及大中专医学师生学习参考。
黄帝内经上下 电子书
本书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人体生命规律的深刻认识,确立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传统养生原则,本书为上册《素问》分册。
针刀医学临床精要 电子书
本书的特色应该可以归纳为:一是大道至简的快乐阅读,简单理解的实用型书籍,二是纲领性总结并指导,案例启发式吸收知识。三是针刀医学创始人之子主编,及目前中国针刀届最顶级的三位专家为副主编。四是汉章针刀医院提供病例,汉章针刀培训学校提供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让本书更贴近学习者的胃口。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包括:①一针刀医学的各种基础理论、,包括诊断、治疗学等;②,二针刀医学的前沿性研究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