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与生活(原书第10版)

生物学与生活(原书第10版)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生物学课程的选修教材,也可供其他需要了解生物学的人士阅读和参考。

  国外经典的生物学入门教科书,彩色印刷,大量精美的图片、问题导向的讲解方法,让你以迷人有趣的视角学习生物学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生物学的简介性图书,全书通过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细胞、遗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行为和生态等内容。本书的特点是,详细介绍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作者简介

  钟山,博士,特任研究员。2006年和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工学双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识别与信号转导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发表于Cell、Immunity等国际高水平杂志。获得2015年度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Terry 和 Gerry Audesirk二人于1970年喜结连理。Terry取得南加州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博士学位,Gerry取得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二人曾为华盛顿大学海洋实验室的博士后,以一种海洋软体动物为模式生物,进行生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二位作者现在已经退休,并任科罗拉多丹佛大学的生物学名誉教授,他们曾经于1982―2006年间在这所大学教授生物学导论和神经生物学两门课程。他们还进行了关于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对神经元的危害和雌激素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

章节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学与你 1

1.1什么是生命? 2

1.1.1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存 2

1.1.2生物需要复杂的调节机制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

1.1.3面对刺激,生物会有所应对和保护自己 4

1.1.4生物会生长 4

1.1.5生物会繁衍后代 5

1.1.6生物都有进化的能力 5

1.2什么是进化? 6

1.2.1生物进化三步走 6

1.3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 8

1.3.1生物学研究的多种层面 8

1.3.2生物学家通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将其分类 9

1.4什么是科学? 11

1.4.1科学基于以下公理:一切自然事件皆有起因 11

1.4.2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科学方法作为工具 12

1.4.3生物学家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说 12

1.4.4生物理论均经过严密的验证 12

1.4.5科学是一种人类活动 13

第一篇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2章原子、分子与生命 16

2.1什么是原子? 17

2.1.1原子是元素的基本结构单位 17

2.1.2原子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17

2.1.3元素用原子序数来定义 18

2.1.4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 18

2.1.5原子核和电子在原子中相互依存 18

2.2原子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分子的? 20

2.2.1原子形成分子以填补外层电子层的空缺 20

2.2.2原子之间依靠化学键形成分子 20

2.2.3离子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 21

2.2.4共价键通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 22

2.2.5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可形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22

2.2.6氢键是特定极性分子间的引力 23

2.3为什么水对生命如此重要? 23

2.3.1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24

2.3.2水分子可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24

2.3.3水起到维持温度恒定的作用 25

2.3.4水可以形成特殊的固体――冰 26

2.3.5水溶液可以呈酸性、碱性或中性 27

第3章生物大分子 29

3.1为什么碳元素在生物大分子中至关重要? 30

3.1.1有机物分子复杂多样是由碳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决定的 30

3.2有机物分子是如何形成的? 31

3.2.1聚合物通常通过脱水反应形成、通过水解反应分解 31

3.3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32

3.3.1不同的单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的结构 33

3.3.2二糖是两个单糖通过脱水反应而连接形成的 33

3.3.3多糖是多个单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链状结构 34

3.4什么是脂类? 36

3.4.1油脂、脂肪和蜡是仅含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脂类 36

3.4.2磷脂类含有亲水的头部基团和疏水的尾部基团 37

3.4.3固醇类含有4个结合在一起的碳环 38

3.5什么是蛋白质? 38

3.5.1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长链构成的 39

3.5.2氨基酸通过脱水反应结合在一起,形成蛋白质 40

3.5.3蛋白质可以形成多达四级的结构 40

3.5.4蛋白质的功能与其三维立体结构相关 42

3.6什么是核苷酸、什么是核酸? 42

3.6.1核苷酸可以作为能量储存的载体,也可以作为胞内信号转导的信使 42

3.6.2DNA和RNA都是核酸,它们是遗传物质 43

第4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4

4.1什么是细胞学说? 45

4.2细胞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45

4.2.1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45

4.2.2细胞有两种基本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8

4.3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9

4.3.1有些真核细胞需要依靠细胞壁来支撑细胞结构 50

4.3.2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支撑细胞结构和调控细胞运动 50

4.3.3鞭毛和纤毛使细胞顺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运动,或者使液体流过细胞表面 51

4.3.4细胞核含有DNA,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52

4.3.5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膜结构形成细胞中的内膜系统 54

4.3.6液泡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调节水平衡、储存物质和支撑细胞结构 58

4.3.7线粒体从食物中获取能源,而叶绿体可以直接捕获太阳能 58

4.3.8植物有时利用质体(或称为色素体)来储存能量 60

4.4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0

4.4.1原核细胞的细胞表面十分特殊 61

4.4.2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细胞质结构更简单 62

第5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63

5.1细胞膜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关的? 64

5.1.1细胞膜是“流动的镶嵌结构”,蛋白质在脂质分子层中不断移动 64

5.1.2磷脂双层将细胞的内容物与外界隔离开 65

5.1.3多种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镶嵌图案 66

5.2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67

5.2.1梯度使流体中的分子产生扩散现象 67

5.2.2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及耗能运输 67

5.2.3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协同扩散及渗透 68

5.2.4耗能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内吞和胞吐 71

5.2.5跨膜的物质交换影响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74

5.3特化的连接是如何使细胞相连和交流的? 74

5.3.1桥粒将细胞黏附在一起 74

5.3.2紧密连接使细胞黏附滴水不漏 75

5.3.3间隙连接和胞间连丝使细胞间可直接交流 75

第6章细胞中的能量流动 76

6.1什么是能量? 77

6.1.1热力学定律描述了能量的基本特征 77

6.1.2生物利用太阳能为生命创造低熵的环境 78

6.2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转化的? 79

6.2.1放能反应释放能量 79

6.2.2吸能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79

6.3能量在细胞中是如何转运的? 80

6.3.1ATP和电子载体是细胞内的载能分子 80

6.3.2偶联反应联系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 81

6.4酶是如何催化生化反应的? 82

6.4.1催化剂降低启动反应所需的能量 82

6.4.2酶是生物催化剂 82

6.5生物酶是如何被调控的? 84

6.5.1细胞通过控制生物酶的合成和活化来调控代谢途径 84

6.5.2有毒物质、药物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87

第7章光合作用:太阳能捕手 89

7.1什么是光合作用? 90

7.1.1叶片和叶片中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 90

7.1.2光合作用由光反应和开尔文循环组成 90

7.2光反应阶段:光能是如何转化为化学能的? 92

7.2.1捕获光能的是叶绿体中的色素 92

7.2.2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基粒的膜结构上 94

7.3开尔文循环:化学能是如何储存在糖类分子中的? 96

7.3.1开尔文循环捕获二氧化碳 97

7.3.2开尔文循环中固定的碳元素用来合成葡萄糖 97

第8章能量的获取: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 99

8.1细胞是如何获得能量的? 100

8.1.1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细胞能量的最终来源 100

8.1.2葡萄糖是主要的储能分子 101

8.2什么是糖酵解作用? 101

8.3什么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102

8.3.1在细胞呼吸作用的第一个阶段,丙酮酸发生分解 102

8.3.2在细胞呼吸作用的第二个阶段,高能电子会通过电子传递链 103

8.3.3在细胞呼吸作用的第三个阶段,ATP通过化学渗透作用形成 103

8.3.4细胞的呼吸作用可以从多种分子中获取能量 105

8.4发酵是如何发生的? 105

8.4.1在无氧的环境下,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实现NAD 的循环利用 105

8.4.2有些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 105

8.4.3有些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106

第二篇遗传

第9章生命的延续:细胞增殖 108

9.1细胞为什么分裂? 109

9.1.1细胞分裂将遗传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子代细胞 109

9.1.2细胞分裂是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110

9.1.3细胞分裂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所必需的 110

9.2什么是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 111

9.3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112

9.3.1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一条线性的DNA双螺旋分子和其上连接的蛋白质构成 113

9.3.2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片段 113

9.3.3复制后的一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分开 113

9.3.4真核细胞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出现且包含相同的遗传信息 114

9.4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是如何发生的? 116

9.4.1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 116

9.5细胞如何通过有丝分裂生成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子代细胞? 117

9.5.1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发生压缩、纺锤体微管结构形成、核膜破裂、染色体与

纺锤体微管相连 117

9.5.2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119

9.5.3在有丝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被牵引到细胞的两极 119

9.5.4在有丝分裂末期,每套染色体周围会形成核膜结构 119

9.5.5在细胞质分裂间期,亲代细胞的细胞质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 120

9.6细胞周期是如何被调控的? 120

9.6.1特定蛋白质的活化与失活推动细胞周期进程 120

9.6.2细胞周期检查点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 121

9.7为什么如此多的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 122

9.7.1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以结合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 122

9.8减数分裂是如何产生单倍体细胞的? 123

9.8.1减数第一次分裂将同源染色体分开,分配给两个单倍体子代细胞的细胞核 124

9.8.2减数第二次分裂将姐妹染色单体分配到4个子代细胞的细胞核中 126

9.9在真核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何时发生的? 127

9.9.1处于二倍体生命周期的生物,大多数细胞处于二倍体状态 127

9.9.2处于单倍体生命周期的生物,大多数细胞处于单倍体状态 128

9.9.3在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中,既存在二倍体多细胞阶段,又存在单倍体多细胞阶段 128

9.10生物是如何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产生基因多态性的? 129

9.10.1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离创造新的染色体组合 129

9.10.2互换创造具有新基因组合的染色体 130

9.10.3配子的融合增加了子代基因的多样性 130

第10章遗传的方式 131

10.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132

10.1.1基因是染色体特定区域的核苷酸序列 132

10.1.2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的来源 132

10.1.3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32

10.2遗传法则是如何被发现的? 133

10.2.1做正确的事是孟德尔成功的秘诀 133

10.3单一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134

10.3.1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可以解释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结果 135

10.3.2通过简单的遗传统计可以预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36

10.3.3孟德尔的假说可以用来预测新的单性状杂交的结果 138

10.4多个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138

10.4.1孟德尔提出假说,认为性状是独立遗传的 139

10.4.2生不逢时的天才被埋没 141

10.5孟德尔遗传规则对所有的性状都适用吗? 141

10.5.1在不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两种纯合子之间 141

10.5.2一个基因可能有多个等位基因 141

10.5.3很多性状由几个基因调控 143

10.5.4单个基因可能对表现型有许多影响 143

10.5.5环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44

10.6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如何遗传的? 144

10.6.1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一起遗传给下一代 144

10.6.2交叉互换会产生新的连锁等位基因组合 145

10.7性别和与性别相关的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146

10.7.1对于哺乳动物,后代的性别由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决定 146

10.7.2与性别相关的基因只在X或Y染色体上存在 146

10.8人类的遗传缺陷是如何遗传的? 148

10.8.1有些人类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 149

10.8.2有些人类遗传病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 152

第11章DNA:遗传分子 155

11.1科学家如何发现基因是由DNA组成的? 156

11.1.1细菌转化实验揭示了基因和DNA之间的关系 156

11.1.2转化分子就是DNA 157

11.2DNA的结构是怎样的? 157

11.2.1DNA由4种核苷酸组成 157

11.2.2DNA是两条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158

11.2.3互补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将两条DNA连接起来形成双螺旋 159

11.3DNA是如何编码遗传信息的? 160

11.3.1遗传信息由核苷酸序列编码 160

11.4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机制如何确保遗传稳定性? 160

11.4.1DNA复制产生两条DNA双螺旋,各自含有一条母链、一条子链 161

11.5突变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162

11.5.1精确的复制、校对、修复机制产生几乎毫无瑕疵的DNA 162

11.5.2有毒物质、辐射、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错误造成突变 162

11.5.3突变范围:从单个碱基到染色体片段 162

第12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164

12.1细胞是如何利用DNA中的遗传信息的? 165

12.1.1大多数基因包含了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 165

12.1.2DNA以RNA为媒介指导蛋白质合成 165

12.1.3综述:遗传信息经转录传递给RNA,然后经翻译传递给蛋白质 167

12.1.4遗传密码使用三个碱基指定一个氨基酸 167

12.2基因中的信息是如何转录入RNA中的? 169

12.2.1当RNA聚合酶结合基因的启动子时,转录开始 170

12.2.2在延伸过程中产生一条不断延长的RNA链 170

12.2.3当RNA聚合酶到达终止信号时,转录结束 170

12.3mRNA的碱基序列是如何翻译出蛋白质的? 170

12.3.1在真核生物中,前体RNA经处理后形成可翻译出蛋白质的mRNA 171

12.3.2在翻译过程中,mRNA、tRNA和核糖体相互合作以合成蛋白质 172

12.3.3总结:将DNA中的碱基序列解码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174

12.4基因突变是如何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 175

12.4.1突变的效应由其改变mRNA密码子的方式决定 175

12.5基因的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 176

12.5.1在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主要在转录水平上受到调控 177

12.5.2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受到许多水平上的调控 178

第13章生物技术 182

13.1什么是生物技术? 183

13.2DNA在自然界是如何重组的? 183

13.2.1有性生殖可以重组DNA 183

13.2.2转化作用可以重组来自不同种细菌的DNA 183

13.2.3病毒能够在物种间传递DNA 184

13.3生物技术是如何应用于法医学的? 185

13.3.1多聚酶链式反应能够扩增DNA 185

13.3.2短串联重复序列之间的差异被用于通过DNA鉴别不同个体 187

13.3.3用凝胶电泳来分离DNA片段 187

13.3.4DNA探针被用来标记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87

13.3.5无血缘关系的人的DNA基因图几乎不可能相同 189

13.4如何用生物技术制造转基因生物? 190

13.4.1分离或合成目标基因 190

13.4.2克隆目的基因 191

13.4.3基因被导入宿主生物中 191

13.5生物技术是如何应用于农业的? 192

13.5.1很多植物都是转基因的 192

13.5.2转基因植物可用于生产药物 193

13.5.3转基因动物在农业和医学上可能会有用 193

13.6生物技术是如何用于研究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基因组的? 194

13.7生物技术是如何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 194

13.7.1DNA技术可用于诊断遗传病 195

13.7.2DNA技术有助于治疗疾病 196

13.8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伦理问题是什么? 198

13.8.1应该允许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转基因植物吗? 198

13.8.2人们应该使用生物技术改变人类基因组吗? 199

第三篇生命的进化和多样性

第14章进化的原理 202

14.1进化的思想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03

14.1.1早期生物学思想不包括进化的概念 203

14.1.2对新大陆的探索揭示了生命惊人的多样性 203

14.1.3少数科学家推测生命是经过进化的 204

14.1.4化石的发现表明生命随时间而变化 204

14.1.5一些科学家对化石做出了非进化学上的解释 205

14.1.6地质学提供了地球极度古老的证据 206

14.1.7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家提出了进化的机制 206

14.1.8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了一种进化的机制 207

14.2自然选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07

14.2.1达尔文和华莱士的理论依赖于四条假设 208

14.2.2假设1:种群中的个体互不相同 208

14.2.3假设2: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208

14.2.4假设3:有些个体未能存活并繁殖 208

14.2.5假设4:存活和繁殖不是由运气决定的 209

14.2.6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选择改变了种群 209

14.3我们是如何知道进化曾经发生的? 209

14.3.1化石为随时间的进化变化提供了证据 209

14.3.2比较解剖学提供了后代渐变的证据 210

14.4种群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证据是什么? 213

14.4.1受控繁殖使生物发生了改变 214

14.4.2自然选择导致的进化在今天也存在 214

14.4.3自然选择作用于随机变异,选择其中最适应特定环境的性状 216

第15章种群如何进化 217

15.1种群、基因和进化之间有何关联? 218

15.1.1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以决定性状 218

15.1.2基因库包含一个种群中所有的等位基因 218

15.1.3进化是种群中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219

15.1.4平衡种群是一种不发生进化的假想种群 219

15.2导致进化的是什么? 221

15.2.1突变是遗传多样性的最初来源 221

15.2.2种群间的基因流改变等位基因频率 221

15.2.3在小种群中,等位基因频率会发生偶然性改变 223

15.2.4种群内的交配几乎从来都不是随机的 227

15.2.5不同的基因型不是同等有益的 228

15.3自然选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28

15.3.1自然选择起源于不平等的繁殖 228

15.3.2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 228

15.3.3一些表现型相对于其他表现型存在繁殖优势 229

15.3.4性选择偏好那些帮助生物交配的性状 230

15.3.5选择能够以三种方式影响种群 231

第16章物种的起源 233

16.1什么是物种? 234

16.1.1每个物种都是独立进化的 234

16.1.2外表可能具有误导性 234

16.2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是如何维持的? 235

16.2.1交配前隔离机制防止跨物种交配 236

16.2.2交配后隔离机制限制杂种后代的生存 238

16.3新物种是如何产生的? 239

16.3.1种群的地理隔离会导致同域物种形成 239

16.3.2不存在地理分离的遗传学隔离会导致同域物种形成 240

16.3.3有些条件可能产生很多新的物种 242

16.4导致物种灭绝的是什么? 243

16.4.1集中分布使物种变得脆弱 243

16.4.2过度特化增加灭绝风险 244

16.4.3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可能使物种灭绝 244

16.4.4栖息地的改变和栖息地被破坏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244

第17章生命的历史 245

17.1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246

17.1.1第一个生物来源于非生命物质 246

17.1.2RNA可能是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分子 248

17.1.3在类膜囊泡中可能存在闭合的核酶 249

17.1.4但是,所有这些真的发生过吗? 249

17.2最早的生物是什么样的? 250

17.2.1最早的生物是厌氧原核生物 250

17.2.2一些生物进化出捕获太阳光能的能力 251

17.2.3为应对氧气带来的危险,出现了有氧代谢 251

17.2.4一些生物获得了膜性细胞器 252

17.3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是什么样的? 254

17.3.1有些藻类成为了多细胞生物 254

17.3.2在前寒武纪时代,动物的多样性大大增加 254

17.4生命是如何登陆的? 255

17.4.1一些植物适应了干燥陆地上的生活 256

17.4.2一些动物适应了干燥陆地上的生活 257

17.5灭绝在进化史中起到什么作用? 259

17.5.1我们用周期性的大灭绝来标记进化史 259

17.6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261

17.6.1人类继承了灵长类动物在树上生活的一些特殊适应 261

17.6.2最古老的猿人化石来自非洲 262

17.6.3人属在约250万年前从南方古猿中分离出来 263

17.6.4现代人类在不到20万年前才出现 265

17.6.5巨大的大脑的进化起源可能和食用肉以及烹饪有关 267

17.6.6复杂的文化直到不久前才出现 267

第18章系统分类学:在多样性中寻求秩序 269

18.1科学家是如何对生物命名和分类的? 270

18.1.1每个物种都有独一无二的、由两部分组成的名字 270

18.1.2现代分类方法强调进化血统的模式 270

18.1.3系统分类学家鉴定能够揭示进化关系的特征 271

18.1.4系统分类学家依靠分子相似性来重建种系发生树 271

18.1.5系统分类学家对存在关联的物种群体进行命名 272

18.1.6分类等级系统的作用正在减小 273

18.2生命有哪些域? 274

18.3为什么分类方法会发生改变? 275

18.3.1科学家发现新的信息时,物种的名称就会改变 276

18.3.2生物学对物种的定义可能很难或者无法应用 276

18.4存在多少个物种? 276

第19章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多样性 278

19.1哪些生物属于古细菌域和细菌域? 279

19.1.1细菌和古细菌有根本上的不同 279

19.1.2对原核生物进行分类非常困难 279

19.2原核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殖的? 280

19.2.1一些原核生物可以移动 280

19.2.2很多细菌在表面形成保护膜 281

19.2.3具有保护作用的内生孢子使细菌能够抵御不利环境 281

19.2.4原核生物对特定栖息地产生特化 282

19.2.5原核生物的代谢方式多种多样 282

19.2.6原核生物通过分裂繁殖 283

19.2.7原核生物能在不进行繁殖的情况下交换遗传物质 283

19.3原核生物是如何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 284

19.3.1原核生物在动物营养方面起重要作用 284

19.3.2原核生物固定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284

19.3.3原核生物是自然界的回收站 284

19.3.4原核生物能清除污染 285

19.3.5有些细菌威胁人类的健康 285

19.4什么是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286

19.4.1病毒由DNA或RNA以及包裹在其外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286

19.4.2病毒的复制需要宿主 287

19.4.3有些传染因子比病毒还要简单 288

19.4.4无人能确定这些感染粒子是如何起源的 289

第20章原生生物的多样性 290

20.1什么是原生生物? 291

20.1.1原生生物有各种各样的营养方式 291

20.1.2原生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 291

20.1.3原生生物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 292

20.2原生生物主要包括哪些? 292

20.2.1古虫缺乏线粒体 293

20.2.2眼虫类有与众不同的线粒体 294

20.2.3不等鞭毛类的鞭毛很特别 295

20.2.4囊泡虫可能是寄生虫,捕食者或浮游生物 296

20.2.5有孔虫类有纤细的伪足 299

20.2.6变形虫门原生生物有伪足但无外壳 300

20.2.7红藻含有红色的光合色素 301

20.2.8绿藻与陆地植物关系密切 302

第21章植物的多样性 303

21.1植物的关键特征是什么? 304

21.1.1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304

21.1.2植物有多细胞的依赖性胚胎 304

21.1.3植物有交替的多细胞单倍体和二倍体世代 304

21.2植物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305

21.2.1植物的祖先生活在水中 306

21.2.2早期的植物进军了陆地 306

21.2.3植物体发生了进化以抵抗重力和干旱 306

21.2.4植物进化出可以保护胚胎和性细胞的方式,无须水即可散播它们 306

21.2.5近来进化出的植物的配子体较小 307

21.3植物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307

21.3.1非维管束植物缺乏传导结构 307

21.3.2维管束植物具有传导细胞,这些细胞提供支撑 309

21.3.3无种子维管束植物包括石松类、木贼和蕨类植物 310

21.3.4种子植物受助于两个重要的适应性变化:花粉和种子 311

21.3.5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种子植物 313

21.3.6被子植物是开花的种子植物 315

21.4植物是如何影响其他生物的? 317

21.4.1植物的生态学地位极其重要 318

21.4.2植物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和奢侈品 319

第22章真菌的多样性 320

22.1真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21

22.1.1真菌的主体由细丝组成 321

22.1.2真菌从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321

22.1.3真菌既可以营无性生殖又可以营有性生殖 322

22.2真菌主要有哪些? 323

22.2.1壶菌、芽枝霉和新美鞭菌产生游动的孢子 324

22.2.2壶菌大多在水中生存 324

22.2.3瘤胃真菌生活在动物的消化道中 325

22.2.4芽枝霉有一个核帽结构 325

22.2.5球囊菌与植物的根共生 325

22.2.6担子菌产生棒状繁殖器官 325

22.2.7子囊菌在囊状的小室中产生孢子 327

22.2.8面包霉是一种能够通过产生二倍体孢子繁殖的真菌 328

22.3真菌是如何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的? 329

22.3.1地衣是由和光合藻类或细菌共生的真菌形成的 329

22.3.2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329

22.3.3内生菌是在植物的茎和叶中生活的真菌 330

22.3.4有些真菌是重要的分解者 330

22.4真菌是如何影响人类的? 331

22.4.1真菌侵袭对人类很重要的植物 331

22.4.2真菌会导致人类疾病 332

22.4.3真菌会产生毒素 332

22.4.4很多抗生素来自真菌 333

22.4.5真菌对美食做出重大贡献 333

22.4.6葡萄酒和啤酒使用酵母制作 334

22.4.7酵母使面包“长高” 334

第23章动物多样性I:无脊椎动物 335

23.1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36

23.2哪些解剖学特征标记了动物进化树上的分支点? 336

23.2.1组织的缺乏将海绵动物和其他所有动物划分开来 336

23.2.2有组织的动物表现出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 336

23.2.3大多数左右对称的动物有体腔 338

23.2.4左右对称动物的发育方式有两种 339

23.2.5原口动物包含两个截然不同的进化路线 339

23.3主要的动物类群有哪些? 340

23.3.1海绵动物是简单的固着动物 340

23.3.2刺胞动物是全副武装的捕食者 342

23.3.3栉水母借助纤毛四处游动 345

23.3.4扁形虫可能营寄生生活,也可能自由生活 345

23.3.5环节动物是分节的蠕虫 347

23.3.6大多数软体动物都有壳 348

23.3.7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 351

23.3.8线虫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大多数体型很小 356

23.3.9棘皮动物有碳酸钙构成的骨骼 357

23.3.10脊索动物包括脊椎动物 358

第24章动物多样性II:脊椎动物 359

24.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60

24.1.1所有脊索动物都有4个独特的结构 360

24.2哪些动物是脊索动物? 361

24.2.1被囊动物包括海鞘和樽海鞘 361

24.2.2文昌鱼是生活在海中的滤食动物 362

24.2.3有头动物有头骨 363

24.3脊椎动物主要有哪些? 364

24.3.1有些七鳃鳗寄生在鱼身上 364

24.3.2软骨鱼是海洋中的捕食者 365

24.3.3条鳍鱼是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 366

24.3.4空棘鱼和肺鱼的鳍呈叶状 367

24.3.5两栖动物过着双重生活 367

24.3.6爬行动物适应了陆地生活 369

24.3.7哺乳动物用乳汁喂养下一代 371

第四篇行为与生态学

第25章动物的行为 376

25.1天生的行为与后天习得的行为如何不同? 377

25.1.1天生的行为不需经验就能进行 377

25.1.2习得行为需要经验 377

25.1.3天生行为与习得行为之间并非截然不同 380

25.2动物是如何与小伙伴交流的? 382

25.2.1对于短距离,视觉信号交流最有效 382

25.2.2对于长距离,声音交流最有效 383

25.2.3信息外激素持续时间久但难以实时变化 384

25.2.4触碰交流有利于动物建立群居关系 385

25.3动物是如何竞争资源的? 385

25.3.1侵犯性行为有利于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源 385

25.3.2支配等级有助于管理侵犯性互动 386

25.3.3动物常需保护领地 387

25.4动物是如何找到配偶的? 388

25.4.1动物表征自身性别、物种和能力的信号 389

25.5动物为什么嬉戏玩耍? 391

25.5.1动物会独自玩耍,也会一起嬉戏 391

25.5.2玩耍有助于行为开发 392

25.6动物结成的群体是什么类型的? 392

25.6.1群居生活有利有弊 392

25.6.2不同物种形成的群居模式多种多样 392

25.6.3与亲人群居的动物更易培养出利他精神 393

25.6.4蜜蜂生活在有着刚性结构的社群中 393

25.6.5作为一种脊椎动物,裸滨鼠可以形成更为复杂的社群 394

25.7生物学能解释人类行为吗? 395

25.7.1新生儿的行为有大量的本能成分 395

25.7.2年龄越小,语言学习能力就越强 395

25.7.3不同文化共有的行为可能就是本能 396

25.7.4人类对信息外激素也有响应 396

25.7.5通过双胞胎研究人类行为的遗传因素 397

25.7.6对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极富争议 397

第26章种群数量的增长和调节 398

26.1种群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399

26.1.1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量是改变种群大小的原因 399

26.1.2生物潜能决定种群增长的最大速率 400

26.2种群增长是如何被调节的? 401

26.2.1指数级增长只在非正常条件下发生 402

26.2.2环境阻力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 403

26.3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408

26.3.1不同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 409

26.3.2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年龄分布 409

26.4人类的种群数量是如何变化的? 410

26.4.1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410

26.4.2人类的进步增加了地球对人类的容纳量 411

26.4.3人口转变解释了人口规模的趋势 411

26.4.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412

26.4.5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增长 413

26.4.6有些国家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 415

26.4.7美国人口正在迅速增长 415

第27章群落中的相互作用 417

27.1群落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何如此重要? 418

27.2生态位是如何影响竞争的? 418

27.2.1两个生物试图利用相同且有限的资源时发生竞争 418

27.2.2适应性变化可以减少共存的物种之间生态位的重叠 418

27.2.3种间竞争使种群变小,并减少各方的分布 419

27.2.4种内竞争是调节种群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 420

27.3捕食者―猎物关系如何塑造适应性进化? 420

27.3.1一些捕食者和猎物进化出相互抵消的适应性变化 421

27.3.2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可能发生化学战争 421

27.3.3捕食者和猎物的外貌都可能有欺骗性 421

27.4寄生关系和互利共生关系是什么? 425

27.4.1寄生生物和宿主对对方而言都是自然选择因素 425

27.4.2在互惠的相互作用中双方都受益 425

27.5关键物种是如何影响群落结构的? 426

27.6群落中的相互作用如何随时间而引起变化? 427

27.6.1有两种主要的演替方式: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27

27.6.2顶级群落中不发生演替 430

27.6.3有些生态系统会维持在次顶级阶段 431

第28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432

28.1营养物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如何运动? 433

28.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434

28.2.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434

28.2.2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进入下一营养级 434

28.2.3净初级生产量是对生产者体内储存能量的衡量 434

28.2.4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群落中的营养关系 435

28.2.5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很低 437

28.3营养物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和生态系统之间循环的? 438

28.3.1水循环的主要储存库是海洋 438

28.3.2碳循环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层和海洋 439

28.3.3氮循环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层 440

28.3.4磷循环的主要储存库在岩石中 441

28.4人类扰乱营养物质循环时会发生什么? 442

28.4.1氮循环和磷循环的过载危害海洋生态系统 442

28.4.2硫循环和氮循环的过载造成酸雨 443

28.4.3人类对碳循环的干涉导致地球气候发生改变 444

第29章多姿多彩的地球生态系统 448

29.1是什么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地理分布? 449

29.2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450

29.2.1一个区域在地球上所处的经纬度是太阳光照耀角度的决定性因素 450

29.2.2全球气流的不同导致不同气候带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温度和降水截然不同 451

29.2.3气候的多样性与距海洋的距离密切相关 452

29.2.4山脉使气候类型变得复杂 453

29.3主要的陆生生物群系有哪些? 454

29.3.1热带雨林 454

29.3.2热带落叶林 455

29.3.3热带灌木森林和热带稀树草原 456

29.3.4沙漠 456

29.3.5常绿阔叶灌丛 458

29.3.6草地 459

29.3.7温带落叶林 460

29.3.8温带雨林 460

29.3.9北方针叶林 461

29.3.10苔原 461

29.4最重要的水生生物群系是什么? 463

29.4.1淡水湖泊 463

29.4.2溪流和河流 465

29.4.3淡水湿地 465

29.4.4海洋生物群系 466

第30章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471

30.1什么是生物保护学? 472

30.2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很重要? 472

30.2.1生态系统服务是生物多样性的实用之处 472

30.2.2生态经济学试图衡量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474

30.2.3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完成功能 475

30.3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减少吗? 476

30.3.1物种灭绝是自然进程,但近年来灭绝速率飙升 476

30.4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476

30.4.1人类生态足迹已超过地球资源总量 477

30.4.2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 477

30.5生物保护学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481

30.5.1保护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 482

30.6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为什么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 483

30.6.1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和人类长远福祉 483

30.6.2地球的未来在你手中 485

生物学与生活(原书第10版)是2016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美]TeresaAudesirk。

得书感谢您对《生物学与生活(原书第10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极客物理:在科学实验中探索物理之美(卷1) 电子书

一本面向科学爱好者的很有趣的图书,既有一些启发性的实验设想,又介绍了一些可自己动手做的实验。
给少年的科学书:向远方地理 电子书

本书紧扣中学地理知识点,有效提升孩子的科学阅读和写作能力。
数学那些事儿:思想、发现、人物和历史 电子书

一本短文集,带你看看数学世界的伟大定理、难题、争论以及诸多不解之谜。
极客物理:在科学实验中探索物理之美(卷2) 电子书

本面向科学爱好者的很有趣的图书,既有一些启发性的实验设想,又介绍了一些可自己动手做的实验。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电子书

从脑科学角度破解分心、走神、注意涣散、过度焦虑等注意力的常见问题。
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 电子书

本书阐述了求解微积分的技巧,详细讲解了微积分基础、极限、连续、微分、导数的应用、积分、无穷级数、泰勒级数与幂级数等内容,旨在教会读者如何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题所需的知识点,着重训...
身边有科学:千变万化的化学 电子书

本书为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科普身边的化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