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族论稿

南方古族论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蒙默先生数十年民族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坚持古代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并重的研究思路,对民族史许多已有的结论提出了突破性的见解。

本书所论包括彝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畲族、侗族等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对历史、考古、人类学、社会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蒙默,四川盐亭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后任教四川大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我和南方民族史研究

僰为僚说

一、释僰诸说质疑

二、僰为僚试证

三、古代西南地区的濮人

四、昆明与云贵古代濮人

试论古代巴、蜀民族及其与西南民族的关系

一、“巴族”、“蜀族”商榷

二、巴、蜀古代居民的族属

三、巴、蜀民族与西南民族的关系

略说仡佬族自称的演变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仡佬族的现代自称说起

三、仡佬自称的前瞻

先秦楚境濮人简论

“蜀本无僚”辨

一、“蜀本无僚”史料辩证

二、“蜀本有僚”考实

三、古代巴蜀濮人也就是僚

“僰人悬棺”辨疑

一、川南僰人的族别

二、都掌是僰人

三、都掌是僚人

《蜀鉴》引李膺《益州记》“僚人入蜀”条辨析

李寿纵僚于蜀

《悬棺与岩画》序

“湟中羌僰”史料考辨

漫谈茂汶羌族的“比”与“萨满”

谈土家族的族源问题

一、巴人指“巴地之人”, 包含的民族非止一种

二、关于廪君蜒人

三、关于板楯賨人

四、土家族的来源是羌戎民族之一支

结语

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

一、汉代西南族系中的“夷”与“羌”

二、汉代西南羌人的来源和发展

三、汉代夷系各支与近世彝语支各族

四、彝语支民族起源地区探索

试论彝族的起源问题

传说中的彝族原始社会及其解体

凉山彝族“兹莫统治时期”初探

一、“兹莫”与“土司”

二、兹莫统治时期的社会制度

三、兹莫统治时期凉山彝族社会的性质

四、兹莫统治的崩溃及其社会变化

关于“沐川土司”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古沐川地望和源起

二、沐川长官司的族属问题

三、沐川与僰国、朱提

跋沐川《明承务郎夷公暨安人安氏墓志》

说 “叟”

一、南中叟人

二、越嶲叟人

三、关于蜀中叟兵

四、氐傁与賨叟

唐宋时期“东蛮”族属的探讨

一、东蛮故地与元明清东蛮故地上的西番

二、唐宋东蛮的部落组成及其与元明清西番的关系

三、唐宋东蛮部落与汉代的邛、笮、羌

“白马番”渊源初探

论苗族族源讨论中的西支来源说及有关问题

一、西支来源说质疑

二、西部《苗族古歌》中的苗族东来说

三、苗族西迁时间的推测

四、余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蛮”

“山都木客”为畲族先民简论

也谈四川万县唐冉仁才墓

宋思州田祐恭族属考索

扬越地域考

苍梧、西瓯和乌浒

一、引言

二、西瓯与苍梧、乌浒

三、乌浒与侗族

四、《后汉书·盘瓠蛮传》中所见侗族先民

南客小考

试论汉代“越嶲”的“越”

试释《太平寰宇记》所载黔州“控临番十五种落 ”

附录 汉前匈奴与中原关系的几个问题

后记

南方古族论稿是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蒙默。

得书感谢您对《南方古族论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河今貌 电子书
本书以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涉及运河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典故传说、名城古镇、风土人情、文艺作品、科技地理、航运文化的取舍和提炼,勾勒、梳理了长江流域运河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
古沈国正史 电子书
本书基于正史文献和金文,澄清了下述问题:确认冉(聃)国和沈国各是一国。周成王初年,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而在康王中前期,周公旦一孙辈,很可能是凡伯的庶子,被封为子爵,立沈国于平輿。而康王登基时的六名顾命大臣之一的彤伯,当是命沈时出入王命者。
先秦古礼探研 电子书
礼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先秦古礼幽眇,传统礼仪研究聚讼纷纭,本书综合利用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资料,对先秦时期的祼礼、朝聘礼、赠馈、牲体礼等礼仪做了多角度、多视野的综合研究,对礼仪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提出了独到的认识。研究古礼的意义,不是要恢复古制或以古律今,而是为了探究其化民成德、敦睦群伦的功能,探求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以期稽古振今。
翔安古志:马巷厅志 电子书
马巷厅志是同安最早的志书之一,是研究古同安历史地理人文的重要工具书。现在出版的这本书使用清光绪十九年黄家鼎根据乾隆四十年编撰的马巷厅志编辑的重修本,由今人进行点校。前有黄家鼎的补校序,后有附录。分上中下三卷。
连城客家古村文化 电子书
连城历史悠久,孕育了熠熠生辉的农耕文明史,传统村落就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连城现有16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8个福建省传统村落,2022年又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这些传统村落,集中体现出农耕文明时代的辉煌成果,也正在发挥着当今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整理传统村落的固态建筑形态、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等在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不仅是对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