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

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理论研究、司法实务等不同的层面对法律修辞学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本卷分为四大专题,第一部分为本期特稿,主要讲述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部分为专题研讨,主要讲述法治与法律文化;第三部分为主题论文,主要讲述法治与法律修辞的相关知识;第四部分为司法实践,主要为法治与法律方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特稿 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诠释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之融入的理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方法论属性

三、运用法律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方式

一、核心价值观入法的意义

二、核心价值观入法的障碍

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准则

四、核心价值观入法的方式

结语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应有品格

一、当代中国法学界法治理论发展概况

二、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内在困境

三、法治的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应有品格

结语

专题研讨 法治与法律文化

国学中的法律文化

一、《三字经》中的法律文化

(一)性善论基础上的德治论

(二)“三纲五常”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

(三)家庭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轴

(四)学而优则仕的文人理念

二、《千字文》中的法律文化

三、《女儿经》中的法律文化

四、《弟子规》中的法律文化

(一)年轻人负有善待老人的义务

(二)一言一行都要遵守尊卑有别的礼制

(三)要按照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要有爱人之心

(五)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权、住宅权和某些隐私权

五、国学与现代法治的对立与转化

(一)国学总体上与现代法治是对立的

(二)国学和现代法治对立的根源

(三)国学怎样与现代法治相结合

古代蒙古的复仇与法律[1]

一、古代蒙古社会

(一)舍不勒联盟

(二)1189年的铁木真联盟

(三)1206年的帝国

二、古代蒙古的复仇

(一)复仇的阶段划分和缘起

(二)复仇的形式

(三)复仇的限制

三、从盟誓到札撒

(一)盟誓

(二)札撒

四、蒙古复仇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济世——评《万历十五年》

一、《万历十五年》到底是何奇书?

二、文官集团

三、道德治世

四、言史鉴今

主题论文 法治与法律修辞

法律修辞如何对待情感——以认知科学为进路

一、法律中的情感

(一)法律与情感的研究脉络

(二)情感在法律中的定位

二、法律修辞中的情感

(一)修辞与情感的统一性

(二)法律修辞中的命题态度

(三)法律修辞的具身性

三、情感在法律论辩中的定位和意义

(一)认知分析对法律修辞中情感因素的诠释

(二)价值权衡蕴含的情绪性感知

四、交往理性对诉诸情感谬误的重构

(一)诉诸情感谬误(fallacies appealling to emotion)

(二)以交往理性化解诉诸情感方式的矛盾

(三)诉诸情感谬误以“修辞过度”为界限

结语:利益权衡与正义实现离不开情感分析

论法治话语实践中法律修辞之合理性

一、引言:话语体系、法治话语体系与修辞

(一)话语体系:语言建构的观念世界

(二)法治话语体系:观念上的法治语境

(三)修辞:法治话语的说服之术

二、法治话语实践中的法律修辞涵义

(一)法治话语实践的涵义

(二)法治话语实践中的法律修辞的涵义

三、法律修辞的合理性涵义及其证成

(一)法律修辞的合理性之涵义

(二)法律修辞宏观层面合理性之证成

(三)法律修辞微观层面合理性之证成

四、代结语:用好法律修辞,讲好法治话语

论辩型对话下法律修辞的听众问题探析

一、法律修辞与法律论证

二、对法律修辞听众问题的历史视阀

(一)传统三段论与古典修辞

(二)图尔敏模型与法律修辞

(三)佩雷尔曼新修辞学对听众的划分

三、论辩型对话的法庭论证构造对法律修辞的影响

四、法律修辞指向听众的分析

(一)听众的范围探析

(二)听众的价值及考虑是法律修辞的重要取向

(三)对听众价值的限度思考

五、结语

法律修辞引发的争论:同类案件法律适用差异研究——以雇员伤亡的雇主责任判例为视角

一、探源:同类案件法律适用差异的现实考察

(一)存在:同判下规则的背反

(二)分布:跨区越级式的漫延

(三)后果: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二、辨析:同类案件法律适用差异的原因追问

(一)职能错位:宏观指导繁乱

(二)思维抑制:法官裁量消极

(三)供给不足:审级制度疲弱

三、借鉴:同类案件法律适用差异的消除经验

(一)精英司法:判例约束与飞跃上诉

(二)程序控制:个案咨询与差异发现

(三)模式超越:职能、程序与裁量权

四、治理:同类案件法律适用差异的矫正进路

(一)转型:最高法院职能的“加”与“减”

(二)正名:法官自由裁量的“扬”与“抑”

(三)增能:审级制度设计的“纵”与“横”

结语:局限与展望

法律与文学的“琴瑟和鸣”

一、“法律与文学”那场运动的“缘”

二、“法律与文学”的“人文之韵”

三、“法律与文学”想象的“不谋之合”

四、“法律与文学”的“琴瑟之和”

五、结语

法律解释与意图——基于开端的隐喻

一、何为开端

(一)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开端”

(二)法律解释与意图相关

二、为什么要开端

(一)开端具有实践及认知性功能

(二)文本的模糊性是影响开端的障碍

(三)对文本意图的解读影响法律权威

三、如何开端

(一)法律解释应该重视修辞方法的功能

(二)意图位序决定了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

制度修辞:我国迅速接受审判权制度之构建

引言

一、迅速接受审判权的现状及反思:制度修辞的不足及其探讨

(一)当前我国立法及司法实务概况:制度修辞的不足

(二)迅速接受审判权缺位之原因探讨

二、迅速接受审判权的内涵简析:理论及域外经验

(一)迅速接受审判权的内涵

(二)域外及国际人权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三、迅速接受审判权确立之必要性分析:制度修辞补强之意义

(一)迅速接受审判权的自身价值

(二)权利获宪法确认的价值

(三)向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趋进

四、迅速接受审判权在我国确立的可行方案:制度修辞构建之进路

(一)立法举措

(二)程序保障

(三)理念转变

结语

司法实践 法治与法律方法

社会学解释方法的司法运用及其限度

一、社会学解释方法:法律“进化的棱镜”

二、社会学解释方法运用的方法层面

(一)作为法律方法的社会学解释

(二)作为宪法方法的社会学解释

三、社会学解释方法运用的实体论点形态

(一)基于法规范在社会中新含义的论点

(二)基于解释结论良好社会效应的论点

(三)基于实现新的社会福利的论点

四、转型中国的司法治理对社会学解释方法的运用

(一)社会学解释方法运用的界限

(二)中国司法治理运用社会学解释方法的理念诉求

结语

司法裁判中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

一、演绎方法

二、归纳方法

三、类比(类推)方法

四、几点思考

中国实证法语境下的“法律解释”概念

一、法律解释学理与实证法上的涵义存在差异

(一)法律解释的学理认知

(二)“法律解释”在我国实证法上的涵义

二、我国法律解释实证法上相关规定的历史考察

三、法律解释制度在我国实证法上的发展

(一)后续宪法规定继受了1954年宪法规定

(二)1955年决议与1981年决议以人大释法权为基础重新分配了法律解释权

(三)港、澳基本法规定了人大释法权

(四)立法法人大释法权制度进一步补充、完善

四、对法律解释制度之“实”与概念之“名”的反思

结语

案例指导制度的域外借鉴及完善

一、案例指导运行的理论依据

(一)英美法国家的“遵循先例”

(二)大陆法国家的“裁判索引”

(三)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发展融合

二、案例指导制度立足于司法应用

(一)判例制度的融合构成案例适用基础

(二)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适用属性

三、案例指导制度具体功能的展现

(一)辅助确立制定法的法源

(二)提供抽象的“解释规则”和“裁判标准”

四、借助功能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结语

司法裁判社会效果考量理论再检讨

一、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理论检讨

(一)司法裁判社会效果考量的客观性、可操作性

(二)司法裁判社会效果考量的形式合法性

二、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的必要性

(一)应对转型中国的社会变迁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社会效果考量

(二)破解法律适用难题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社会效果考量

(三)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社会效果考量

三、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因素分析

(一)历史传统

(二)社会规范

(三)公共政策

(四)大数据信息

四、司法裁判中社会效果考量因素的具体应用

(一)历史传统的具体考量

(二)社会规范的具体考量

(三)公共政策的具体考量

(四)大数据信息的具体考量

结语

论类比推理的司法适用

一、类比推理司法适用的前提:法律漏洞的存在

二、类比推理司法适用的核心:相似性及类推结构的运用

(一)相似性及类推结构的认定

(二)相似性及类推结构在本案中的应用

三、类比推理司法适用的审查:结果的评估

(一)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审查

(二)推理结论的实质有效性审查

结语

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是2018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金钊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 电子书
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澳门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八辑,以澳门法律文化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古代法律碑刻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以古代法律碑刻为专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一辑):非洲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十一辑,以非洲法律文化为专题。
法律伦理学案例专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配合2010年刘正浩、胡克培老师主编研究生《法律伦理学》的教材使用,结合《法律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而撰写的一本案例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