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法学界关于法律修辞的核心论文,理论与实务双重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今年来,法学界关于法律修辞学的核心论文,并按照主题的不同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内容涉及了法律修辞与法治方式、法律修辞的基础理论、法律修辞与法律方法论、法律修辞的司法适用、法律修辞与部分法。全书从理论研究、司法实务等不同的层面对法律修辞学进行了研究,是法学类研究人员、立法工作、司法实务人员的很好的参考用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 语
本期特稿 逻辑与修辞
逻辑与修辞:一对法学研究范式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二、西方法律与修辞学的密切联系:一种被遗忘的传统
三、近代西方法学传统:逻辑范式的主导、修辞范式的衰落
四、西方法学研究中修辞范式的当代复兴
五、逻辑与修辞:中国法学语境下的思考
六、逻辑与修辞范式的区分
七、逻辑与修辞范式的关联
八、逻辑与修辞范式的关系:中国语境下的意义
结语
作为法律修辞的逻辑
一、法律判决书的基本逻辑模式
二、基于可废止性的法律推理建构与表达
三、当下司法判决书的缺失——法律推理的隐含假设和理念
专题研讨 法律方法规则
法律解释规则及其运用研究
一、法律解释规则的问题指向
二、法律解释规则的基本含义
三、法律解释规则的功能及其意义
四、法律解释规则与相近概念辨析
五、法律解释规则及其分类
六、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难题
“法律解释规则”:概念解读与用语辨析
一、国内“法律解释规则”概念运用的乱象
二、国内研究对“法律解释规则”概念的不同解读
三、国内与“法律解释规则”相关用语之辨析
四、对“法律解释规则”的界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解释学——法律解释规则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解释要素的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问题意识
三、法律解释规则的体系展开
四、修辞视角下的法律解释规则
五、法律解释规则的实践功能
结语
疑难裁判中目的解释的效力扩展与规则约制——以“指导案例32号”为切入点
一、对“指导案例32号”的疑难裁判
二、目的解释方法在“指导案例32号”中的司法运用
三、约制效力扩展的目的解释规则体系
代结语:法律解释的规则转向
试论法律修辞规则的构造
一、法律修辞规则的界定
二、构造法律修辞规则的意义
三、法律修辞规则的构造原则
法律论证的认知规则
一、认知规则在法律论证中的意义
三、认知规则的运作模式——以情势变更原则为例
四、情境感知当中的论辩规范性
主题论文 法律修辞基本理论
当代中国法治话语的修辞演变——法治话语的历史理性之探究
一、新中国成立后法治话语的历史演变
二、法治话语演变的修辞分析
结语
论法律修辞的合法性
一、法律修辞合法性的内涵解读
二、法律修辞合法性的危机探寻
三、法律修辞合法性的实现路径
谬误的法律修辞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策略说服力层面:谬误是一种可接受的“贫乏资源调节策略”
三、批判说服力层面:谬误是未满足批判性问题的论证型式
结语
通过法律修辞的司法正义
一、司法正义的表现形式: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二、实质正义的论证及普遍化中出现的问题
三、一种可能的解决路径——新修辞学的视角
结语:通过法律修辞实现司法正义
目的解释适用及其限制——以《法律人语言:缘何法律语言不同》中的法律解释理论为切入点
一、法律适用的起点:法律解释
二、目的解释的作用场域
三、目的解释的适用需受制度、理念及社会性约束
四、司法过程对目的解释的限制
结语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之渊源及其司法实践
一、有罪推定、无罪推定在东西方的渊源及发展
二、有罪推定、无罪推定的特点及其司法中的实践
三、无罪推定在司法实践中的缺陷
四、无罪推定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践难点
五、无罪推定融入我国法律制度的实践策略
结语
修辞运用 司法裁判中的修辞
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
一、案件事实的发现与建构
二、案件事实的建构特征
三、案件事实建构中的语言与修辞
四、案件事实建构中的修辞策略
结语
法官为何难以应对涉诉舆论?——对王斌余案涉诉舆论的修辞学分析
上篇:为何一文激起千层浪?——古典修辞学的启示
一、引言
二、布局谋篇
三、觅材取材
四、文体风格
五、记忆和呈现
中篇 润物细无声:隐含作者与道德逻辑——布斯修辞学的引导
一、隐含作者的“潜移默化”
二、道德逻辑的精妙:求同修辞
下篇 缘何同一,皆为喜剧——伯克修辞学的揭示
一、我们如何被“同一”?
二、皆为戏剧:戏剧主义修辞观及其法律意蕴
法律修辞在司法调解中的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律修辞在司法调解中的具体运用
《法律修辞研究》稿约
一、栏目设置
二、来稿要求
三、投稿方式
法律修辞研究(第二卷)是2016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金钊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修辞研究(第二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