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论文集,是连续两项北京市教委与在京高校共建教改项目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文集中的文章涉及教学理念、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研究、国外外语教育新动态等,共收录教改论文30余篇,代表了近年来高校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动态和新看法,可供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改革参考。
作者简介
编者史宝辉,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2021年任院长,现为英语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硕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新时期、新视野
1. 新时期面向国际视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二、改革背景
三、建设与实施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五、教材建设
六、教学模式
七、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建设
八、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2. 大美北京,美美与共:大学英语文化课程“英语话北京”的美育内涵
一、引言
二、以美育人:“英语话北京”课程设计理念与教学内容
三、传递北京之美:“英语话北京”课程的美育内涵
四、结语
参考文献
3. 通识公共课“中国语言文化与翻译”课程建设研究
一、导言
二、课程改革:“中国语言文化”双语课程建设
三、相辅相成:“中国典籍英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的必修课程
四、教材建设:《中国典籍英译析读》编撰理念与选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4. “英汉翻译”教学中思政的融入探索
一、引言
二、“英汉翻译”课程特点及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三、“英汉翻译”课程思政融入策略
四、结语
参考文献
5. 渗透式思政教学探索实践
一、引言
二、课程思政重难点之价值塑造
三、渗透式思政教学
四、“高级商务英语读写”课程概况
五、渗透式思政教学目标
六、渗透式思政教育融入点
七、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八、教学成效与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理念、新技术
6. 文化传承方式的变迁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引言
二、前塑文化传承方式以及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前塑文化中传统教师角色亟待转变
四、前塑文化中教师角色的特征
五、结论
参考文献
7. 慕课建设中教师身份的多维重构
一、引言
二、多重时空中的教师身份
三、网络平台空间的新身份
四、翻转课堂上的身份转换
五、作为观众的自我认知
六、结语
参考文献
8. AR技术在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建设中的应用
一、引言
二、立体化教材的两种形式
三、AR技术应用的优势
四、AR技术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应用探索
五、结论
参考文献
9. 基于移动技术的“文字+图像”非动态注释 和文字动态注释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10. 新国标下农林类院校日本文学课教学刍议
一、引言
二、新国标下的专业课程方向
三、农林类大学日语专业
四、教材选用
五、新国标下的课程设置
六、本课程创新和改革的举措
七、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
11. 英语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英)”课程开设的启示
一、课程开设背景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设计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2.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探析
一、引言
二、课程思政的基本涵义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四、课程思政在“英语话北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3. 以文化为依托、以价值做引领
一、引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与具体实践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4.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的运用
一、模糊语与模糊限制语
二、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5. 清远市语言态度调查
一、前言
二、调查设计
三、调查过程
四、清远市民语言态度状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6. 外媒报道中关于新冠疫情的概念隐喻解读
一、引言
二、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
三、新冠疫情相关外媒报道中的概念隐喻
四、外媒报道中概念隐喻形成的原因
五、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文学研究
17. 易安词之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
一、引言:“易安”其人其词
二、易安词之“愁情”
三、奇巧雅丽的意象
四、情境的浑然交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8. 当代“她力量”的“女魔”特质书写
一、引言
二、“女魔”及其周围人物的构建
三、权力的实施
四、“女魔”的助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关键词:女性自然隐喻
一、女性自然隐喻与本质主义生态女性主义
二、女性与自然隐喻的潜在风险
三、苏珊·格里芬的《女人与自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0. “侍奉”与“孤独”
一、从冷门小说到传世杰作
二、坂口安吾及其文学
三、樱花林的意象解构
四、山贼与孤独主题
五、侍奉者的号泣
六、结语
参考文献
21.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色彩隐喻探析
一、引言
二、理论框架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色彩隐喻探析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2. 微观权力视域中的《别让我走》
一、引言
二、权力运作的场所:全景敞视监狱
三、权力规训的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
四、权力的观看:凝视
五、权力关系的流动
六、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翻译研究
23. 新世纪翻译研究:宏观与微观
一、引言
二、国际译学研究
三、中国译学研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4. 机器翻译之编外心得与课堂实践
一、引言
二、机器翻译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三、机器翻译在课堂实践中的设计环节
四、机器翻译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五、机器翻译在课堂实践中综合评价与反思
六、结语
参考文献
25. 杨宪益版《红楼梦》中“阿弥陀佛”的英译
一、“阿弥陀佛”的词源及语用意义演变
二、《红楼梦》中“阿弥陀佛”的语义及翻译分析
三、结语
参考文献
26.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莫言《红高粱》葛译本英译策略分析
一、生态翻译学理论
二、莫言及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与译者葛浩文
三、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红高粱家族》葛译本中的应用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7. 美国作家何伟中国主题作品中的“硬译”研究
一、引言
二、对人物称谓的“硬译”
三、对专有名词的“硬译”
四、对中文发音的“硬译”
五、对中式幽默的“硬译”
六、对一般名词的“硬译”
七、对成语、歌词等的“硬译”
八、结语
参考文献
28. Applicability of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ory to the MTPE Process of Content- focused Texts—Take China and Europe on the New Silk Road as an example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教改的动态思考
29. 国外二语课堂教学干预研究动态及其教学启示
一、引言
二、国外二语课堂教学干预研究动态
三、国外二语课堂教学干预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
30. 对比法在日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引言
二、从中日文的共通性入手
三、中日语言类型的差异性对比
四、中日语音的差异对比
五、中日词汇使用差异的对比
六、结语
参考文献
31. 课堂教学的境与情
一、引言
二、根据课程特点为学生设计不同学习情境
三、使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课堂教学
四、结语:学习情境与师生关系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32. 结合BJT考试的“商务日语会话”课教学探索
一、引言
二、关于BJT商务日语能力考试
三、基于BJT考试的评分标准对商务日语会话能力进行评价
四、基于BJT考试的“商务日语会话”课教学案例探索
五、结语
参考文献
33. 基础外语教育帮扶实践探究
一、引言
二、高校教育帮扶行动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调查结果
五、基础外语教育帮扶路径选择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面向国际视野的大学外语教改研究是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史宝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面向国际视野的大学外语教改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