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语与语文教育

大华语与语文教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9篇见证大华语发展的精华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作者2009年到2021年所写的文章共19篇,几乎全部在刊物上发表过,也有一些在学术研讨会上做过主题报告。该书谈及的课题包括华语的国际化、语言选择、语言规划、语言教育和古今汉语的关系等等。

可以说,大华语在全世界的推广与发展,作者功不可没,而本书正是他一生思想精粹的集中体现,包括他向各华语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推行大华语的建议,他与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关于语言教育与语言选择方面的设想和讨论,新加坡双语社会的发展,未来大华语应该以普通话为核心等等。

作者简介

作者周清海,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华侨大学荣誉教授。曾担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筹建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并担任主任、筹建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并担任理事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思考华语与华语教学

序二 “大华语”的一面旗帜

第一章 大华语与语文政治化

一、“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一)“大华语”的现状

(二)“大华语”的发展趋势:逐渐融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三)目前我们能做些什么?

二、“大华语”与语言研究

(一)华人的大迁移与华语

(二)“大华语”概念下的语文课程

(三)对全球华语进行全面考察的设想

(四)现代汉语与地区华语研究的不足

(五)关于华语教材、读物的编撰

三、“大华语”与华文教学

(一)为什么要提出“大华语”这个概念?

(二)“大华语”的内部差异与语文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取

(三)“大华语”与语言测试

(四)“大华语”与文化问题

(五)结论

四、从“大华语”的角度谈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与语文教学

(一)华人的迁移和语言的传播与融合

(二)应该避免语言文字政治化

(三)语文教育的调整

第二章 汉语的语言研究与战略观察

五、汉语里字词的关系

(一)引言

(二)重视字的意义

(三)词典对字义的处理

(四)从语文应用上看字

(五)语文教学、语料库和字

六、现代汉语里的特殊现象

(一)前言

(二)复音词结构、词语用法与缩略语的特殊现象

(三)短语和句法的特殊结构

(四)结论

七、汉语融合时代的语言研究与语料库

(一)前言

(二)现代汉语的分裂与融合

(三)共时语料库

(四)共时与历时的关系

八、语言与语言教育的战略观察

(一)历史的考察

(二)地域的考察

(三)结论

九、华语教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一)从语文教学的需要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况

(二)中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

(三)书面语和口语的语法研究

附记:

十、从现代汉语的特质和语言教学的需要看汉语的词类研究

(一)汉语的语言特质与汉语语法和词类的研究

(二)从教学的需要看词的语法功能

(三)词类研究对语言教学能做些什么?

第三章 汉语国际化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十一、我对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关系

(二)“大华语”与语言融合

(三)华语区与华语文教学

十二、全球化环境下的古汉语教学问题

(一)引言

(二)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关系

(三)古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思路

十三、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处理华语的规范问题

(一)

(二)

十四、全球化环境下怎样处理语言和语言教育问题

前言

(一)新加坡的华文教学

(二)新加坡的华语研究

(三)词典的编纂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

(四)结语

十五、从全球华语的发展趋势看华语区的语言问题

(一)大华语与语言融合

(二)中国的发展给华语区带来的机遇和不同程度的语言压力

(三)港台新马的语言调整

(四)全面地调动华语区推广华语的积极作用

(五)结论

十六、华语文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一)面对华语文跨地区的应用,语言教育需要做的调整

(二)区域发展与华语文教育

(三)华语文教材的在地化编写

第四章 新加坡的华语教学问题

十七、李光耀资政与华文教学

(一)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以英语为行政语言

(二)语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三)讲华语运动是为了给华社一些安慰,才发起的?

(四)双语教育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

十八、新加坡的华文教学与华文研究

(一)新加坡的华文教学

(二)新加坡的华语研究

(三)词典的编纂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

(四)结语

十九、新加坡的华文教学的回顾与前瞻

(一)回顾过去

(二)展望将来

后记

大华语与语文教育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新加坡] 周清海。

得书感谢您对《大华语与语文教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电子书
围绕中西方古典学与人文教育的主题的精选论文集。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按文体进行编排,在教学方式上,本教材适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线下教学,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带领学生领悟选文的重点及精美之处;线上则有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影像、习题及答案等形式多样的补充资料。另外,在选文方面尤其注重与新时代思想相结合。部分选文在以往各类教材中较少选录,而经过阐释,能在当下引发哲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以培养职业教育能力水平为前提,强调“思政课程与大学语文课程”相得益彰,在教材中专门列出“思政元素”模块,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思政要点,在评价标准中突出思政环节,强化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让思政课程设计与评价成为教师教学习惯。全书共分13个项目,分别是祖国山河、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理想之光、知古鉴今、哲学思考、百味人生、成长之路、诗尚风骨、诗意追寻、咬文嚼字、光影时空、艺术天地。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内容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所选作品充分考虑了文学审美性与实用性,均为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作品。每一篇作品都包含注释、评析、思考与运用及拓展资源等内容。“注释”旨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并理解全文;“评析”提供解读作品的视角与方法及作品入选的缘由与价值;“思考与运用”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巩固及运用;“拓展资源”是进一步丰富相关的语文知识,辅以微课视频将课堂内外有趣地贯穿起来。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分为4篇,共计21章。第1篇是“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美德、中国诗词歌赋、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中国书法和绘画等内容。第2篇是“文学赏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电影等。第3篇是“应用文写作”,主要包括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调研文书、交际文书、经济文书、新媒体文书等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巧。第4篇是“口语表达技巧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