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账户

碳账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碳中和目标的中国创新方案,创新提出碳账户的概念与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以消费端碳减排为出发点的“G-B-C”模式,阐释了碳账户在不同主体、市场和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结合绿色助推等相关经济学理论,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碳账户实践。

本书还介绍了碳核算、碳信用、碳审计和碳保险等支持碳账户发展的“X”要素,构建了科学完善的碳账户图景。此外,探讨了碳账户在绿色金融、乡村振兴、企业ESG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碳账户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社会各主体在该趋势下的角色定位。

作者认为,我国在消费场景下引领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潮流的潜力巨大。通过借助碳账户对绿色消费行为的量化、识别和激励,可以实现消费环节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碳账户是解决环境效益问题的一个良好方案,也是互联网公司和商业银行利用其平台位置,有效赋能相关部门,使其科学化、商业化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

通过推动碳账户生态化发展,融通数字环境信息和价值循环,能够有效实现绿色经济帕累托改进。

作者简介

作者卢乐书,香港大学管理学博士在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具有十余年境内外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投融资经验。现兼任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常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第五届常务委员,目前重点从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业务拓展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碳减排:从生产端到消费端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及应对

二、碳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碳减排

三、生产端碳交易机制

四、消费端碳减排机制

五、碳账户:碳减排的金融基础设施

第二章 碳账户:发展路径与案例

一、国外碳账户案例

二、国内碳账户现状

第三章 碳账户的理论框架

一、从个人碳账户到居民碳账户

二、个人碳账户与企业碳账户的对比

三、碳账户的互联互通与社会效应

四、依托碳账户完善碳征信体系

五、碳账户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绿色助推

一、绿色助推的理论溯源

二、从认知与行为视角出发的绿色助推

三、从动机视角出发的绿色助推

四、绿色助推赋能碳账户

第五章 完善碳账户体系:“X+碳账户”

一、碳核算

二、碳信用

三、碳审计

四、碳保险

第六章 碳账户的应用领域:“碳账户+X”

一、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

二、碳账户赋能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

三、碳账户完善ESG评价体系,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碳账户增强人民币国际竞争力

第七章 碳账户的发展趋势与政策视角

一、碳账户的发展趋势

二、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碳账户体系发展

碳账户是202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卢乐书。

得书感谢您对《碳账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嬗变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发展、扩展和抉择的嬗变框架,分析各阶段典型国家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背景和条件、运行机理和社会经济效应,进而探讨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发展规律与基本理论,最后提出优化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思路。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 电子书
聚焦碳中和金融驱动力,结合投融资一线实践,解析转型挑战及机遇,帮助政府、企业、投资者理解新趋势,提供新思路,抢占先机。
低碳技术与政策管理导论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包括温室效应和低碳基础、碳排放交易与管理、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及排放清单、清洁能源技术及碳减排作用、碳减排策略与技术等。
全球电-碳市场研究报告 电子书
本书提出了全球电—碳市场的总体方案、建设重点、演进路径和效益价值等,该书共分为五部分,内容包括:构建电-碳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全球电-碳市场总体方案;建设重点等。
管理会计与低碳发展 电子书
本书聚焦管理会计助力低碳发展,会聚了政界、学界、企业界多位专家从低碳发展做为企业管理的绿色使命、会计体系建设和管理会计应用与创新等不同视角对这一主题的报告,以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安永、ACCA、ICWA等联合开展的管理会计与企业低碳发展课题的调研报告。全书包括五个部分:双碳目标下我国企业低碳发展的现实环境,我国企业低碳发展的战略应对,企业低碳发展管理会计应用与创新,企业碳交易及相关会计处理问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