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内容简介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

本书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

作者简介

作者方玲玲,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历史转折关头的明智选择——《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

第一节 空间作为一种媒介关注视野

一、镜与像:媒介呈现世界

二、媒介本身:物质与文化的混合

三、媒介对空间的关注:自然与构想地理的差异

第二节 媒介空间论的脉络梳理

一、“新”、“旧”地理学的转向

二、文化地理学:文化空间的生产与表征

三、媒介空间研究现有的成果与现状

第三节 城市:无法绕开的媒介空间样本

一、作为生活空间的城市

二、作为消费空间的城市

三、作为媒介集中地的城市

第二章 城市地理的空间识别要素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状态

一、空间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

二、空间的层次

三、空间感的转变:电子媒介带来的地理影响

第二节 地点:建构城市意象的基点

一、地点的意义与维度

二、媒介中的地点

第三节 景观:描述城市空间的一种方法

一、被赋予意义的地理外观

二、城市景观的标志与差异性

三、城市景观的生产与消费

小结

第三章 城市的观看之道

第一节 文字中的经验城市

一、报纸与城市

二、杂志与城市

三、书与城市

第二节 影像中的城市

一、电影与城市

二、电视与城市

三、广告与城市

小结

第四章 活跃的边界线:城市空间的“中心”与“边缘”

第一节 变动中的城市地理

一、交通改变“中心—边缘”格局

二、大众媒介对城市格局的组合与拆分

三、媒介集群对城市地理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体验

一、城市空间秩序

二、模糊的边界

三、空间的对峙与跨越:公共与私人

第三节 城市的形象

一、媒介拼贴

二、对立的景观:城市与乡村

三、郊区:一种尴尬的地理

四、地下的风景

第四节 城中“他者”的媒介生存空间

一、边缘化的存在:少数族裔

二、禁忌的空间:同性恋人群

三、被忽略的身份:农民工

四、“幻想”与“真实”的游戏者:迷(Fan)

小结

第五章 真实与想象空间的交织:媒介呈现的“软性城市”

第一节 城市存在于想象

一、城市异托邦(heterotopias)

二、东方之城的想象

三、狂热地理的城市幻觉

第二节 城市空间与地缘政治

一、政治地理与权力边界

二、媒介打造政治地图

三、大众传媒与城市政治生态

第三节 城市的性别空间

一、媒介划分性别地理

二、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三、性别地图的新变化

第四节 城市空间与道德地理

一、城市的道德空间

二、大众媒介与城市“后窗”

三、虚拟空间中的道德定义

小结

第六章 媒介、全球化与城市地方感

第一节 城市景观中显现的全球化影响

一、城市地理外观的趋同

二、多种文化交叠所构成的城市空间

三、全球性媒介与地理边界

第二节 媒介显现地方感

一、地方感的标志

二、方言:城市的文化密码?

三、城市媒介制造地方感

第三节 全球化城市的多重影像

一、网络之城:城市地理的颠覆与重建

二、双重城市(dual city):乌托邦vs敌托邦

三、展望:媒介科技与城市的未来

小结

结语:有形与无形的城市

一、城市存在于媒介之中

(一)书中的城市空间

(二)城市蒙太奇

(三)仿像之城

(四)赛博城市

二、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塑造城市的方法

三、城市空间的媒介编码

四、群体的媒介生存:争取社会与文化空间的一种途径

五、城市消失于无形?

参考文献

后记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是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玲玲。

得书感谢您对《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汉语空间极性词与其他词语的组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配中出现的空位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挖掘了空位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释,有效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认为,空间极性词能否和其他词语组配,受到极性词自身的语义、组配词语的语义和整个结构的结构义的共同制约,部分空间极性词组配前的语义对立关系在与其他语言单位组配后会发生变化。
城市化与土地资本空间配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地指标在区域间、城乡间流动的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性,并提出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资本化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北京的人口、社会阶层与空间结构 电子书
本书从人口和社会阶层两个维度分析了北京的社会空间结构问题。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结构是从中心到边缘的四个圈层的同心圆结构;北京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社会隔离,社会空间呈现马赛克格局;北京的外来人口更多地分布在北京第二、第三圈层的城市社区,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但是一些农村社区外来人口规模巨大;北京的社会极化主要表现在中心和边缘差异较大,单中心发展态势明显,社会中上层向心分布,社会
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之道(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丛书) 电子书
本书凝结了作者多年的企业安全建设、管理和运营的经验,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企业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
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电子书
本书是对在异域他乡打拼的一个中国移民群体——巴黎温州人——持续进行十多年社会学跟踪调研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