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论

媒介素养教育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力求搭建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框架。

内容简介

全书着力回答四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媒介素养教育;二是为什么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三是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四是我国怎样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与此相对应,本书分为四章或四个部分————“媒介素养教育概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意义”“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媒介素养教育概说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缘起和发展

一、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提出

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开展

三、我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

第二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

二、21世纪的媒介素养教育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政府

2.学校

3.专门组织

第2章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现实环境”与“媒介环境”

一、媒介传播与“媒介环境”

二、“现实环境”与“媒介环境”

第二节 媒介的负面功能

一、媒介负面功能的具体表现

二、媒介负面功能与刻板印象

三、媒介负面影响的规避

第三节 影响媒介传播的内在因素

一、把关与“建构”

二、议程设置与“建构”

三、传播符号与“建构”

第四节 影响媒介传播的外在因素

一、影响媒介传播的国家和政治因素

二、影响媒介传播的经济因素

三、影响媒介传播的社会因素

第3章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媒介状况

一、改革开放时期(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时期(1990年代初至2000年)

三、加入WTO以后(2001年至今)

第二节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信息传播环境

一、信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二、我国的对策

第三节 我国媒介的市场化进程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媒介的市场化尝试

二、新时期我国媒介的市场化进程

第四节 媒介的负面影响

一、媒介的负面表现

二、遏制媒介负面影响

第4章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途径

第一节 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状况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二、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状况

三、农民媒介素养状况

四、小结

第二节 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立的原则和理念

一、防御模式与建设性模式(或“保护主义”与“非保护主义”)相结合

二、西方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三、树立全民素质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

一、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架构的建立与运作

二、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设计与课程模式

三、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媒介素养教育论是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军。

得书感谢您对《媒介素养教育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艺术教育标准:全民终身学习核心素养 电子书
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同时也关乎整个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关注的是全面育人的教育问题。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公民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公民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并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及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
数据素养 电子书
全面解析数据素养,助你成为数据管理高手。
媒介中国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各篇文章,大体上都围绕表征20世纪后半叶之中国现代性的媒介形态及其内容展开论述,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话语,代表视觉文化的摄影,以及新媒体背景下的微博叙事等,这些媒介话语实际上正是新中国在国家历史层面上的现代叙事与时代表征,属于多元化的现代中国国家叙事,并从中表征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形象。
职业素养提升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十三个单元。第一篇为认知职业,包括职场导引等内容;第二篇为树立职业意识,包括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服从意识等内容;第三篇为塑造职业心态,包括感恩心态、积极心态、承受挫折等内容;第四篇为规范职业行为,包括培养好习惯、主动学习思考、积极沟通、控制情绪、注重细节等内容。
特殊教育课程论 电子书
本书以当前世界及中国特殊教育改革为背景,在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原理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特殊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与类型、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核心问题,试图建构较为完整的特殊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丰富特殊教育理论,为特殊教育课程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