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

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电影中的哲学思辨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哲学、科幻和电影之间的一场场对话,作者在这三个角度切换,借电影内容,谈哲学命题。

内容简介

一千场电影的观赏者中,有一个是柏拉图,还有一个,就是郁喆隽。影院里,观众背对着墙注视前方,一束光影投射在他们面前的荧幕,人影绰绰。想想,这和柏拉图的“洞穴人”命题有多像。——山洞里,你背对火堆注视前方,有些人拿着木偶在火堆前跑,光影投射到你面前的墙上。

《黑客帝国》《朝圣之路》《一千五百万的价值》《星际穿越》……这些到底是现代电影,还是古老的哲学命题?郁喆隽说,哲学可以和电影达成一种互动,恰恰是因为电影太假了,所以它是如此之真。通过电影,可以用一种更逼近存在的方式来接近哲学,来探讨哲学问题。不多说了,看电影吧。

作者简介

作者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系副主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与宗教学,代表作有《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哲学邂逅电影

一、缘起

二、局内和局外人的鸿沟

三、语言的遗忘和“大舌症”

四、柏拉图的偏见

五、“不能学”的哲学

六、娱乐未必至死

七、走出/走入洞穴

在圣徒与恶魔之间——从《战略特勤组》反观道德哲学

一、“无法想象的”极限选择

二、反恐与虐囚

三、“坚硬的”头脑

四、“滑坡论证”场景

五、亨利:功利主义及其局限

六、海伦:义务论及其局限

七、黑色结局的隐喻

我们离开“浪潮”有多远

一、“白衫党”的一周

二、失控的课堂游戏

三、路西法效应

四、米尔格拉姆实验

五、体育老师教政治

六、逃避自由

七、自由的重负

八、“我”还是“浪”?

你是否被命运掌控——从《命运规划局》看自由意志问题

一、谁在牵动命运的丝线?

二、灰衣人的“命运之书”

三、自由意志问题

四、杀死“拉普拉斯妖”

五、“小径分岔的花园”

六、李贝特实验的挑战

《黑客帝国》与钵中之脑

一、十多年前的VR震撼

二、从赛博朋克到《黑客帝国》

三、钵中之脑

四、笛卡儿的“邪恶妖怪”

五、钵中之脑的自我救赎

六、余论

现代人为何而活——从《黑镜》反思生产、消费和娱乐

一、健身房还是工厂?

二、现实还是隐喻?

三、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

四、从异化劳动到异化生活

五、何谓商品?

六、“钢铁牢笼”

七、娱乐至死还是寻求解放?

万湖寻踪

一、引子

二、马利尔别墅和万湖会议

三、十五人

四、从马达加斯加计划到最终解决

五、疑团与争议

六、“技术手段”的斜坡

七、尾声

末日与方舟:哲学课堂上的思想实验

在两种理性之间——从《善意杀戮》和《战斧骨》反观启蒙

一、非人的“善意杀戮”

二、国家暴力的异化

三、无人机打击:何种理性?

四、当“文明”遭遇“野蛮”

五、启蒙与蒙昧

六、如何与他者共存?

洞穴隐喻中的人——从《危楼愚夫》谈开去

一、“隧道”

二、“囚禁”

三、“离开”

四、“返回”

五、然后呢?

六、上升——太阳、线段和洞穴

七、下降——你回去吗?

八、洞穴与启蒙

九、无知是福?

奇点将至?——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及其哲学反思

引言

“智能”是人类特有的吗?

通过图灵测试之后怎么办?

机器人三法则的问题

“中文屋”、意向性与符号接地

人类“心魔”与温柔“统治”

永生乐境还是苦海轮回——《副本》引发的思考

一、“换身体就像换袜子一样”

二、身体的“祛魅”:从圣殿到皮囊

三、“回魂”有术

四、自然选择vs.自由选择

五、死而不平等

六、数码永生还是肉体永生?

七、永生还是永罚?

非宗教徒的“朝圣”之旅

一、“说走就走”还是“不得不走”?

二、圣雅各之路

三、只有宗教徒才“朝圣”?

四、现代人的鸡汤刚需

五、永不停止的陀螺

六、生活不是“照单点菜”

七、未来之不确定

八、底色亢奋,略带悲凉

九、破裂的帷幕

十、活出人生

十一、人生之旅不是一份遗愿清单

十二、哲思常在路上

代跋:“哲学+”畅想

一、星空中的哲学问题

二、哲学家要做“哲学+”

三、从减法到加法

四、“哲学+”的从容

五、加法之后……

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是201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郁喆隽。

得书感谢您对《当柏拉图遇到卢米埃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