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

中国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养老金体系研究》: 宏观微观解读养老金构建

内容简介

《中国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思考》一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覆盖全民的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11YJA840027)的研究成果。该书的写作结合了人口统计学、劳动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等多理论视角,采用理论分析法、政策分析法、计量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系统地阐述了老龄化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结构、养老金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覆盖全民养老金体系的构建步骤。

章节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目录

《中青文库》编辑说明

序言

第一章 理论、现状与经验

第一节 养老金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中国养老金体系现状与局限性分析

第三节 西方国家养老金体系改革的启示

第二章 城镇职工公共养老金体系研究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变革分析

第二节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探讨

第三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第四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实施路径选择

第三章 城乡居民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研究

第一节 城乡居民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过程分析

第二节 城乡居民公共养老保险政策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研究的思考

第四章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微观视角研究

第一节 基于性别视角的公共养老金政策影响研究

第二节 基于优化视角的居民最优养老保险选择研究

第五章 非缴费型公共养老金制度研究

第一节 非缴费型公共养老金制度研究综述

第二节 构建普惠制公共养老金体系的意义探讨

第三节 普惠制公共养老金制度设计研究

第四节 普惠制基础养老金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第六章 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构建研究:理论与政策探讨

第一节 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

第二节 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实现的可能性探讨

第三节 实现人口红利效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政策与步骤探讨

第七章 职业养老金制度发展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

第二节 中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

第三节 西方典型职业养老金计划

第八章 从金融视角看中国养老金体系发展

第一节 中国养老基金的资本市场历程

第二节 社保基金收益与A股市场关系研究

第三节 基金积累制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第四节 老龄化中国养老金产业发展研究

附录 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OECD国家所实施的养老金改革细节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中国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养老金体系构建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异质预期视角下的汇率微观决定机制研究 电子书
本书旨在从利差交易行为和异质预期的视角揭示汇率微观决定机制,将利差交易因素引入到异质交易者模型的研究之中,立足于外汇市场异质交易者—基本面交易者、技术交易者和利差交易者的心理、预期、交易行为及相互作用机制,构建新的汇率异质交易者模型。
现代经济金融体系构建与改革探究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认知、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现代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构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与智能化体系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改革思路与机理等。
中国双向FDI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理论框架下,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双向FDI流动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为深入探讨中国FDI战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另外,将中国“走出去”战略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深入探讨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对策建议,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开展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提供有效的案例支撑。
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嬗变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发展、扩展和抉择的嬗变框架,分析各阶段典型国家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背景和条件、运行机理和社会经济效应,进而探讨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发展规律与基本理论,最后提出优化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思路。
“一网共治”:构建数字治理新体系 电子书
本书以城市“一网共治”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聚焦分析“一网共治”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体系,着重从构建城市运行动态监测体系、打造资源与应用赋能中心、实现共治共享一体化协同、树立慧治慧聚创新示范方面展开论述,为城市治理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经验借鉴,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本书适合城市治理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城市治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