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探讨文学翻译的批评与理论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文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为依托,深入探讨了散文、小说、戏剧与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中西经典译本的鉴赏、诠释与批评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学翻译的性质与标准、文学翻译批评的理念与方法、文学翻译研究的主要维度与基本范式等核心理论问题。本书内容丰赡、视野多元,是一本富有创新思想的文学翻译研究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文学翻译研究的概念、维度与价值
上篇 文学翻译文本的鉴赏、诠释与批评
第一章 散文翻译研究:中国散文英译的审美再现
第一节 词汇层面的翻译转化与审美再现
第二节 句法层面的翻译转化与审美再现
第三节 篇章层面的翻译转化与审美再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说翻译研究(一):《简·爱》李霁野汉译本的多维评析
第一节 《简·爱》李译本的语言维度评析
第二节 《简·爱》李译本的文学维度评析
第三节 《简·爱》李译本的思想维度评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说翻译研究(二):《鲁迅小说全集》蓝诗玲英译本的社会学诠释
第一节 《鲁迅小说全集》蓝译本及其研究现状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理论:布迪厄反思性社会学及其惯习理论
第三节 《鲁迅小说全集》蓝译本的社会学诠释:基于惯习理论的分析与解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戏剧翻译研究:《哈姆雷特》王宏印汉译本的鉴赏与评析
第一节 文字维度的鉴赏与评析:庄严典雅与诙谐俚俗的交融
第二节 文体维度的鉴赏与评析:韵体素体与散体对白的对应
第三节 文化维度的鉴赏与评析:论疏导读与讽喻评点的并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诗歌翻译研究:庞德《华夏集》中国古诗意象英译及其诗学意义
第一节 庞德引领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及其英译的《华夏集》
第二节 庞德《华夏集》中国古诗意象的英译策略
第三节 庞德中国古诗意象英译对其意象主义诗学的影响
本章小结
下篇 基于文学翻译的理论思考
第六章 文学翻译标准:傅雷的超越与霍姆斯的贡献
第一节 傅雷:超越“求信”的“神似”标准
第二节 霍姆斯:颠覆“对等”的“对应”标准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互文性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及其与文学翻译研究的关系
第二节 互文性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认识论价值
第三节 互文性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理论思想评介与解析
第一节 西学与国学贯通的理论思想
第二节 基础与前沿并举的理论思想
第三节 研究与鉴赏结合的文学翻译批评理念
第四节 基于批判的文学翻译批评学科建构思想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传统译论中的马建忠“善译”理论:异质特征及其现代诠释
第一节 马建忠“善译”理论的形成及其在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异质特征
第二节 马建忠“善译”理论的现代语言学诠释
第三节 马建忠“善译”理论的现代文艺学诠释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当代译学格局“二元对立”之诘:从内部批判到外部超越
第一节 文学翻译研究与当代译学格局中的“二元对立”
第二节 内部批判:“二元对立”深层核心概念的解构与重释
第三节 外部超越:翻译研究的辩证思维模式与本体理论的诉求
本章小结
结语 从文学翻译理论到普遍翻译理论
余论
余论一 文学翻译在英国(译论篇)——牛津大学马修·雷诺兹教授访谈录(上)
余论二 文学翻译在英国(史论篇)——牛津大学马修·雷诺兹教授访谈录(下)
余论三 奈达翻译理论对当代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启迪——兼论奈达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小结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致谢
文学翻译研究:从文本批评到理论思考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洪涛。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翻译研究:从文本批评到理论思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