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两宋时期中国功利思想,探讨儒家思想现代性因素及对中华文明复兴的贡献。
内容简介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方法。利益分析方法从人与自然的生产关系出发,基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人的需求和实现的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和揭示人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思想加以正确的批判、辨析、扬弃和吸收,紧密结合历史和时代的实践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深入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利益政治学的重要维度。本书分三阶段介绍了两宋功利思想。其中,北宋前中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李觏、王安石及“皇祐三先生”尤其是王开祖的功利思想;北宋后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九先生”中的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的功利思想;南宁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学派中郑伯熊、薛季宣、叶适、陈傅良的功利思想以及永康学派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两宋功利思想可以看成儒家思想内生的“现代性”因素,无疑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经过深入研究和阐述,通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思想无疑可以通达于现代哲学,对于古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发挥独特意义和作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利益政治研究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绪论
一 两宋功利思想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 两宋功利思想的发展线索
三 两宋功利政治哲学的基本特点
四 两宋功利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 关于本书的体例
上篇 北宋前中期
儒家的复兴
李觏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 正视功利的伦理观
三 以功利为视角解释政治与道德的“易”论
四 以功利为导向的治理原则
王安石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道不离器
二 经世的利益思想——义不离利
三 王道与霸道的问题
四 新政的改革措施
永嘉学派的先声——王开祖的功利思想
一 道德之乐
二 善恶混之性与心统性情
三 折中的王霸论
四 事功导向的治理主张
中篇 北宋后期
“永嘉九先生”与其代表周、许、大刘、小刘
周行己的事功思想
一 “道不离器”的思想
二 性善论与相对的善恶
三 “道”、“理”的去价值化与朱熹的批评
四 “理”不离“事”
许景衡的功利思想
一 道德与功利之间的两难
二 实用中相互转化的利、害思想
三 实践、经验中的“理”
刘安节的事功思想
一 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二 发展的人性论与功利的教化
三 刘安节的政治思想
刘安上的事功思想
一 道理不离事物
二 重视下情与民利为先
三 用人以实、以长
下篇 南宋
南宋永嘉学派与永康学派诸君子
郑伯熊的事功思想
一 德与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二 朱熹与郑伯熊关于“轻刑”问题的讨论
三 郑伯熊的利益与理财思想
薛季宣的功利思想
一 “道无本末”论
二 利与害相辅相成的思想
三 薛季宣的政治思想
四 薛季宣与朱熹的交流
叶适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 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
三 注重“实德”的王霸统一论
四 叶适的治理思想
陈傅良的事功思想
一 义不离利且义高于利的伦理思想
二 务实的政治思想
三 评点“义利王霸之辩”
陈亮的“义利王霸之辩”
一 “气一元二面向”的唯物观点
二 “气一元二面向”下尚义的功利思想之特色
三 “义利王霸之辩”
四 陈亮的政治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浦劬。
得书感谢您对《两宋功利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