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两宋时期中国功利思想,探讨儒家思想现代性因素及对中华文明复兴的贡献。

内容简介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方法。利益分析方法从人与自然的生产关系出发,基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人的需求和实现的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和揭示人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的功利思想加以正确的批判、辨析、扬弃和吸收,紧密结合历史和时代的实践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深入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利益政治学的重要维度。本书分三阶段介绍了两宋功利思想。其中,北宋前中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李觏、王安石及“皇祐三先生”尤其是王开祖的功利思想;北宋后期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九先生”中的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的功利思想;南宁阶段主要介绍了永嘉学派中郑伯熊、薛季宣、叶适、陈傅良的功利思想以及永康学派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两宋功利思想可以看成儒家思想内生的“现代性”因素,无疑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经过深入研究和阐述,通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思想无疑可以通达于现代哲学,对于古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发挥独特意义和作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利益政治研究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绪论

一 两宋功利思想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 两宋功利思想的发展线索

三 两宋功利政治哲学的基本特点

四 两宋功利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 关于本书的体例

上篇 北宋前中期

儒家的复兴

李觏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 正视功利的伦理观

三 以功利为视角解释政治与道德的“易”论

四 以功利为导向的治理原则

王安石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道不离器

二 经世的利益思想——义不离利

三 王道与霸道的问题

四 新政的改革措施

永嘉学派的先声——王开祖的功利思想

一 道德之乐

二 善恶混之性与心统性情

三 折中的王霸论

四 事功导向的治理主张

中篇 北宋后期

“永嘉九先生”与其代表周、许、大刘、小刘

周行己的事功思想

一 “道不离器”的思想

二 性善论与相对的善恶

三 “道”、“理”的去价值化与朱熹的批评

四 “理”不离“事”

许景衡的功利思想

一 道德与功利之间的两难

二 实用中相互转化的利、害思想

三 实践、经验中的“理”

刘安节的事功思想

一 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二 发展的人性论与功利的教化

三 刘安节的政治思想

刘安上的事功思想

一 道理不离事物

二 重视下情与民利为先

三 用人以实、以长

下篇 南宋

南宋永嘉学派与永康学派诸君子

郑伯熊的事功思想

一 德与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二 朱熹与郑伯熊关于“轻刑”问题的讨论

三 郑伯熊的利益与理财思想

薛季宣的功利思想

一 “道无本末”论

二 利与害相辅相成的思想

三 薛季宣的政治思想

四 薛季宣与朱熹的交流

叶适的功利思想

一 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二 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

三 注重“实德”的王霸统一论

四 叶适的治理思想

陈傅良的事功思想

一 义不离利且义高于利的伦理思想

二 务实的政治思想

三 评点“义利王霸之辩”

陈亮的“义利王霸之辩”

一 “气一元二面向”的唯物观点

二 “气一元二面向”下尚义的功利思想之特色

三 “义利王霸之辩”

四 陈亮的政治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两宋功利思想研究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浦劬。

得书感谢您对《两宋功利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宋韵文化简读 电子书
本书是对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宋韵文化”的全方面解读。
风雅大宋(一):天下归一 电子书
人人都能读懂的宋史。讲透帝王的统治策略、官僚的为官之道、草民的生存真相。
风雅大宋(二):庆历党争 电子书
读懂大宋王朝从创业到守业的全过程,讲透与辽国的边境战争、朝廷的臣子党争、新政的多方斗争。
风雅大宋(三):熙宁变法 电子书
读懂大宋王朝从创业到守业的全过程,讲透与辽国的边境战争、朝廷的臣子党争、新政的多方斗争。
晋宋社会文化史论 电子书
魏晋玄学及其玄化风尚,是文、史、哲等多学科学者长期集中研究的课题,而本书“正题反作”,力求对当时反玄风思潮加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内容既有魏晋玄学与玄风、士族社会家学门风等问题;也有晋宋之际北府地域学术群体与门第寒微学术群体的兴起及其学风特征等问题;还有涉及中下层社会文化上浮及其与上层社会文化混杂的雅俗融通问题,如东晋、刘宋时期佛教僧尼生活的世俗化及其参预政治活动,以及刘裕称帝过程中对术数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