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独特的语言与视角探索中国艺术与思想的历史变迁。
内容简介
全书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19世纪上半叶,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类别,同时重点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说《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本卷展现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中国艺术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同时关注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探究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思想及人文价值。
在这千年之间,中华民族历经多种文化的交融,不断焕发新活力:自魏晋时代既有外来佛教艺术与本土文明的融合发展,也有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及其与书法的共生共舞;隋唐时代人物画逐渐走向成熟,唐中期又有山水画的兴起,而唐末期花鸟画与“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勃兴,则展现了另一种时代情绪。
与此同时,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发展出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标志着中国艺术的高度成熟;随后宋代水墨艺术逐渐成熟,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再次分流,影响了后续百年间中国艺术的发展;文人画标准的确立,则划时代地开辟出宫廷与民间两种审美倾向,中国艺术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继续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陈滞冬,1951年生于成都,艺术史研究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1984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1987年获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学位。
曾任职于成都永陵博物馆、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创作评审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蜀文艺基金奖书法奖评委。
陈滞冬少时师从陈子庄(石壶),后师从晏济元学习中国绘画。曾在北京、台北、巴黎、成都、兰州、太原、南京、杭州、威海、郑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出版画集:《陈滞冬画集》《陈滞冬花鸟作品选》《玉山高处:陈滞冬作品集》《秋月春风:陈滞冬工笔花鸟画》。
已出版个人著作《大风堂传习录》(2022)、《中国书法学论著提要》(2021)、《嵇康之死》(2020)、《存在的借口——艺术家及其时代》(2018)、《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2017)、《丹青引:中国画研究与欣赏》(2016)、《石壶论画语要》(2010)等;翻译作品《中国历代书法》《新出土中国历代书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插图
第六章 乱世清风
6.1 帝国分裂与俗世变迁
6.2 佛陀东来:营造人间天国
6.3 尘世的容颜:绘画、石刻和泥塑
6.4 祈祷与飞升
6.5 与道徘徊:书法作为艺术
6.6 道法自然:自由的虚拟与象征
第七章 自我的放逐与逍遥
7.1 隐逸与自由
7.2 省视自我:顾恺之与人物画
7.3 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兴起
7.4 绘画的自觉
7.5 书写与生命的动能
7.6 南北交融
第八章 璀璨的俗世
8.1 华丽的秩序
8.2 疯狂的草书
8.3 从阎立本到吴道子
8.4 山水画:刹那与永恒
8.5 琳宫与禅意
8.6 五彩的倒影
第九章 豪华凋落
9.1 拆碎七宝楼台
9.2 视觉的抽象
9.3 不如怜取眼前人
9.4 花鸟画的诞生
9.5 巍峨的幻影
9.6 返照入江
第十章 雅兴与抒情
10.1 超级写实主义
10.2 诗画本一律:文人世界
10.3 书如其人
10.4 林泉高致
10.5 时代的面容
10.6 营造法式:从汴梁到临安
第十一章 心外无物
11.1 温其如玉
11.2 月映千江:水墨的泛滥
11.3 天光云影:山水之变与时间之流
11.4 花花世界
11.5 心隐
11.6 梦中说梦
表
参考书目
中国艺术史(第二卷)是2024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滞冬。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艺术史(第二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