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研究

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明清名教爱情剧:才子佳人、婚姻特点、科举描绘及政治反映。

内容简介

名教爱情剧是明清之际一类以维护名教为特点的才子佳人剧作。才子佳人、妻妾俱全是其婚姻基本特点。但妻妾形象不同:妻出身良家,四德俱全;妾出身贫贱,经常违背礼法。故剧作安排妻妾时遵守良者妻贱者妾;富者妻贫者妾;出身相同,姐妹相称三原则。受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影响,剧中父母、功名对婚姻起决定作用。剧作对各级科举制度描写细致。展现了科举百态:对科举成功者的奉承、对失败者的嘲讽;为虚荣,许多科举失意者成为假名士;明清之际权奸干涉科举,考生考场作弊等。也反映了明清之际的科举批判。书生科举后多任职于翰林院。这与明清内阁大学士由翰林选拔以及明清之际社会现实有关。明清之际社会动荡,而负天下太平之责者首推大学士。剧作反映了晚明政治大事如农民起义、民族战争、党争结社、奸臣宦官专权等,也描写了男风,帮闲等畸形现象。但在文学作用上:政治大事是时代背景,也代表作者的立场,而畸形现象扩大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明代文风以偏胜、极端为主,清代以包容、集大成为主。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体现了由偏胜向包容、集大成转化的过渡期特征。明清之际思想由王学转向程朱理学,这是名教爱情剧恪守名教的根源。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相关概念的内涵

第一章 名教爱情剧之特征

一 有助教化之创作宗旨

二 婚宦并重之人生追求

三 才子佳人、妻妾俱全之婚姻模式

四 翰苑风流之科举梦想

五 与史相近之现实描写

六 活用经典之调笑语言

第二章 古代闺范教育与名教爱情剧之妻子形象

第一节 闺范书籍及基本要求

第二节 四德与妻子形象

第三章 妾、妻妾关系与名教爱情剧

第一节 出身低微、风流轻佻之庶妾形象

第二节 妻妾之辨及其安排原则

第四章 父母、科举与名教爱情剧婚姻之关系

第一节 父母对男女婚姻之影响

第二节 科举对婚姻之影响

第五章 明清科举制度与名教爱情剧

第一节 乡试、会试制度在剧中之反映

第二节 院试、殿试等制度在剧中之反映

第六章 科举百态与名教爱情剧

第一节 考试不公现象及原因

第二节 人情冷暖之世俗百态

第三节 科举名士与名教爱情剧

第四节 科举、八股批判与名教爱情剧

第七章 明清翰林、科道与名教爱情剧

第一节 翰林对名教爱情剧之影响

第二节 科道与名教爱情剧之关系

第八章 明清之际政治、世风与名教爱情剧

第一节 时政大事与名教爱情剧

第二节 丰富多彩之世风画卷

第九章 时代文学风气与名教爱情剧

第一节 诗文与戏曲关联之条件

第二节 时代文学风气影响戏曲之表现

结论

参考文献

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崔武杰。

得书感谢您对《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明清徽州灾害与社会应对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灾害实态、社会的灾害应对及其相关问题。
明清以来徽州方志编纂成就 电子书
本书以徽州方志为研究对象,总结徽州方志各方面的价值,为研究徽州提供资料。
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 电子书
本书以徽州宗族为视角,利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控制诸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 电子书
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明清卷。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电子书
本书围绕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其人其事及产生的“冯小青现象”,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