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智慧两阶段误解与真相

内容简介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经典阶段,也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后的阶段;二是经典以前的阶段,也就是被过去人称为“史前”的阶段、“神话”的阶段或“原始思维”的阶段。对于这个阶段,人们历来有误解。其中最重要的误解有两种:一是忽视早期智慧的特殊性,而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曲解它;二是忽视早期智慧同经典时代的联系,而把它简单地归为“原始思维”,而诬为“原始的愚蠢”、“呓语”。本书从神话、艺术、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早期智慧的真相,从而纠正了这类误解。

作者简介

作者王小盾,笔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温州大学教授。曾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这几所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献研究。著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1989)、《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0)、《汉唐音乐文化论集》(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199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996)、《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1998)、《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2002)、《词曲研究》(2003)、《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2003)、《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200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2007)等书。这些成果曾获得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著作三等奖等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关于“经典之前的智慧”和“神话”

第一单元 神话

第一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谈起

一、关于太阳神话和“鸱龟曳衔”

二、鸱、龟在上古的符号意义

三、关于太阳在晚上的运行

第二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看上古神话

一、对“鸱龟曳衔”神话的解释

二、讨论一:神话体系、仪式和神话研究的方法

三、讨论二:神话的符号表达方式

四、结语

第二单元 艺术

第三讲 饕餮艺术

一、“狞厉的美”和其他

二、从古记录看虎噬人器物

三、饕餮艺术的思想内涵

第四讲 上古艺术的符号意义

一、饕餮纹和兽面纹的关系

二、饕餮艺术的起源和早期历程

三、对饕餮艺术若干形式元素的分析

四、结论:早期艺术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和符号

第三单元 科学

第五讲 武王伐殷天象和上古天文学

一、从武王伐殷天象谈起

二、武王伐殷天象的图像表现

第六讲 上古天文学的知识特质

一、上古宇宙观的科学原理

二、古人对太阳和恒星视运动的观测

三、关于月亮和行星的视运动

第七讲 上古天文学的文化特质

一、太阳祭祀和十二支的起源

二、从火历看“绝地天通”

三、结论:上古科学联系于对彼岸世界的长期观察

第四单元 理论总结

第八讲 上古符号与思维

一、关于上古智慧的符号特质

二、上古中国人的符号理论

三、从仪式角度看上古符号

第九讲 上古符号与语言

一、从语言文字角度看上古思维的特性和价值

二、上古图像同语言的关联

三、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词汇功能

四、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语法特点

第十讲 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隔阂与沟通

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

二、从老子哲学体系看“近取诸身”的思维方法

三、从上古图文献看孔子诗学

四、从孔子看前经典世界向经典世界的过渡

第十一讲 关于“天人合一”与“轴心突破”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思想”和“天人合一”

三、关于“巫”和“史”

四、关于经典的形成

五、结语:以孔子的眼光看经典之前

后记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小盾。

得书感谢您对《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生智慧手册 电子书
世界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经典著作。带你跳出信息泥沼,保持人生洞察力。
遇见智慧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孔子倡导的治世思想,分麒麟之梦、约之以礼、仁者爱人、义以为上、不违礼谓之孝、信之于人重矣、好学近乎知、尽己之谓忠等十六讲,每一讲都是精彩故事的叠加和作者本人的心得论断。
传世励志经典:夹在道与势中的儒脉——中国大儒传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15位大儒的人物传记,它将丰富的儒文化人格化,使读者在领略大儒们人格魅力的同时,接受儒文化的养护,进而横向展现每位大儒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纵向梳理儒学二千余年发展的脉络。
传世励志经典:家训铸乾坤——中国古代励志家训 电子书
本书囊括了《孝经》《孔子家语》《二十四孝》《颜氏家训》等中国古代励志家训,旨在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艺术形式独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修身齐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