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的制度: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

多面的制度: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围绕“制度”这一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核心话题,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视野展开各的讨论。

内容简介

从三皇五帝到品秩爵位,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从正式规章到潜在规则,在古往今来的社会发展中,“制度”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也一直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虽然制度研究的历史悠久,然而“制度”为何?它如何形成、如何呈现、如何研究?其变迁的动力又何在?很多问题仍未在学界达成共识。

本书源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讲座,聚焦于“制度”这一极富内在张力的对象,邀请阎步克、邢义田、邓小南、刘志伟、侯旭东、应星、周雪光、周黎安、刘世定九位知名教授,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讨论古今中外的制度及制度研究的理论方法,希望在路径的交叉中激活思想,拓宽制度研究的视野。

作者简介

作者周黎安,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制度史视角中的酒爵酒尊

序论 原生态可视化等级标识

一 爵位、齿位与遵者

二 “统于尊”或“统于君”

三 饮酒庆功礼:书勋、书服、书名

从制度的“可视性”谈汉代的印绶和鞶囊

一 一些铺垫

二 汉印为什么那么小?

三 如何使用方寸之印?

四 印章因绶带而可视化

五 可视兼夸示的鞶囊、绶囊与绶笥

六 印绶形制

七 绶带的织造

八 结论:从可视性看制度

走向“活”的制度史

一 走向“活”的制度史

二 内外层级中的宋朝信息渠道

三 “制度文化”:制度运行的生态环境

自下而上的制度史研究

一 “一条鞭法”的内容

二 “配户当差”机制的衍变

三 “图甲制”下的社会结构

“制度”如何成为“制度史”

一 古人眼中的制度

二 “制度”如何成为“制度史”

三 余论

比较历史分析源流辨析

序论

一 比较历史分析的经典传统

二 美国社会科学的基本特点

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比较历史分析

四 比较历史分析的再出发

论非正式制度

一 一个命题

二 两个维度

三 三个类型

四 非正式制度的再生产机制

五 讨论:非正式制度与国家治理

经济学的制度范式与中国经验

一 从“张五常之问”谈起

二 “官场+市场”的政经互动模式

三 将“行政发包制”和“官场+市场”的模式结合

经济社会学的制度研究

一 不同层次的跨学科互动

二 制度研究路径I

三 制度研究路径Ⅱ

多面的制度: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是2021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邓小南。

得书感谢您对《多面的制度: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朝晚期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的作品。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电子书
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 电子书
跟着作者,重新理解卢梭。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电子书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用比较的视野,对中华文明进行考察,从宏观思考中看清文明的发展趋势,从比较研究中剖析各文明的异同,阐述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