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出版社 韦伯与马克思

南京大学出版社 韦伯与马克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洛维特代表作《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首次中文译介。洛维特用近百页篇幅对韦伯和马克思进行了深入比较和阐释,在英美社会学界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本书第二部分对《从黑格尔到尼采》中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式展开和进一步深化,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现代世界的诸种论题在黑格尔那里如何展开,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黑格尔死后的思想世界所分裂出的种种道路。

本书译自德语版《卡尔▪洛维特全集》第五卷,收录了洛维特关于韦伯和黑格尔的所有重要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比较韦伯与马克思,并展开讨论韦伯的思想及其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在洛维特看来,正如我们的现实社会不止一种,关于它的科学也有两种:市民社会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这两种研究倾向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他们都从黑格尔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中走出来,进入了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的分析中,对现代生活方式之整体提出了质疑,而整个质疑的总标题就是:“资本主义”。在本书第一部分洛维特对韦伯与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研究,展开论述他们分别以“理性化过程”和“自我异化”为线索对市民-资本主义所做的阐释,探究了他们对于作为经济和社会之基础的人的理念的不同看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对市民社会中的现代人所做的批判性分析,本书第二部分重新检视了现代世界的诸种重要论题在黑格尔那里是如何展开的,以及在作为黑格尔主义者的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等人那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分裂和演化,对洛维特在《从黑格尔到尼采》中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式展开和进一步深化。洛维特认为,黑格尔是“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的标志,也是为决裂之后的世界进行思想奠基的人,因此无论我们想追溯现代性的根源,理解它的本质,还是对它进行批判,都需要回到黑格尔。

作者简介

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1897—1973)

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生于慕尼黑,1919年前往弗赖堡大学求学,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洛维特随海德格尔去了马堡大学,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职论文,1928—1933年在马堡大学任教,随后因纳粹的反犹政策流亡意大利、日本和美国等地,1952年受伽达默尔邀请,返回德国到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至1964年退休。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洛维特的主要著作另有《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哲学》(1935)、《雅各布▪布克哈特》(1936)、《欧洲虚无主义》(1940)、《从黑格尔到尼采》(1941)、《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1953)、《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1953)与《知识、信仰、怀疑》(1956)等。德国麦兹勒(Metzler)出版社在其辞世后为之出版九卷本的作品全集(1982—1988)。

译者简介:

刘心舟,同济大学-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南昌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政治哲学。译作另有《尼采》《能源自治》(合译)。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一 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 / 003

二 马克斯▪韦伯和他的后继者 / 98

三 马克斯▪韦伯的科学观 / 110

第二部分

四 L.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143

五 黑格尔与黑格尔主义 / 171

六 作为哲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 192

七 对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理性与革命》的两篇评论 / 209

八 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自我异化问题 / 219

九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 247

十 黑格尔对基督教的扬弃 / 272

十一 黑格尔是如何走向《精神现象学》的 / 327

十二 卢梭、黑格尔和马克思论人权和公民权 / 335

十三 黑格尔、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中介与直接性 / 347

十四 黑格尔的教育概念 / 384

十五 黑格尔的复兴? / 404

十六 哲学的世界历史? / 415

十七 黑格尔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 / 448

附录 / 500

译后记 / 509

南京大学出版社 韦伯与马克思是2019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德]卡尔·洛维特。

得书感谢您对《南京大学出版社 韦伯与马克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问题的研究。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共十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法(权利)哲学》——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自然与契约的彼岸——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等。
心理学的批判.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批判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界划西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方法论原则以及历史发展,揭示为传统心理学所遮蔽的沟壑、空白与沉默,最终批判地重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另类脉络。
马克思经济学经典问题阐释与当代发展 电子书
本书在深刻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中国改革伟大实践、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