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当历史的书写与皇帝的权力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历史)知识的生成与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旨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历史书写在正当化王朝权力方面所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解明中国古代王朝在构建政权正当性方面所进行的多种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徐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主编《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著有《“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书系缘起

前言

单元一 “起元”

小引

第一章 魏晋国史书写的“禅让后起元”

一、“从泰始为断”:西晋国史书写的“起元”问题

二、“禅让”与魏晋王朝的皇帝权力起源

第二章 南北朝国史书写的“起元”前移

一、“起元义熙,为王业之始”:刘宋国史的“禅让前起元”

二、“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北齐国史的“禅让前起元”

三、结语

第三章 西魏北周无年号纪年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西魏北周无年号纪年的时代面貌

三、无年号纪年与魏、周禅代

单元二 “开国群雄传”

小引

第一章 “开国群雄传”小考

一、三国至南朝前期“开国群雄传”的存在

(一)《三国志》

(二)《汉书》与《东观汉记》

(三)诸家《后汉书》

二、“驱除”观念的变化

三、南北朝后期“开国群雄传”的缺失

四、结语

第二章 《旧唐书》“隋末群雄传”形成过程臆说

一、五代修《旧唐书》立“隋末群雄传”

二、韦述《唐书》立“隋末群雄传”

三、令狐德棻《国史》不立“隋末群雄传”

四、关于“隋末群雄传”进入唐代国史的一个推测

单元三 “外戚传”与“皇后传”

小引

第一章 汉代的“外戚传”与外戚权力

一、汉代的“外戚传”

二、汉代外戚权力的“正当”与“不正当”

第二章 魏晋南朝“皇后传”的成立

一、魏文帝《甲午诏书》与“汉魏革命”

二、魏晋南朝“皇后传”的成立

三、结语

第三章 新出北魏《李晖仪墓志》与魏收《魏书》:北朝外戚书写的一个断面

一、前言

二、《李晖仪墓志》序文与魏收《魏书》的外戚认识

三、魏收家族与陇西李氏的姻戚关系

四、结语

单元四 “隐逸列传”

小引

第一章 汉代的隐逸书写与隐逸理解

第二章 “处士功曹”小论

一、关于《隶释》所载《繁阳令杨君碑》与《杨君碑阴》

二、繁阳令杨君碑碑阴题名者的身份与“处士功曹”

三、不应辟命场合“故吏”身份的扩张

(一)王龚与李固

(二)胡广与陈蕃

四、地方社会的“新秩序”

第三章 “二十四贤”与曹魏王朝的隐逸书写

一、《四八目》所载“二十四贤”的史料价值

二、“二十四贤”的构成与汉魏革命

三、曹丕彰表“隐逸”的建安背景:两例个案

四、曹魏王朝的隐逸书写

第四章 两晋南朝“隐逸列传”的成立

一、《三国志·魏书》的隐逸书写

二、两晋南朝“隐逸列传”的成立

三、“新秩序”下的王权与隐逸

附录一 两晋南朝“白衣领职”补论

一、东晋前期的“白衣领职”

二、魏晋时期的“白衣领某职”

三、东晋末南朝“白衣领职”与“免官”的并列

四、余论

附录二 汉唐间的君臣关系与“臣某”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二、汉代情形的再确认

三、魏晋南朝“第二次君臣关系”下的“臣某”形式

四、魏晋南朝“第一次君臣关系”下的“臣某”形式

五、结语:对汉唐间“二重君臣关系”的反思

附录三 川勝義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评介

一、前言

二、内容简介

三、京都学派?——学术史中的川勝史学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石刻、简牍与考古报告

三、近人论著

附:作者与本书相关的已发表论著

索引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是201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冲。

得书感谢您对《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 电子书
《经济学人》《外交事务》最佳图书,一场全球化和自给自足之间的博弈。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
听见历史的声音 电子书
本书精选《听见历史的声音:文物传奇》32期节目,以互动书的形式融合文字稿、照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通过实地探访、口述历史的形式寻根厦门记忆,揭示文物保护的现代意义。
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古代神话的文化解读、儒道思想的考释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本质的研究、历史专题研究等等方面。全书以论文的形式,并通过一个“精神”的视域对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一探本寻真式的考察,以便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何为“中国性”给予必要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