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

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对沙漠绿洲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内容简介

通过对我国沙漠干旱地区细致入微的生态人类学考察,揭示了在恶劣环境地区生存的达里雅博依人如何面对严酷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考验而顽强生存。在自然资源稀缺和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达里雅博依人依靠自身积累的社会文化,逐步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本书还讨论了“生态移民”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只将这些人“一移了之“,更要关心他们后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维吾尔族,毕业院校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任新疆大学副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绿洲及达里雅博依人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相关理论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注释

第一章 特殊环境中的达里雅博依人

第一节 沙漠绿洲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及其历史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沙漠环境与生计策略

第一节 独特的沙漠畜牧业

第二节 辅助生计:狩猎采集、贸易交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质生活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服饰文化及其生态特征

第三节 居住文化与环境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工具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精神生活的文化透视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习俗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地方性知识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生态观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心理性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变迁:环境演变与文化调适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生存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生计方式的调适

第三节 物质生活的变迁

第四节 精神文化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还能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久

第二节 沙漠绿洲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人类学思考

附录 达里雅博依绿洲研究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依丽米古丽·阿不力孜。

得书感谢您对《沙漠干旱地区的人类文化适应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换花草:占里人口文化的环境人类学解读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具有“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和“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美誉的占里村进行人类学调查和研究,探寻其控制人口的“秘方”。书中阐述了占里村民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人口与环境间的相互适应发展的过程、自然和社会环境对村落社会组织的影响、文化机制在人口控制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行政建构和经济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影响,论证了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其关键就在于文化的调节。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 电子书
基于北京团市委于2012年在北京开展的 “北京市非京籍务工人员发展状况”调查问卷,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在京女性农民工的城市生活适应状况及其居留城市意愿。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所探讨的“文化研究”作为一个专名,特指兴起于当代英语国家并在当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思潮、智识活动与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