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人文大讲堂)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人文大讲堂)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21世纪东西方文化博弈的实质,说到底是中华民族能不能向人类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

内容简介

在这场博弈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我们的文化。

基于此认识,本书阐明了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礼”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全书论理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活泼,举例形象生动,读后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作者彭林,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等。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古代礼学以及《周礼》《仪礼》《礼记》等礼学经典的研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中华传统礼仪概要》等,主编《中国经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讲 礼者理也德之则也

一、从周公“制礼作乐”说起

二、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三、东周进入礼乐的时代

四、“礼”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第二讲 处世以诚待人以敬

一、“礼”是为了表达真诚的情感

二、礼主敬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与方式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第三讲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一、中国上古的音乐成就

二、儒家的音乐理论

三、音乐通乎政

四、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第四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从“俗”到“礼”

二、虞、夏、商、周的“质”与“文”

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大学生应该注重内在德性的成长

五、良好的社会风气从我做起

第五讲 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成丁礼:氏族时代的成人仪式

三、士冠礼:文明时代的成人仪式

四、士冠礼的仪式

五、冠礼之义

六、女子的笄礼

七、冠礼事关执政者的资质

八、后世冠礼简说

第六讲 人伦之基万世之始

一、婚礼的人文内涵

二、传统婚礼的仪式:六礼

三、成婚

四、拜见舅姑

五、古代婚礼的特色

六、当代婚礼存在的问题

七、余论

第七讲 观德之射君子之争

一、乡射礼的渊源

二、乡射礼的准备

三、乡射礼的主要仪节

四、乡射礼的人文内涵

五、乡射礼体育精神与古希腊体育精神的比较

第八讲 生民未有万世师表

一、孔子的生平和学行

二、祭孔仪式的演进

三、四配与十二哲

四、先贤、先儒从祀

五、祭孔的文化意义

第九讲 风教严整代代兴旺

一、家教关乎国祚长短

二、《礼记》所载儿童教育规范

三、《颜氏家训》:家训之祖

四、后世家训举要

五、历代家训要点

六、家风建设的当代意义

第十讲 自谦敬人温文尔雅

一、书信的起源

二、书信的范式与构成

三、“平”和“阙”

四、信封用语

五、书信范文选讲

六、如何学习写传统书信

第十一讲 洒扫应对培根固本

一、孝亲

二、尊老敬长

三、日常礼仪规范

第十二讲 儒者德性冠世风范

一、《儒行》解题

二、《儒行》讲读

三、《儒行》的文化意义

第十三讲 夫子遗训弟子仪轨

一、《弟子规》简介

二、《弟子规》讲解

第十四讲 中华礼仪万众守望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二、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

三、近代中国的文化之争

四、请善待我们的母文化

后记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人文大讲堂)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彭林。

得书感谢您对《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人文大讲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时代,已经形成以象征神权的玉琮、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以及玉璧、玉头饰等为载体,用以标志身份和等级的用玉体系。成组玉礼器体现的礼制,开启了中华文明“器以藏礼”的传统。本书通过对玉器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良渚用玉的典型性、玉器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电子书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是土筑文明、水利文明、稻作文明,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更是独树一帜,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史、格局与功能分区、营建工艺与工程、考古历程与最新进展,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等内容的梳理,揭示了良渚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群星闪耀:欧洲文明的涅槃与重生 电子书
本书分类介绍近百位艺术家,全方位解读伟大的文艺复兴。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社会文明论 电子书
以人性、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文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