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社会转型、美学转型、消费文化与美学、商业流通与审美设计、消费社会设计美学新形态这五个方面展开研究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将采用符号美学的方法,结合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对经典案例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对美学转型研究有新的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消费文化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已经日益显露出来。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传播学的学者都十分关注这一时代特点与新的学术领域。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也是消费对文化的影响与交互。消费文化是一个全新的对象,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消费文化对消费从而对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王俊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迈向生产的美学——消费社会的设计美学研究
Aesthetics Towards Production——A Study on Design Aesthetics in Consumer Society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消费时代的社会转型
第一节 消费关系的基础化
一、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
二、从生产关系到消费关系
三、消费关系地位的提高
四、消费转型的文化后果
第二节 文化向基础领域的进入
一、经典理论与时代变迁
二、文化已成为基础之一部分
三、黑格尔难题的求解
四、批判之镜:批判理论和现代美学
第三节 审美化浪潮
一、经济科技与文化条件的成熟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状
三、审美化的趋势与问题
第四节 设计作为战略
一、非物质的生产
二、资源保存与争夺
第二章 美学的变迁
第一节 现代和前现代的审美
一、早期审美
二、韵味中心的审美文化
三、精英审美主体
四、现代美学的精英与大众之争
第二节 传统美学的困境
一、美的本质论的迷思
二、美学的两个维度
第三节 后理论时代的美学
一、理论沉浮之后
二、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三、观照现实的迫切性
四、广义传媒时代的美学嬗变
第四节 从理论美学到生产美学
一、美学理论与应用发展的不平衡
二、审美应用研究的发展
三、消费文化与审美应用
四、知识与技术:一种生产的美学
第五节 设计美学的诞生
一、从“美术”到“美学”
二、设计美学的层次
三、设计美学的使命和任务
第三章 消费与审美设计
第一节 消费关系下的日常生活
一、日常生活的视野
二、日常生活作为审美领域
三、日常生活与消费
四、消费文化的扩张
第二节 景观社会与审美化传播
一、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
二、消费与景观
三、审美化传播:消费社会的传媒现象
第三节 审美体验与消费需求
一、体验与消费
二、体验与审美
三、后审美时代的aura——秀与审美体验
四、消费者的体验渴望
第四节 休闲的美学意味
一、休闲的概念
二、休闲的意蕴
三、休闲与美学问题:在自由与物化之间
四、休闲与文化产业
第四章 商品和商业的美学设计分析
第一节 作为美学传统的“审美无功利”
一、康德与“非功利传统”
二、“非功利”的席勒转折
第二节 波德里亚的启示
一、波德里亚的消费理论
二、使用价值、价值及其它
三、符号价值与审美生产
四、波德里亚的贡献与迷思
第三节 商品的原始品质与社会显现
一、商品美学与技术美学的视野
二、商品原始品质的初步处理
三、消费社会的新需求
四、文化赋值与审美表达
五、商品设计的两个层次
第四节 商场策划与美学资源
一、丰盛感的设计
二、人情味的设计
三、灯光与氛围的设计
第五节 理念先行与审美营销
一、从卖功能到卖理念
二、理念是终极竞争力
三、审美化营销
第五章 消费社会设计美学新形态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精英美学与大众实践
二、伊壁鸠鲁和唯美主义
三、从席勒到杜威
四、杜威与法兰克福学派
五、生活之美、艺术之思
第二节 设计的创造与接受
一、设计的创造本质
二、设计的创造过程
三、审美认同与消费选择
四、商品作为媒介
五、设计家的使命
第三节 设计美学的道术之辨
一、美学与设计创意产业
二、设计美学的内容
三、由艺而道:从美术到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迈向生产的美学:消费社会的设计美学研究是2012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俊棋。
得书感谢您对《迈向生产的美学:消费社会的设计美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