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陈独秀先生早期思想的探索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编,约24万字,全面梳理早期思想的“三次跨越”(从传统知识分子,经信奉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到选择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论证“三个选择”的历史结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

作者徐光寿,作家、学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发表和出版《非常日记》《生于1980》《荒原问道》等7部长篇小说,《麦穗之歌》《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2部诗集,《精神的高原》《中国文化精神之我见》等9部学术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关于陈独秀政治思想演变的历史分期

第一编 “三次跨越”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 从“选学妖孽”到“康党”

一、书香门第

二、儒学秀才

三、乡试落第

四、转向“康党”

第二章 从“康党”到“乱党”

一、向“乱党”转变

二、创办《安徽俗话报》

三、组建岳王会

四、助推辛亥风云

第三章 从“乱党”到共产党

一、发起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三、抛弃法兰西文明

四、遵循革命的进化论

第二编 “三个选择”的艰难历程

第四章 选择马克思主义

一、“幽灵”初入中国

二、广泛传播神州

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三步走

四、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五章 选择中国共产党

一、从“不谈政治”到要“组建新党”

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并非“子虚乌有”

三、中国共产党不是“外来”党

四、拨开建党过程的其他迷雾

五、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艰苦探索

第六章 选择社会主义

一、对基督教的一度迷恋

二、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学说的辨析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和探索

四、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胆展望

第三编 寄希望于“新青年”

第七章 “五四”时期的“青年导师”

一、丰富的青年教育思想

二、培育一代青年

三、培育党内年轻一代

第八章 培育中共早期领袖群体

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的陈独秀

二、培养毛泽东

三、器重刘仁静

四、指导包惠僧

第四编 余论

一、“三个选择”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

二、21世纪党中央对陈独秀“三个选择”的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是2017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光寿。

得书感谢您对《“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陈独秀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社会论集 电子书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精选了本所及本院同人写的文章汇编成论文集。孙中山研究历来是该院的优长学科,曾涌现李时岳、张磊、黄彦、刘望龄等一批享誉学界的著名专家,出版过多本专著。这本论文集对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多面相的揭示与研究;对清末民初的其他一些历史人物如袁世凯、陆征祥等也有专文论述。论文均言之成理,颇有见地,值得一读。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电子书
把科举停废与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思考,纠正你对废科举的偏差误解。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电子书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近现代的、与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书中比较清晰地描绘出近代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揭示出此次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