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

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Facebook(Meta)等硅谷企业的研发经验为背景,结合作者17年的研发经验,讲解了如何实现个人和团队的高效研发。

内容简介

书中从个人效能、流程优化、团队效能、管理和文化等4个方面总结硅谷研发方法,提供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实践指南。

全书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对硅谷的高效研发方法进行了总结,提供了非常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实践指南。

一、研发效能综述:主要了讲解研发效能的定义、模型,以及研发效能度量的正确方法。希望借此帮助读者梳理出研发效能的主脉络,构建一幅清晰的知识图谱。

二、个人高效研发实践:主要讲解如何提高个人研发效能,具体涉及深度工作、Git、命令行、VIM、工具环境集成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技术的专精程度和持续成长。

三、研发流程优化:主要讲解研发流程优化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代码优化、分支管理、DevOps、团队协同等,希望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流程,以及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从而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实践,让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更加顺畅、高效。

四、团队高效研发实践:主要讲解团队高效研发实践过程中各关键步骤的高效工程方法,内容涉及研发环境搭建、代码审查、合理处理技术债、开源利弊分析、测试等,同时对研发流程及工程方法的趋势进行解读,希望帮助读者掌握这些具体工程方法的正确使用。

五、管理和文化:系统分析了硅谷研发团队的管理和文化,尤其是Facebook的工程师文化,并根据作者在国内公司的具体落地经验,给出推荐的文化引入和建设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葛俊,资深研发效能专家,17年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微软、Facebook、华为,以及硅谷和国内的两家创业公司,担任研发效能团队负责人及CTO等角色。

在Facebook(Meta)任职期间,担任内部工具团队Tech Lead,负责知名开源开发工具集Phabricator。在华为任职期间,担任华为内部工具团队的首席架构师,高级产品总监兼执行总监。

在研发团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带团队的经验,有主导推进研发效能的丰富经历。曾多次被“全球架构师峰会”等大型会议邀请,做互联·技术研发效能方面的专题报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语

作者简介

前言 什么是研发效能,为什么要关注研发效能

第一部分 研发效能综述

第1章 高效学习、实践方法论

1.1 使用黄金圈原则

1.2 如何有效落地实践

小测试

第2章 研发效能定义及模型

2.1 为什么要关注研发效能

2.2 研发效能定义

2.3 提高研发效能的“坑”

2.4 研发活动的本质

2.5 研发效能模型

小测试

第3章 效能度量谜题

3.1 研发效能度量的定义和作用

3.2 效能度量的三个失败案例

3.3 效能难以度量的三大原因

3.4 效能度量的正面案例

3.5 使用效能度量的根本原则

3.6 正确使用效能度量的方法

小测试

第二部分 个人高效研发实践

第4章 精准打击目标:通过提高准确性来提高投入产出比

4.1 以终为始,寻找最重要的任务

4.2 追根究底,寻找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4.3 高效沟通,利用信息的准确传递来寻找、调整目标

4.4 管理者视角

第5章 唯快不破:如何利用速度提高个人研发效能

5.1 应用高效实践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

5.2 应用快速迭代的思路获取快速反馈

5.3 管理者视角

第6章 不仅是当下的成功:持续地提高个人研发效能

6.1 精力管理

6.2 使用80/20原则寻找研发活动中的关键因素

6.3 对关键活动进行优化

6.4 目标驱动和兴趣驱动相结合

6.5 管理者视角

第7章 高效选用工具提高研发速度

第8章 工程师常见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工具优化

8.1 第一个任务类别:操作系统上的通用操作

8.2 第二个任务类别:输入和编辑

8.3 第三个任务类别:知识管理

8.4 第四个任务类别:浏览网页

8.5 第五个任务类别:编程

8.6 小结

第9章 高效Git基本操作

9.1 Git和代码原子性

9.2 Git支持原子性的五种基本操作

9.3 小结

第10章 实现代码提交的原子性的Git工作流

10.1 工作流一:使用一个分支完成所有需求的开发

10.2 工作流二:使用多个分支完成所有需求的开发

10.3 小结

第11章 每个开发人员都应该学一些Vim

11.1 Vim简介

11.2 Vim的前世今生

11.3 Vim的两大特点

11.4 小结

第12章 高效学习Vim的实用技巧

12.1 学习Vim的命令模式和命令组合方式

12.2 学习Vim最常用的命令

12.3 在更广泛的工作场景中应用Vim技能

12.4 小结

第13章 高效命令行环境选择和设置

13.1 为什么要使用命令行

13.2 命令行配置的四个步骤

13.3 小结

第14章 研发场景的有效命令行工具

14.1 日常操作中的工具和技巧

14.2 开发中的常见工作

14.3 小结

第15章 工具的高效集成

15.1 工具集成

15.2 提高工具一致性

15.3 小结

第三部分 研发流程优化

第16章 研发流程优化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16.1 寻找用户价值

16.2 提高用户价值的流动效率

16.3 小结

第17章 代码入库之前的流程优化

17.1 规范化、自动化核心步骤

17.2 提供快速反馈,促进增量开发

17.3 小结

第18章 代码入库之后的流程优化

18.1 三个“持续”的定义和作用

18.2 CI/CD流水线的原则及具体实践

18.3 案例:Facebook如何落地CI/CD来提高效能

18.4 小结

第19章 选择适当的分支管理策略提高流程和产品质量

19.1 共主干分支管理和发布策略

19.2 共分支管理策略的优点

19.3 其他主要分支方式

19.4 如何选择、应用分支管理策略

19.5 小结

第20章 使用全栈思路打通开发和运维

20.1 DevOps和SRE的异同

20.2 DevOps和SRE的目标、原则

20.3 落地实践

20.4 小结

第21章 研发流程中的高效信息流通

21.1 团队成员愿意共享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21.2 设计流程和使用工具,推动研发信息高效沟通

21.3 沟通工具的选用技巧

21.4 小结

第四部分 团队高效研发实践

第22章 研发环境:让开发人员不再操心环境

22.1 开发机器

22.2 IDE

22.3 本地环境与联调环境

22.4 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数据和配置

22.5 测试环境与类生产环境

22.6 提供高效研发环境的原则

22.7 小结

第23章 代码审查:高效代码审查实践

23.1 代码审查的作用

23.2 代码审查方法的分类

23.3 代码审查方法选择的三个成功案例

23.4 小结

第24章 代码审查:如何有效引入、执行代码审查

24.1 引入代码审查的步骤和方法

24.2 推进代码审查的两个关键操作

24.3 推行代码审查的两个关键原则

24.4 小结

第25章 合理处理技术债:让快速研发可持续

25.1 技术债的成因

25.2 技术债的影响

25.3 处理技术债的两个基本原则

25.4 控制技术债的四个步骤

25.5 小结

第26章 开源:从Phabricator的开源历程看开源利弊

26.1 Phabricator开源过程的关键步骤

26.2 开源对公司的利弊

26.3 小结

第27章 高效上云:运用云计算提高效能

27.1 云计算的优势

27.2 云计算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27.3 小结

第28章 测试左移:测试如何应对新的开发模式

28.1 测试左移的定义

28.2 测试左移的四个原则

28.3 小结

第29章 测试右移与高效部署:应对频繁发布带来的挑战

29.1 三种部署方式的定义

29.2 目标

29.3 原则

29.4 具体实践

29.5 小结

第30章 持续进步:研发流程、工程方法趋势解读和展望

30.1 协作方式的发展趋势

30.2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

30.3 应用开发的发展趋势

30.4 AI方面的发展趋势

30.5 小结

第五部分 管理和文化

第31章 业务目标和技术目标两手抓:打造高效团队的三个步骤

31.1 寻找目标

31.2 目标管理

31.3 任务执行

31.4 小结

第32章 从奈飞的著名PPT谈硅谷公司文化

32.1 定义核心价值观

32.2 在招聘、流程方面设计方案推动文化建设

32.3 持续推动文化建设

32.4 关于奈飞公司文化的思考

32.5 小结

第33章 Facebook创造力引擎:工程师文化

33.1 Facebook的工程师文化

33.2 Facebook推行工程师文化的具体实践

33.3 个人角度感受Facebook工程师文化带来的效果

33.4 小结

第34章 Facebook工程师文化实践三大原则之一:让员工做感兴趣的事

34.1 Facebook工程师文化落地的三大原则

34.2 让员工做感兴趣的事

34.3 Hackathon落地经验

34.4 小结

第35章 Facebook工程师文化实践三大原则之二:让员工拥有信息和权限

35.1 让员工拥有信息

35.2 让员工拥有权限

35.3 Facebook之外的落地经验

35.4 小结

第36章 Facebook工程师文化实践三大原则之三:绩效调节

36.1 360度绩效考评系统

36.2 360度绩效考评系统的两个原则

36.3 360度绩效考评系统的问题

36.4 绩效考评落地实践

36.5 小结

结束语 超越昨天的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

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是202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作者葛俊。

得书感谢您对《高效研发:硅谷研发效能方法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Kafka入门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适合应用Kafka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相关应用的开发者、运维者和爱好者。
Flink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围绕大数据流处理领域,介绍FlinkDataStreamAPI、时间和窗口、状态和检查点、TableAPI&SQL等知识。书中以实践为导向,使用大量真实业务场景案例来演示如何基于Flink进行流处理。
简单高效LaTeX 电子书
一部LaTeX入门学习者的简明教程,同时也是LaTeX日常使用者的参阅手册。
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 电子书
(1)大量图例,简单易懂。作者亲自绘制了大量插图,力求还原深度学习的算法思想,分解和剖析晦涩的算法,用图例来表示复杂的问题。生动的图例也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快乐地学习算法知识,体会深度学习的算法本质。 (2)简化公式,生动比喻。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类的书中通常会有大量复杂冗长的算法公式,为了避免出现读者读不懂的情况,本书尽可能地统一了公式和符号,简化相关公式,并加以生动的比喻进行解析。在启发读者的同时,锻炼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算法原理,代码实现。在介绍深度学习及相关算法的原理时,不仅给出了对应的公式,还给出了实现和求解公式的代码,让读者明确该算法的作用、输入和输出。原理与代码相结合,使得读者对深度学习的算法实现更加具有亲切感。 (4)深入浅出,精心剖析。理解深度学习需要一定的机器学习知识,本书在D1章介绍了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内容。在内容安排上,每章依次介绍模型框架的应用场景、结构和使用方式,最后通过真实的案例去全面分析该模型结构。目的是让读者可以抓住深度学习的本质。 (5)入门实践,案例重现。每一章最后的真实案例不是直接堆砌代码,而是讲解使用该算法模型的原因和好处。从简单的背景知识出发,使用前文讲解过的深度学习知识实现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可以用于及时检验读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读者奠定深度学习的实践基础。 将一本技术书籍写得通俗易懂谈何容易,但《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这本书确实做到了。书中对近年来火热的深度学习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剖析,化繁为简,没有局限于坐而论道,而是将实例和数学理论相结合,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各种模型并上手实践,值得细读。 --唐春明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学科学院副院长 本书从原理、方法、实践这 3 个维度系统地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方方面面,内容详实,解读清晰,细节与全貌兼顾,既适合初学者阅读,也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用书。 --杨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近年来出版的深度学习相关图书中,本书是我见过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中文书籍之一。本书对 ANN、CNN、RNN 等模型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入大量图例和简化后的公式,让算法浅显易懂。每一章的实践内容都给人惊喜,强烈推荐! --吴健之 腾讯音乐高级工程师 作为产品经理,我能看懂的深度学习书籍实在太少了。本书恰到好处,插图丰富直观,数学公式简练,很喜欢此类风格的图书,易懂好学。即使你不是程序员或算法专家,该书也值得一看! --张瑞 中软国际高级产品经理
智能前端技术与实践 电子书
基于TensorFlow.js,讲述如何解决深度学习应用部署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