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地指标在区域间、城乡间流动的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性,并提出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资本化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土地资本化和土地在经济、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变化的作用和动力机制;同时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土地资源在城市聚集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以及作用。传统经济学认为土地在城市发展和聚集中是一种离心力,土地的不可流动性阻碍了城市的扩大和生产要素的聚集。本书在“中心—外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土地要素的流动,从而扩展了城市聚集的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
作者魏劭琨,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系,现为**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和试点指导处副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镇化、房地产。在《城市发展研究》《中国经贸导刊》《银行家》等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参加**社科基金、**发改委、国土部等课题10多项,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的核心成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
一 土地
二 城市土地
三 建设用地
四 土地资本与土地资本化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传统经济学对土地的研究
二 空间经济学对土地的分析
三 城市发展中土地的作用机制研究
四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分析研究
五 中国集体建设用地研究
六 建立全国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的研究
第三章 加入土地流动的空间均衡模型
第一节 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
一 介绍
二 不足
第二节 基于土地要素的“中心—外围”模型构建
一 模型的逻辑框架
二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分析
三 均衡分析和数值模拟
四 结论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与建设用地变化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现状及未来土地需求
一 中国城市化现状
二 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土地需求
三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的特色
第二节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分析
一 全国城市建设用地现状
二 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建设用地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制度
第一节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制度
一 土地有偿转让制度的建立
二 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三 小结
第二节 中国集体建设用地制度
一 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建立
二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变迁
三 宅基地制度变迁
第三节 现行建设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建设用地制度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造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短缺
二 现行建设用地制度缺少流动机制,导致区域间分配不平衡
三 城乡之间建设用地缺乏流动机制
四 集体建设用地不能入市,不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本化和财富化
第四节 现行建设用地制度的效应分析
一 导致我国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增大
二 导致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增大
三 导致我国城市体系发展不合理
第六章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探索
第一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一 政策演变
二 具体实践
第二节 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
一 指标市场交易的探索
二 重庆与成都模式的比较分析
三 小结
第七章 建立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对我国的意义
一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城市化
二 提高全国居民收入水平
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五 更好地实现耕地保护
第二节 建立我国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市场体系
一 原则
二 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体系
第三节 土地制度的创新
一 加强土地立法建设、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
二 允许土地指标的跨地区流动
三 新的方式和方法保护耕地、实行耕地补偿机制的跨地区流转
四 农民的利益补偿问题
第四节 其他制度改革配套
一 户籍制度改革
二 财政体制改革
三 考核机制改革
四 政府职能转变
参考文献
城市化与土地资本空间配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研究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魏劭琨。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化与土地资本空间配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