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实务操作问答

立法实务操作问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立法法修改后的实务操作全解析,促进科学民主立法。

内容简介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对立法法的首次修改。本书立足修改后的立法法,对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具体实务操作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全面解读,针对授权立法、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税收立法、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备案审查以及司法解释等重要问题作出进一步说明。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本书以提高立法质量为目的,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做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同时通过立法协商、论坛、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逐步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立法前准备和法案的提出

1.什么是立法规划?什么是立法计划?国家立法还需要规划和计划吗?

2.怎样编制立法规划?

3.立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怎样编制年度立法计划?

5.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时如何进行立项论证?

6.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立项论证标准是什么?

7.立法规划怎样调整?

8.常委会工作机构如何督促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落实?

9.谁可以提出法律法规案?

10.立法机关通过什么形式对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11.法律废止有哪些形式?

12.谁负责起草法律法规案?

13.如何起草法律法规案?

14.在起草工作中如何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

15.提案人在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法规案时,应当提供哪些资料?

第二章 法案的审议程序

1.提案人提出法律法规案后,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如何处理?

2.提案人提出法律法规案后,人大常委会应当如何处理?

3.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法规案后如何撤回?

4.向常委会提出法律法规案后如何撤回?

5.草案如何印发立法机关组成人员?

6.常委会审议法律法规案时邀请哪些代表列席会议?

7.什么是立法“三审制”?

8.“三审制”有哪些例外情形?

9.第一次审议需要做哪些工作?

10.提案人如何向立法机关作草案说明?

11.第二次审议需要做哪些工作?

12.如何作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汇报?

13.第三次审议需要做哪些工作?

14.如何作审议结果的报告?

15.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需要做哪些工作?

16.常委会采用哪些方式审议法律法规案?

17.如何召开联组会议审议法律法规案?

18.什么是统一审议制度?

19.统一审议由什么机构负责?

20.统一审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1.专门委员会在审议法律法规案中发挥哪些作用?

22.专门委员会应当如何审议法律法规案?

23.专门委员会在审议中对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处理?

24.如何召开立法座谈会?

25.如何召开立法论证会?

26.如何召开立法听证会?

27.如何开展立法调研

28.如何向有关单位书面征求立法意见?

29.如何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意见?

30.如何收集整理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

31.立法中如何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

32.如何开展法律法规案通过前评估?

第三章 表决和公布

1.法律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如何提出法律法规草案表决稿?

2.表决有哪些方式?如何计算表决结果?

3.什么是单独表决?

4.单独表决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单独表决后如何处理法律法规案?

6.什么是立法修正案?

7.什么情况下法律法规案终止审议?

8.什么是“打包立法”?

9.分别表决如何进行?

10.表决不通过如何处理?

11.法律法规通过后的公布程序是怎样的?

12.法律法规应当在哪些载体上公布?

13.什么是立法后评估?

14.立法后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15.怎样开展立法后评估?

第四章 法律解释

1.什么是法律解释?

2.什么是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情况?

3.什么是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情况?

4.哪些机关可以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

5.法律解释草案如何拟定?

6.怎样审议法律解释案?

7.怎样表决和公布法律解释?

8.法律解释的效力是怎样的?

9.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哪些?

10.什么是法律法规询问答复?

第五章 立法权限和立法层级

1.什么是国家立法权?

2.谁行使国家立法权?

3.全国人大的立法权限有哪些?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有哪些?

5.什么是专属立法权?

6.确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限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哪些事项上享有专属立法权?

8.有关国家主权的事项有哪些?

9.为什么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产生、组织和职权只能由法律规定?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哪些特殊性,其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

11.为什么关于犯罪和刑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12.对公民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的剥夺、限制和处罚有哪些?

13.哪些与税收有关的事项必须由法律作出规定?

14.为什么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必须制定法律?

15.民事基本制度包括哪些事项?

16.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些事项?

17.诉讼和仲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8.必须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包括哪些?

19.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就专属立法权以外的事项制定法律吗?

2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专属立法权的事项授权国务院进行立法吗?

2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就哪些事项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22.授权决定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23.被授权机关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24.授权立法事项何时终止?

25.被授权主体行使被授予的权力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26.什么情况下可以在部分地方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法律部分适用?

27.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28.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包括哪些?

29.地方性法规有权规定哪些内容?

30.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地方性法规的权限有什么不同?

31.地方性法规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设定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2.哪些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3.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变通范围是什么?

34.经济特区法规的权限是什么?

35.什么情况下地方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

36.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规如何报批?

37.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如何报批?

38.上位法规定的内容,下位法可不可以重复规定?

39.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包括哪些?

40.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依据是什么?

41.地方政府规章有权规定哪些内容?

42.地方政府规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措施?

第六章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

1.地方政府规章如何报送立项?

2.如何制订地方政府规章的年度工作计划?

3.如何起草地方政府规章?

4.地方政府法制部门如何审查规章送审稿?

5.地方政府如何决定规章?

6.地方政府规章如何公布?

7.地方政府规章如何刊载?

8.地方政府规章如何解释?

第七章 适用与备案审查

1.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效力等级是怎样的?

3.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等级是怎样的?

4.什么是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优先适用效力?

5.什么是经济特区法规的优先适用效力?

6.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范围是怎样的?

7.什么是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8.什么是新规定优于旧规定?

9.什么是法不溯及既往?

10.法不溯及既往有什么例外?

11.法律、行政法规新的一般规定和旧的特别规定有冲突时如何解决?

1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

13.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

14.授权法规与法律的规定不一致时,如何解决?

15.哪些情况下法律、法规、规章应当被改变或者撤销?

1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哪些规范性文件?

17.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哪些规范性文件?

18.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哪些规范性文件?

19.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哪些规范性文件?

20.什么是“抵触”和“不适当”?

21.“改变”和“撤销”的区别是什么?

22.行政法规如何报备案?

23.地方性法规如何报备案?

24.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如何报备案?

25.规章如何报备案?

26.授权法规如何报备案?

27.哪些国家机关可以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28.哪些主体可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29.全国人大有关机构如何进行主动审查?

30.为什么要强化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备案审查工作职责?

31.人大如何向制定机关提出审查意见或研究意见?

32.制定机关应当如何向人大反馈关于审查的意见?

33.人大可以针对制定机关的决定,作出哪些处理?

34.审查情况如何反馈和公开?

35.其他备案机关如何制定审查程序?

36.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能否制定司法解释性质文件?

第八章 主要立法技术规范

1.法律文本的标题有什么规范?

2.法律文本的标号形式是怎样的?

3.立法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法律文本中句式使用的要求是什么?

5.法律文本中词语使用的要求是什么?

6.法律文本中数量词使用的要求是什么

7.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8.法律条文的构造方式是什么?

9.立法目的与立法依据如何表述?

10.引用法律名称如何表述?

11.适用法律如何表述?

12.引用法律条文中第×项如何表述?

13.条文中出现部门如何表述?

14.条文中出现部门(机构)职责如何表述?

15.罚款的规定如何表述?

16.条文中数字如何使用?

17.条文中标点符号如何使用?

18.法律修改的形式规范是什么?

19.法律废止的形式规范是什么?

20.“修改决定”中有什么表述规范?

立法实务操作问答是2016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立法实务操作问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内容提要随着企事业单位的转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已有的一些关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和操作实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本书的编写正是适应了上述需求。本书详细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概念、表现形式、管理模式,劳动关系立法,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附有案例分析;同时,还将行政单位和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建立的社会关系也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
报关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书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特点而编写的,是一本理论与实务密切结合的实用教材。本书从海关概述、报关概述、对外贸易管制等基础知识入手,重点介绍了一般进出口货物及其报关、保税类货物及其报关、减免税货物及其报关、暂准进出境货物及其报关、其他进出境货物及其报关等操作实务。在本书的**后,对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计算和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展开了应用研讨。
纳税实务(微课版) 电子书
本书基于税务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任务中心模式”为主,从而突显学生的能力本位特点。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纳税工作概述、增值税实务、消费税实务、关税实务、企业所得税实务、个人所得税实务、财产行为税实务等几大项目,每个项目后均有实训操作和配套练习,既方便学生学习,也方便教师教学。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学习,还可作为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培
融资租赁法律实务20讲 电子书
常见问题·交易难点·应对方案监管合规·诉讼风险·实务建议
纳税实务习题与实训 电子书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纳税实务(第3版)》(书号:978-7-115-42918-6)的配套用书,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编写。全书共9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包括与课堂教学同步的学习指导、习题和实训。其中学习指导部分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主要业务;习题和实训部分包括典型例题分析和职业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