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危机:大屠杀史

卢旺达危机:大屠杀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经典之作! 卢旺达历史与大屠杀的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卢旺达19世纪到21世纪的历史发展,尤其侧重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前后的历史。本书是当代研究卢旺达历史与大屠杀研究的经典之作,先后出了7版。第一章卢旺达社会与殖民统治对其影响:文化神话的形成(1894—1959)第二章胡图人共和国(1959-1990)第三章内战与外部干预(1990年10月-1991年7月)第四章迈向民主(1991年7月-1992年6月)第五章阿鲁沙和平协定(1992年6月-1993年8月)第六章屠杀纪(1993年8月4日-1994年4月6日)第七章大屠杀与新战(1994年4月6日-6月14日)第八章“绿松石行动”与中部非洲的大战(1994年6月14日-8月21日)第九章结束还是新的开始(1994年8月22日-12月31日)第十章生活在一个破碎的世界。

作者简介

热拉尔·普吕尼耶,法国著名非洲问题专家,法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曾担任亚的斯亚贝巴法国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非洲大湖地区、种族大屠杀问题研究,另出版有《非洲世界大战:卢旺达、刚果(金)和非洲大陆灾难的形成》等书。

赵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非洲研究译丛

前言

第一章卢旺达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影响:文化神话的形成(1894—1959年)

地理环境

图西人、胡图人与欧洲人(Abazungu)

前殖民时期卢旺达社会的神话与现实

卢旺达历史中的王朝

殖民统治的影响

比利时人

“卢旺达人的意识形态”

第二章胡图共和国(1959—1990年)

1959年革命(muyaga)及其影响

卡伊班达执政时期

难民问题

1.难民数量问题

2.散居生活

3.乌干达因素

哈比亚利马纳政权

1.平稳时期

政权属性

危机

卢旺达爱国阵线准备战争

第三章内战与外部干预(1990年10月—1991年7月)

卢旺达爱国阵线袭击与内战的初始阶段

外部干预

战争文化的形成

卢旺达爱国阵线的重组

多党政治的出现

第四章迈向民主的荆棘之路

民主化问题(1991年7月—1992年6月)

政治进程中的战争与暴力

新的多党制内阁与和平谈判的开始

胡图人/图西人背景下的强硬派、民主派与斗士

第五章持久的阿鲁沙和平谈判

经济形势(1992年7月—1993年8月)

和平及其阻碍

谈判与极端主义的抬头

二月战争及其后果

得来不易的和平

第六章大屠杀前纪事(1993年8月4日—1994年4月6日)

等待联卢援助团

恩达达耶之死:震动及其影响

悬崖边缘

第七章大屠杀与战火重燃(1994年4月6日—6月14日)

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死亡之谜

1994年4月的第二周

种族大屠杀

战争

从外部来看

第八章“绿松石行动”与中部非洲的灾难性结局

干预的抉择与准备(6月14日—23日)(1994年6月14日—8月21日)

从干预到基加利的陷落(6月23—7月4日)

西北部的陷落与难民潮(7月14—19日)

新政府与大霍乱(7月19日—8月1日)

“绿松石行动”结束了,问题依在(8月1—21日)

第九章战后余波还是新开端(1994年8月22日—12月31日)

难民新问题

重建和内部安全

何种类型的政治结构

国际社会的态度

初步结论

第十章生活在一个破碎的世界

卢旺达境内

外部世界与卢旺达

基伍危机

索引

卢旺达危机:大屠杀史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热拉尔·普吕尼耶。

得书感谢您对《卢旺达危机:大屠杀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琼中史 电子书
梳理并论述了海南岛琼中地区的历史变迁状况。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
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 电子书
站在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文本。
萨本栋传:民族危机中的大学校长 电子书
本书为再版,记载了一位大学校长、教师与他一生所追求的科学事业的动人故事。扮六章,从名门之秀、盛誉清华、执掌厦大、治学之道、治校方略、进中研院等全方位记叙萨本栋。另有萨本栋年谱、萨本栋主要论著和论文等重要资料的附录。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