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经典作品,屡获国际殊荣和读者赞誉。集合数十位当事人的口述文字,同时记录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声音。

内容简介

发生在卢旺达小镇尼亚马塔的大屠杀开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5月14日下午2点。这期间的每一天,从上午9点30分到下午4点,胡图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亚马塔的山岗上屠杀图西人。当地约六万名图西人,有近五万死于屠刀之下。

在这场屠杀中,杀人者与被杀者彼此并不陌生。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邻居、同事、朋友、爱侣甚至家人。有的胡图人前一天还曾和图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间,他们就拿起了屠刀,有组织地对所有图西人展开屠杀。一部分图西人钻进沼泽、树林和山上,每天像猎物躲避猎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浆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杀结束。然而,当他们回到镇上,却发现刽子手并未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得像从前一样,和这些胡图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大屠杀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胡图人为什么要这样屠杀图西人?屠杀过后,他们该如何继续生活?带着这些问题,哈茨菲尔德来到卢旺达,住在当地人身边,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走访调查,采访了众多幸存者和屠杀者,力图从多个角度还原大屠杀的真相,理解这场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浩劫。

作者简介

作者让·哈茨菲尔德(Jean Hatzfeld),法国作家。曾作为《解放报》战地记者广泛活动于德国、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前往黎巴嫩、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国家报道当地战乱;1994年,他前往卢旺达,开始调查和报道大屠杀及其后果,经过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卢旺达大屠杀三部曲”,陆续获得2001年法国文化奖、2003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以及2007年法国美第奇奖和国际记者联合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理想国译丛序

理想国译丛主编

出版说明

第一部 赤裸生命

引言

01 尼亚马塔的清晨

02 两个集市

03 布盖塞拉的道路

04 基本戈山区

05 里拉琴形状的牛角

06 寡妇之家

07 金合欢下的载客自行车

08 主干道上的一家店

09 里利马监狱

10 秘密逃亡

11 纪念馆的陈列架

12 途中的说明

13 克洛迪娜的土墙铁板房

14 “永久”的黄昏

第二部 屠刀一季

15 清晨

16 组织

17 三座山丘

18 第一次

19 小团体

20 学习杀人

21 团队精神

22 好恶

23 付诸行动

24 农活

25 熟人屠杀

26 惩罚

27 关于金属板的遐思

28 抢掠

29 封闭的空间

30 村子里的庆祝

31 人情网络的绝迹

32 女人

33 追求正义

34 熟人

35 牢狱之墙

36 痛苦

37 身强体健

38 上帝无处不在?

39 金合欢下的长椅

40 内疚和悔恨

41 约瑟夫—德西雷·比泰洛

42 组织者

43 公房背后

44 生活重新开始

45 关于宽恕的交易

46 宽恕

47 高贵的气质

48 对图西人的仇恨

49 非正常的杀戮

50 不要宣之于口的话

51 杀手眼中的死亡

人物生平及判决结果

第三部 羚羊战略

52 还有问题吗?

53 高唱颂歌的大队伍

54 宿命的神启

55 在主干道上

56 说什么呢?

57 不仅仅是一个画面

58 与死亡和死者为伍

59 鸟儿啁啾

60 这不公正

61 巫术

62 非洲的黑色观念

63 明显的伤痕

64 繁星满天

65 上帝不离不弃

66 皮奥和若西亚娜

67 让他们和解吧

68 曾经美好的日子

69 从那边带回了什么?

卢旺达大屠杀年表

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是2022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法] 让·哈茨菲尔德。

得书感谢您对《与屠刀为邻:幸存者、刽子手与卢旺达大屠杀的记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红色记忆:黄冈近现代史迹辑录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黄冈大别山地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调查发现的文化遗存与近现代文化遗存进行了系统整理,展示了黄冈近800处近现代史迹资源的全貌,并研究了黄冈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福林记忆 电子书
本书分7辑。“筑梦福林”倾吐作者伴随着福林传统村落保护之卓有成效的心路历程,乡镇基层干部的劳碌辛苦也尽在其中。“古村探幽”介绍福林村概况,讲述“五古”的来龙去脉。“弘一因缘”梳理弘一法师驻锡福林的活动情形,对“缘断福林”提出个人见解。“史海钩沉”主要就新发现的史料做探究读解。“遗址摭拾”对废弃、泯没的公共设施和古民居寻根追踪。“乡建絮语”是对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言献策。“龙湖采璞”是
家族的记忆与认同:一个陕北村落的人类学考察 电子书
本书以陕北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家族——艾氏家族为研究对象,以艾氏主姓村——西村为主要调查点,在“认同”的视角下,将社会记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代陕北家族组织的形态样貌做了描摹。其创新之处在于勾勒出陕北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研究与把握陕北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期待这个北方的个案可以对长期以来以东南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宗族(家族)研究进行补充。
地方志与全域旅游:以宁夏为例 电子书
本书通过梳理宁夏地方志中的全域旅游资源,分析了地方志资源与宁夏全域旅游的契合之处,对宁夏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地方志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与全域旅游开发相结合,能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全域旅游事业提供优秀文化支撑,能为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成果提供资料源泉,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地方志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