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用社会学范式讲述乡村扶贫脱贫的中国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和总结了中国乡村脱贫攻坚的历史和扶贫脱贫经验,探讨了乡村扶贫脱贫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在讲好乡村扶贫脱贫中国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反贫困理论。

研究既再现了乡村扶贫脱贫的实践过程,回顾了乡村扶贫脱贫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概括了乡村脱贫的一般规律,也致力于探索巩固脱贫成效的路径,展望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机制,为世界 好地了解中国乡村巨变提供一个特别窗口。

本书在观察乡村贫困问题、分析乡村贫困发生机理、探讨乡村扶贫脱贫机制、总结乡村贫困治理经验、概括乡村扶贫脱贫模式、提出后脱贫时代乡村发展主张时,充分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陆益龙,1966年12月生于安徽省枞阳县。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安庆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出版有《嵌入性适应模式:中国华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沪籍制度》《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理论》《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中国代家礼》等专著,在《北大学报》《人大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1章 乡村贫困与反贫困

一、 贫困与乡村贫困

二、 反贫困理论

三、 乡村扶贫脱贫实践和方法

四、 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

五、 乡村脱贫研究的意义

第2章 中国乡村的脱贫成就

一、 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

二、 贫困地区脆弱性的降低

三、 乡村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增强

第3章 中国乡村脱贫的经验

一、 坚持初心使命的制度本质

二、 社会动员机制产生合力

三、 基层治理体系增强执行力

四、 顶层设计协同实践创新

第4章 个体贫困、连片贫困与精准扶贫

一、 农村扶贫:问题与理论

二、 农村的个体贫困与连片贫困及其生成机制

三、 农村精准扶贫的有效推进方式

四、 小结

第5章 乡村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一、 乡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的理论

二、 精准扶贫乃乡村振兴之前提及构成

三、 乡村振兴需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四、 小结和讨论

第6章 乡村扶贫脱贫的精准整合机制

一、 乡村贫困问题的多样性

二、 精准扶贫方略的四要件

三、 乡村扶贫脱贫的整合机制

四、 乡村扶贫脱贫的延展

第7章 精准有效的社会扶贫机制

一、 社会扶贫及其意义

二、 社会扶贫资源的筹集机制

三、 社会扶贫资源的传送机制

四、 社会扶贫脱贫的实施机制

第8章 乡村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

一、 脱贫之后的相对贫困

二、 乡村相对贫困的生成机理

三、 相对贫困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四、 有效治理乡村相对贫困的路径

第9章 脆弱性区域的返贫风险防范

一、 自然及社会脆弱性区域

二、 脆弱性区域的社会支持

三、 向脆弱性群体赋能

四、 可持续生计资本提升之路

第10章 易地扶贫搬迁:怒江模式

一、 怒江的易地扶贫搬迁

二、 易地扶贫搬迁的怒江经验

三、 巩固脱贫成果的怒江路径

第11章 脱贫成果的巩固机制

一、 脱贫与返贫问题

二、 脱贫攻坚措施的维续机制

三、 扶贫措施退出的评估机制

四、 巩固脱贫的过渡机制

五、 常态化反贫困机制

第12章 后脱贫时代的乡村发展

一、 后脱贫时代的到来

二、 后脱贫时代乡村发展的新形势

三、 后脱贫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 后脱贫时代乡村融合发展之路

五、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陆益龙。

得书感谢您对《终结贫困:乡村脱贫的中国经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电子书
熊逸作品,讲透古代中国的正义、道德、伦理,告诉你许多难题的答案。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 电子书
本书站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点上,对严复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严复对中西古今文化的理解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阐述,由此展开对严复哲学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文化观的论述。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电子书
思想隐士熊逸带你读中国思想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