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

丰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香港为例深入探究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模式,希冀为廓清和解决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内容简介

伴随丰裕社会的来临,中国内地的绝对性、发展性贫困问题得到有效克服,相对性、结构性贫困问题却逐渐凸显。与传统社会的贫困相比,丰裕社会的贫困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致贫原因更加复杂、扶贫难度更大。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在形式上以相对性贫困为主,在分布上体现为集中性贫困,在性质上属于结构性贫困,在扶贫策略上侧重存量式扶贫。

作者简介

作者刘敏,社会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

三 以香港作为典型案例

第二章 香港贫困问题的历史演变

一 早期及工业化初期的贫困问题

二 后工业化时期的贫困问题

三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贫困问题

四 新一轮经济转型期的贫困问题

五 “倒U曲线”的反例

六 经济增长与贫困缓解的关系

第三章 香港贫困问题的现实图景

一 贫困的主要形式

二 贫困的量度标准

三 贫困的分布特征

四 贫困的人口规模

五 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香港贫困人口分布

一 老人贫困

二 儿童及青少年贫困

三 病残人士贫困

四 失业贫困

五 在职贫困

六 单亲家庭贫困

七 贫困人口分布及变动趋势

第五章 香港的贫困救助

一 社会救助的概念

二 香港贫困救助的历史

三 香港的贫困救助体系

四 香港贫困救助的特点

五 对贫困救助的启示

第六章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一 社会福利的理想类型

二 香港社会福利模式的理论争辩

三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四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色

五 对社会福利建设的启示

第七章 香港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机制

一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距

二 香港对贫富差距的调节机制

(一)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安全网

(二)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公平保障

(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富裕程度:调节贫富差距的经济基础

(四)现代稳定型阶层结构: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结构条件

(五)相对开放的社会流动: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活力源泉

三 对缩减贫富差距的启示

(一)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真正落实以先富带后富

(二)增加公共服务开支,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三)以社会公正作为执政理念,营造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

(四)培育中产阶层,加快阶层结构转型

(五)防止阶层结构僵化,促进社会流动

第八章 香港NPO参与贫困治理

一 NPO扶贫的兴起

二 香港NPO的发展

三 香港NPO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

四 对改善贫困治理结构的启示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丰裕社会的贫困与治理

一 贫困的表现形式:相对性贫困

二 贫困的分布特点:集中性贫困

三 贫困的社会成因:结构性贫困

四 扶贫的政策范式:存量式扶贫

五 对治理丰裕社会贫困问题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丰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敏。

得书感谢您对《丰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作为社会治理术的社会工作 电子书
本书聚焦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契合性,探索社会工作在城市、农村、家庭和民族问题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民间体育组织:中国经验与本土治理 电子书
本书对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出现、发展、演进进行历史描述,对现实状况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团体与地方治理 电子书
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中国市民社会,进入21世纪后呈现何种发展趋势呢?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都从中国内部出发,探寻20世纪80年代以后结社活动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将中国放在比较的视野下,动态地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实证研究却屈指可数。本书为筑波大学和北京大学多年来共同研究的成果,试图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
社会治理十二讲 电子书
本书共分十二讲,分别是对社会治理基本理论的爬梳和总结,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社会管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从公民、家庭、社会组织三个方面谈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政策的讨论,关于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的讨论,讨论就业劳动政策,讨论公共教育政策,讨论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讨论养老问题和养老政策,讨论社会服务政策,讨论阶层关系调适政策,讨论社会秩序维护政策。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是对我国农村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的一次理论与实践上的回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探源—一般性推论—实然描述—应然认知—实践举措”的层次架构下,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问卷调查和要素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