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拾音——岭南古代音乐研究

红土拾音——岭南古代音乐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探索岭南古乐文化,揭秘其历史与兴衰。

内容简介

《红土拾音:岭南古代音乐研究》有关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岭南古代音乐既往研究的原因与学术态度乐起岭南、南越国宫廷礼乐、土著铜鼓乐、俗乐繁荣与雅乐兴风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目录

绪言

一、有关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

二、岭南古代音乐既往研究的原因与学术态度

第一章 乐起岭南

第一节 从陶片与岩画说起

第二节 梅县鱼埙

第三节 岭南的青铜礼乐器

第二章 南越国宫廷礼乐

第一节 晚开的礼乐奇葩

第二节 句鑃的音乐学意义

第三节 摇响器的新生

第四节 汉世三墓的音乐器物

第五节 宫廷乐的兴衰

第三章 土著铜鼓乐

第一节 早期铜鼓与土著信仰

第二节 硕形铜鼓与权力意识

第三节 小型铜鼓与铜鼓乐兴衰

第四章 俗乐繁荣与雅乐兴风

第一节 俗乐文本与文化主题

第二节 俗乐舞台与表演意识

第三节 孔庙乐章与寺院宗声

第四节 音乐造型与文化渗透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红土拾音——岭南古代音乐研究是2010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孔义龙。

得书感谢您对《红土拾音——岭南古代音乐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观音闻色——音乐时光机 电子书
中国资深爱乐者的美文集。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视觉文化中的音乐审美”主要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阐述音乐的视觉化转向;“图像/影像里的音乐符号”是从图像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并提供某种可参照的文化维度;“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则是从乐音序列层面分析女高音咏叹调的声乐旋律特征;“音乐审美的人生意义”总结作者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愿景。
洞头海洋民俗仪式音乐集 电子书
这是一本民间音乐集,主要收集的是洞头地区民俗类的音乐。洞头人民在海上劳作、生息,见识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和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及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这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他们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劳动生活的赞美,或咏、或歌、或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口耳相传,世代相传,质朴的再现了海岛渔区的社会变迁、风情物语。本书主要分为民歌和民间器乐曲两部分,包括生活、劳作、婚俗、习俗歌谣、民俗、祭祀、喜庆仪式
中国音乐记忆 电子书
本书采访记录了十位出生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音乐家。他们是耄墓之年的智者,经历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波涛汹涌的几乎整个20世纪,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都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这些接受采访的音乐家们涉及作曲、指挥、钢琴、弦乐和声乐等音乐领域。
中国古典舞音乐研究:乐舞相融六十载精华录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以分析舞蹈音乐为特色的理论研究专著,根据中国古典舞六十余年的发展成果,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通过资料搜集整理、音乐分析及对创作者的专访等形式,对中国古典舞音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共分两章,第一章概述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与发展,阐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及音乐特点;第二章为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的音乐分析,从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及创作历程、音乐分析和评论四个方面对舞剧作品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