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中国版(第五辑)

叙事:中国版(第五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国内学者论文发表,理论阐述与文本解读,体现青年学者高水平,提供交流平台。

内容简介

《叙事(中国版)(第5辑)》共发表了4篇国内学者的论文,包括国防科技大学外语系柳晓教授对梯姆·奥布莱恩(Timo’Brian)小说《恋爱中的汤姆卡特》的重读,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生李荣睿对文学空间的综合研究,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杨晓霖老师对自传文学中“空间叙事”及“叙事空间”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周凌敏老师从医学叙事的角度对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罗莉·摩尔(LorrieMoore)小说《这儿只有这种人:儿科肿瘤病区咿呀学语的儿童》进行的研究。4篇论文中,既有理论阐述,也有文本解读,理论归纳完整,阐释角度新颖,体现了国内叙事学中青年学者的较高水平。《叙事(中国版)(第5辑)》的重要宗旨之一是提供交流平台,因此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国内学者论文发表量,望广大叙事学研究者不吝赐稿。

作者简介

唐伟胜,男,汉族,1969年10月1日生,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博士,2006年9月-2008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OhioStateUniversity英语系访学,成为该系的“叙事项目”(ProjectNarrative)研究成员之一。在《文学理论前沿》、《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2部,译著3部,在《中国文学》、《英语世界》、《大学英语》等各类英语期刊上发表译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项,主研1项。2003年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中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04年获重庆市首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唐伟胜,博士,教授。2006-2008年在美国OhioStateUniversity英语系访学,2010-2012年在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叙事学及美国文学研究。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叙事》(中国版)主编,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当代外国文学》等CSSCI期刊外审专家,中国叙事学会理事。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语》、《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3部,译著3部,编著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级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6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总序

Preface

前言

短篇小说的意义产生方式:以爱丽丝·芒罗的《激情》为例

虚无的口袋:爱丽丝·芒罗《激情》中的“形而上的孤独”

《激情》中情感强化和读者投入

《激情》的故事:一份实证研究

关于《激情》阐释的对话

激情

美国长篇小说的第二次提升:当代叙事中的种族、形式与后种族美学

“非自然叙事学”有多自然:什么是非自然叙事学的非自然?

什么是非自然叙事学的非自然?对莫妮卡·弗鲁德尼克的回应

经典/后经典叙事学

博尔赫斯与数学

越战小说中的话语控制:再读《恋爱中的汤姆卡特》

文学空间研究

后现代视野下的空间自传叙事与自传叙事空间

这儿只有这种故事

叙事学研究的新拓展:评《审美文化叙事学:理论与实践》

换个角度“话”叙事:评《叙事虚构作品中的奇特声音》

教育叙事研究新视野:评《叙事研究教与学:行走在边界上》

叙述学入门的好帮手:评《叙述学词典》的中译本

认知叙事学研究的新突破:评《整合与叙事研究:方法与实践》

叙事:中国版(第五辑)是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唐伟胜。

得书感谢您对《叙事:中国版(第五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通向叙事之路:虚构写作十讲 电子书
本书由北师大教授张清华“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讲稿整理而成,从写作的文化身份问题、如何升华现实经验、文学对现实的伦理溢出、小说叙述的两个向度、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连通等不同的角度讲解虚构写作。
非自然叙事.当代叙事理论译丛 电子书
本书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次为非自然叙事研究的系统化,即厘清非自然理论概念,回溯非自然叙事历史,采用多理论视角进行具体文本的批评阐释,展现出对非自然叙事研究的深入思考。第二个层次为内容的全面性,即分别从纵向(跨时代)、横向(跨文化)和综合(跨文类与跨思潮)的角度进行非自然文本的广泛呈现。该书呈现了不同国家非自然叙事的历史,尤其关注非自然叙事出现的广泛性和自发性。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明清小说伦理叙事研究(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将“文学伦理学批评”引入古典叙事学领域,评价中国古典叙事作者与批评者在“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方面的得与失。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民间故事 电子书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亦称“古经”“说古”“学古”“瞎话”。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活,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并不会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