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

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三部曲之第一、二部

德國電影巨匠第一手觀點

從影評人到導演,見證溫德斯成為

德國新浪潮導演的第一個20年

暢談──為何拍電影∣故事會撒謊

拍攝《夏日記遊》、《守門員的焦慮》、《紅字》、《愛麗絲漫遊城市》、《歧路》、《公路之王》、《美國朋友》、《水上迴光》、《神探漢密特》、《事物的狀態》、《巴黎,德州》、《尋找小津》、《慾望之翼》……經典創作的過程&思考

經典問卷《666 號房》──如何訪問高達、史匹柏、法斯賓達、荷索、

安東尼奧尼等14位名導,看電影未來

首度德文翻譯‧全新繁體中文版

認識電影大師的讀影&創作心法!

電影創作不是要把人們的注意力從這個世界引開,而是要把這個世界指給人們看。 ───溫德斯

▌電影大師,如何反思影像及創作?

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為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依時序收錄他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本書為第一部「情感創作」和第二部「影像邏輯」的集結,溫德斯1970拍攝首部劇情長片之前,就開始撰寫文章,首部曲收錄他從1968年至完成《巴黎,德州》的1984年間,於各種場合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二部曲則收錄了他作為電影人第一個二十年,帶領讀者見證他的創作歷程,影像和小說是如何融合的?音樂如何啟動他的第一部短片?並詳述他在這段期間完成的逾十四部電影的創作歷程與思考。

▌首部曲:情感創作───夢想的啟動

本書收錄溫德斯在1968年至1984年,十六年間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揭示了他如何透過觀看電影,聆聽音樂,來對電影媒體反思。他的思想如何密不可分地陪伴並塑造他的電影作品。溫德斯不遺餘力地書寫電影──出於對德國電影評論和電影文化現狀的憤怒;真誠表達對那些糟透了,或是與之相反,堪稱學習典範電影作品的關注與驚愕。

溫德斯從未以新聞的立場來評論電影。他更著墨於電影感知的瞬間,即「電影夢想」,並將其與電影史,以及佔據了整整一世代人的當前經驗聯繫起來:不論是最新的高達電影或是滾石樂團最近的唱片;爺爺時代的老電影之於德國新浪潮的首次嘗試;不論是《逍遙騎士》或《狂沙十萬里》等經典片,亞佛烈德.希區考克、勞勃.阿特曼、法蘭索瓦.楚浮的作品,亦或是搖滾電影等。在對佛列茲‧朗的悼詞中,溫德斯反思了被摧毀的德國電影傳統;在與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電影」辯論中,他遵循了意識形態、電影語言和電影敘事之間的連結;另一篇文章則闡述了溫德斯的「美國夢」和「公路電影」的思想。

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目的在於展現電影對於我們的意義:電影與生活有多密切關聯;電影比起過去的戲劇、音樂或視覺藝術,成為對我們這個時代更準確且更全面的文獻;電影可以透過疏離人們的渴望和恐懼,對我們造成傷害,相反地也能開拓我們的生活並揭示自由,為我們帶來益處──電影遠遠不只是製作電影的產業。

▌二部曲:影像邏輯───電影的實踐

二部曲收錄了溫德斯作為電影人的第一個二十年:從早期的音樂電影,德國的公路電影《公路之王》,到美國電影夢《巴黎,德州》和《慾望之翼》;展現溫德斯身為一個導演與朋友和同仁之間的對話:與荷索和法斯賓達、安東尼奧尼和高達等當代電影大師,討論了電影是否還有未來以及前景為何;多篇電影回憶錄,其中談論了拍片緣由,開拍時的經濟條件,拍攝的冒險過程和剪接台上編輯工作的酸甜苦辣。

讀者更可見證他從《夏日記遊》到《巴黎,德州》、《慾望之翼》的完整創作過程:影像(體驗、夢境、想像)和故事(神話、小說、混合訊息)如何融合在一起,電影創意又是如何發想的。本書文字為讀者呈現出一幅關於電影美學的廣泛草圖,這一切來自於攝影機後的實踐,與其在影像及其邏輯之間不斷思辨的成果。

▌那一夜,我想起溫德斯的話

‧電影中最大的冒險就是生活本身。

‧在一部電影中不惜一切代價講一個故事是沒有意義的。

‧小津教我,就算沒有「故事」也可以講述一場電影。

‧電影的可能性,在於「忠實呈現事物原貌」,藉此得以「拯救事物的存在」。

‧千萬不要試圖講一個故事後再去尋找角色,你必須先擁有角色,再與他們一起尋找故事。

‧我拍的許多電影其實都是根據旅行路線,而不是劇本。

‧到達任何地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旅途中有正確的「態度」。保持在路途中,不是為了去「哪裡」,而是「行進」。

影壇13人,好評推薦

王志欽|影評人

王派彰|策展人

沈可尚|導演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徐明瀚|電影與藝術評論人

張榮吉|導演

陳駿霖|導演

黃以曦|影評人

黃嘉俊|黑糖導演

聞天祥|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

楊元鈴|溫德斯【在路上】影展策展人

瞿友寧|導演

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各界讚譽&推薦

溫德斯是電影界的異議分子。他不斷指出電影的困境,但同時也為電影指出新的出路,並開啟一些新的空間和經驗:新的故事。──《時代週報》(Die Zeit)

溫德斯電影作品的出色之處就在於它們呈現出覺醒者的激動,以及人們對所見之種種的驚訝和好奇。──《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溫德斯是魔法師!──《明鏡週刊》(Der Spiegel)

若要看待一位作者電影的世界觀,本書非讀不可!──沈可尚|導演

以電影探尋事物的本質,必必必必看!──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觀看過程彷彿是回到導演的起點,回到電影的最初。──張榮吉|導演

溫德斯是過去四、五十來最偉大的導演和藝術家之一,這套書驚人地帶領我們進入他的創作歷程。──陳駿霖|導演

溫德斯教會我其實可以披著翅膀看這世界,而距離的衡量是多餘的。──瞿友寧|導演

曾經凌晨排隊買票只為了看《巴黎,德州》,後來更因為《一頁台北》陪他走過台北一些巷弄,那些我們覺得不起眼、他卻覺得異常有趣的地方。他把世界的實景透過電影攝成「真實的虛像」,這本書不但是所有編導製片應該要讀的,喜愛文學的讀者們更可以在其中找到個人的理想之境。──饒紫娟|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

作者简介

文‧溫德斯(Wim Wenders)

1945年8月14日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

1964至65年於弗萊堡大學研讀醫學與哲學,隨後中斷學業。由於一心想成為畫家,而於1966年前往巴黎,隨後他的藝術興趣轉向電影方面,但當時未能如願通過巴黎高等電影學院(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Cinematographiques)的入學考試。隔年,他返回德國報考慕尼黑電影暨電視學院(Hochschule für Film und Fernsehen)並獲得錄取,在學期間已開始為《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和《電影評論》(Filmkritik)雜誌撰寫影評,前後長達四年。

1971年,他和參與「德國新電影運動」的導演共同成立作者電影公司(Filmverlag der Autoren),1975年獨自成立公路電影製作公司...

(展开全部)

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是2020年由原點出版,作者文‧溫德斯(WimWenders)。

得书感谢您对《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氛围美食影像学 电子书
商业美食摄影师邱子峰带你走进美食摄影的大门。
世界遗产影像学·皇园撷影 电子书
本书由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梅生带领11位学员员共同研究创作,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世界遗产影像学——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像挖掘和表现。梅生和他的学生们以中国明清皇家园林的古建筑群为蓝本进行实践拍摄,包括颐和园、圆明园、北京故宫之中的御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外八庙。本书采用的图片精美,准确地再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的风貌;本书的文字详实,对于每个历史遗迹都有详细的介绍。本书适合对我国摄影爱好者和历史、建筑爱好
在路上——跨越时代的影像记忆 电子书
20世纪80年代到今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具变革的年代,这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在路上跨越时代的影像记忆》汇集了30余组中国**优秀的人文纪实摄影师的拍摄专题。这些摄影师中既有安哥、李江树、杨延康、贾国荣等知名摄影家,也有当下甚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年轻摄影师。本书纳入的摄影专题具有拍摄时间跨度大、拍摄深入、拍摄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这些作品感人到深,耐人寻味,是我们这
你好,生活:MPC手机影像大赛摄影作品精选 电子书
用简单的技术,记录下生活中的美,拍出内心的情感,这才是手机摄影的回归。
叠影重重:数码摄影多重曝光理论与技法 电子书
作者郑庆祥先生,经过10多年对多重曝光的精心拍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多重曝光理念、技法。